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邹 《城市建筑》2023,(16):55-58
当前城市竞争不再单以规模作为主要标准,塑造城市特色、注重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成为新型城市竞争的重要抓手。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寻山地城市整体山水格局保护和特色塑造,指导山地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建设,塑造具有地域空间特色的城市山水格局。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回顾和借鉴 ,从多个角度提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塑山地城市自然生态特色 ,建构城市空间特色的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以期在山地城市众多的西部大开发中找到生态平衡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王睿 《南方建筑》2006,7(8):129-131
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生活事实的物质反映,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天际轮廓线,它反映了城市的独特性格.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半岛轮廓线的分析,阐释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景观的特征,把握山地滨水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在山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空间环境,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控制和塑造.1.重庆城市轮廓线分析;2.塑造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原则;3.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塑造城市特色、注重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引借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寻山地城市滨江地段(重庆)的城市空间保护和特色塑造问题,进而指导其城市空间建设,塑造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江空间。  相似文献   

5.
卢峰 《南方建筑》2013,(2):48-52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山地城市应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指引下,从生态环境安全、地域特色塑造、资源整合、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以紧凑城市形态为核心的山地城市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导山地城市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飞 《山西建筑》2008,34(6):32-33
通过对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特性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这些空间特性,并通过空间设计的手段,提出了增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的品质、塑造地下活力空间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增加地下空间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翁季 《道路照明》2005,(4):42-44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乡建设重点向西部转移,西部城市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城市夜景塑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城市多为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中相比,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在夜景照明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山地地形与空间特质.创造出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夜景形象,成为规划及照明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如今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城市面貌却杂乱无章,尤其是在街角空间。我国山地城市由于其复杂的地貌特征,斜交街角建筑外部的问题更为严重。本文首先对街角建筑当下的问题及其空间特性进行分析,然后侧重分析了山地城市斜交街角对街角建筑外部设计的制约,最后提出了街角建筑外部设计策略,从而塑造具有可识别的城市街角空间。  相似文献   

9.
植根于山地地域环境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忠  丁素红  王琦 《新建筑》2007,(5):20-23
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环境资源丰富,但相对脆弱.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科学解读地域自然环境要素、建设单元三维集约生态界定、滨水空间以退为进、组团外向式边缘型空间布局、复合冲沟职能等设计理念与方法,对如何在优化利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塑造山地城市空间特色,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街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特色与活力所在。分析了传统山地城市街道中人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共存的根本所在,指出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具有适应性、立体性、层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的探讨,力图在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为重构被破坏的环境秩序提供规律,再现传统街道美学,从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山地城镇独特而又敏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适宜山地城镇的“绿核+绿廊+绿网”的绿化模式;揭示了这种绿化模式适应性,渗透性,系统性,可达性,生长性,文化性,经济性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力图促进山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引导山地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衰落现象是城镇一个发展周期中由盛转衰的征兆,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影响等都因地域和诱发原因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尤其是我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微观的、分类型的专项研究。本文基于对城镇衰落现象研究脉络的梳理,选取特征鲜明的山地城镇作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生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山地衰落城镇,探讨由地质生态变化而产生的山地城镇衰落现象的内在机制,并思索修复此类山地衰落城镇的方法,以期为山地城镇应对地质生态变化和城镇衰落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月  陈东田  刘雪 《山西建筑》2010,36(5):347-348
进行了山地城市公园景观的特征意象的分析以及博山区陶琉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山地城市的有利条件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从而改善山地城市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黄光宇  林锦玲 《规划师》2006,22(4):11-14
山地资源型城市具有"山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双重属性,"山地"的地形特征和"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导致山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和灾害隐患较大等问题.应编制生态环境空间控制规划,针对不同的生态敏感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引导山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建设中所产生的边坡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治理及景观设计时,都应当与一般的公路边坡区别对待。从用地紧张、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原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山地城市中边坡景观治理的特殊性,并以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区内的一些边坡景观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山地城市边坡的景观治理模式:适当采用景观硬性治理,根据行人和车辆的不同视差视野综合分析确定构图单元,以及结合山地城市的建筑风格注重边坡景观的立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海义 《山西建筑》2010,36(8):53-53,74
指出山与城市的关系,是我国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灵石县山地城市的特色,以灵石县翠峰山入口段景观规划为例,对其山与城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并分别从山中看城、城中看山、山城互动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卢峰  雷蕾 《室内设计》2009,(3):41-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山地城市的形态己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密切融合转向疏远对立。为此,本文以重庆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为例,从自然景观要素保护和城市整体形态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对当前山地城市滨江地带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8.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空间组织、山地城市整体特征的研究,并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交通组织、建筑群布置与环境关系、城市轮廓与山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希望有助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与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山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具体城市建设,全面总结了山区城市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实施的要点和重点,提出一些建议和要领,以确保山区城市建设中的城在山中,山中有城的城市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