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介绍了水文地质勘探的任务,并针对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测井资料收集与分段压水试验两种解决措施,提高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以来,矿区灾难事故频发,因此矿区安全管理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矿区灾难是由透水事故引发的,即在矿区建立初期没有对矿区水文地质状况展开科学、系统的勘探,对存在的安全问题缺乏重视既应对措施。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贯穿于矿区整个运行过程,科学的使用勘探技术对矿区水文地质展开勘探,对掌握矿区地下水变化、提升采矿效率、保证采矿安全等等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找出勘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矿区安全生产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力刚 《山西建筑》2014,(10):86-87
介绍了矿区水文地质研究中地质研究与水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从物探、钻探、测试、实验、监测五方面研究了水文地质勘查的方法,指出了解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勘查的方法是做好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清镇麦坝铝土矿区施工巷道在岩溶地区施工掘进,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在施工掘进时突发性涌泥、涌水严重,为了查明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运用先进FLASHRES64多通道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反演系统查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全面收集矿区水文及地质资料,运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应用系统建立矿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矿区水文地质评价,并对施工巷道突发性涌砂、涌水地段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姜梨园铁矿区矿坑涌水量预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贤金  乔祥云 《矿产勘查》2011,2(3):311-315
矿坑涌水量预测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矿区地下水水流系统的演变规律,有助于加深对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判明矿坑充水水源及其途径.文章在分析姜梨园铁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F1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坑排水条件下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数值模型,借助Visual MODFLOW软件,在进行模型识别与验证后,结合矿山开采方案,预测了矿床的正常涌水量与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6.
易倩霓  魏炜 《江西建材》2014,(3):236+238-236,238
一提到矿区,都能想到一个比较沉重的字眼-矿难。矿难总会有悲剧发生,是我们不愿提及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我们害怕矿难的发生就闭口不提。近来,矿难的频繁的发生使得矿区安全成为管理者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绝大多数矿难都是透水事故造成的。究其原因就是建矿之初没有调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或者没有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容易出现的隐患加以防范。本文通过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笔者对于解决该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123-124
通过对古叙矿区石宝矿段详查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C17煤层开采的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采用突水系数法分析了C17煤层的底板突水危险性,为下步矿段内井田勘探阶段水文地质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伟谋  刘永全 《四川建材》2007,33(5):174-175
矿床充水条件分析,是矿床水文地质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该项工作从普查—勘探阶段开始,直至矿床开采,贯穿于整个过程。普查勘探阶段的矿床充水条件分析,主要是依据矿床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重点分析天然条件下,主要  相似文献   

9.
北洺河铁矿自1965年开始历经五次水文地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根据现阶段矿山开采情况来看,以往研究已无法满足目前矿山开拓设计要求。为进一步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深部矿体开采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矿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进行了大型群孔干扰非稳定流放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作为矿山重大隐患的F1断层并不存在;原作为强含水层的2号勘探线以东灰岩含水层,其深部透水性弱;原认为透水性很差,作为东西两区分界线的2号勘探线,其两侧灰岩含水层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原将矿山划分为东西两区的认识存在不足,矿区整个灰岩含水层为统一的含水体。最后以放水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反求矿区水文地质参数,预测了矿山深部开采时的矿坑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矿区水文地质数据的提取方式,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构建了三维数字地质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矿区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应用,确保了矿区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苏州阳西高岭土矿是全国著名的高岭土地下开采矿山,距今已开采58年。目前开采的是该矿-98~-130m中段,15-17+50线之间的11号矿体。矿床受燕山期逆掩断层和印支期古剥蚀面的控制,矿体赋存于逆掩断层带及印支期古剥蚀面的栖霞灰岩之上。因受断层影响,局部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采区压力大,给正常采矿带来较大难度,矿体难以开采,不能完全采尽。矿山通过补充设计,改变传统开采方法,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开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耀宇 《矿产勘查》2019,(6):1417-1424
利用矿产勘查学、采矿学、矿物加工学、矿山地质学、资源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主要从采矿、选矿两个方面评述固体矿产勘查与矿山开发设计间的关联性。认为矿区勘查工作是矿山采矿设计对首采地段、开采方式、开拓巷道、采矿方法等选择的基础,也是选矿设计、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工作的基础。矿区勘查应查明或基本查明矿区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特征及选冶性能,为矿山开发提供充实的勘查资料。  相似文献   

13.
郑启孝 《山西建筑》2010,36(23):105-106
通过对某煤矿以上小寨村周边的地质、水文环境进行调查和实测及研究,得出了影响地面变形的诸多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地面变形的监测、控制、开采等有效防护措施,以期为相邻矿区的地面变形处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娓娓  王海峰 《山西建筑》2010,36(28):122-123
通过全面收集已有的煤矿井巷揭露地质资料和钻探获取的该地区煤田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和数学地质资料,以沈村井为例对该地区的以往地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评价,为井田地质勘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岳广俊  王磊  刘占兴 《矿产勘查》2019,(11):2774-2779
随着三河市东部山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良好的物探勘查方法是解决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需求的关键。我们应用对中深部勘查效果较好的方法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该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查研究。通过研究地质资料、布置测线、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反演分以及钻探、对比验证最终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的赋存位置及空间展布,从而验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三河市东部山区水文地质勘查中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英超  王晓辉  余惠兰 《山西建筑》2009,35(31):110-111
通过对大埠河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区具有良好的大地背景、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有利的区域遥感以及地球化学场等地质特征,预测该区具有较大的可拓展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齐岳山隧道典型岩溶发育区域施工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岳山隧道工程位于溶岩极其发育地段,隧道进口段是施工最困难的地段。介绍了进口段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地质预测预报的内容,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情况,并针对间歇突水型、承压清水型、充填性、空腔型等典型溶腔采取处理措施。这些措施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通过"场地分析"完成,而其中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设计成果。在很多特殊区域,设计需要借助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景观要素的分析完成。采煤塌陷区是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矛盾冲突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地演示基于景观要素的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基地自身的"缺陷"可能会成为建筑空间组织的原点:建筑概念、结构、形态、空间组织均来自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Z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city,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soul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needs "site analysis"(mapping),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ends to affect the design results[1]. In many special areas, the design needs analysis of geology, geomorphology, hydrology, vegetation and other landscape element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nf lict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an be a good study object to demonstr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based on landscape, and fi eld defects of the site may be the origi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al concept, structure, morphology, spatial organization are all from the landscape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