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国兵  张震 《山西建筑》2011,37(6):120-121
通过介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冲击碾压技术处理的实例,对冲击碾压的影响因素、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冲击碾压施工注意事项,为高速公路冲击碾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钢道 《福建建筑》2006,(5):147-149
本文依据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结合浦东机场快递机坪、东货运区和西货机坪地基处理工程的实践,对如何保证冲击碾压的效果和提高冲击碾压施工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于软土地基加固中冲击碾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剖析冲击碾压技术原理,总结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冲击碾压施工控制技术要点.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冲击碾压处理不均匀软弱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机场建设中冲击碾压对不均匀软弱地基的处理效果,在试验区进行了现场冲击碾压试验,通过观测冲击碾压在试验区不同位置产生的沉降量、碾压后场地的回弹模量值分析冲击碾压改善软弱地基不均匀性的效果;通过对比处理前后试验区内的静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分析其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冲击碾压结合碎石垫层处理技术处理大面积软弱地基能够有效地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减小地基的差异沉降,同时可以使处理后地基具有足够的均匀刚度.  相似文献   

5.
曾晓辉 《山西建筑》2011,37(10):138-139
阐述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对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地基处理和路堤冲压补强做了介绍,同时对其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部分总结,指出冲击碾压技术施工简单、压实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作业面积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子敬 《山西建筑》2010,36(33):290-291
结合已有的工程施工情况,介绍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在冲击碾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从土体含水率、碾压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今后冲击碾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尚涛  刘海松  寇亚飞 《山西建筑》2006,32(23):95-96
结合具体试验路段,通过现场试验,介绍了冲击碾压方法和检测内容、方法,分析了冲击碾压处理效果,表明了冲击碾压能消除和减少黄土的湿陷性,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冲击碾压和土工格室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冲击碾压、土工格室特点和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冲击碾压与土工格室联合应用的一种软弱杂填土处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冲击碾压与土工格室联合应用在处理软弱杂填土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定义,从公路施工准备、道路路基施工、控制路基质量等方面,阐述了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并总结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指出冲击碾压技术具有造价低、速度快、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贾静静  徐国富 《山西建筑》2014,(11):114-116
通过对强夯和冲击碾压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分析,结合强夯和冲击碾压两项技术优化组合在高填方地基强化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强夯+冲击碾压技术的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1.
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冲击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入了解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对六根无腹筋简支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落锤冲击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分析冲击锤重、冲击速度和冲击能量对梁抗冲击行为的影响,测量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应变时程和冲击力时程,并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了试件在冲击荷载下裂缝的发生、发展和破坏全过程。获得梁的裂缝分布图和典型的破坏模式,并与相关梁抗冲击试验的破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通过应变片测得的数据发现,在冲击开始时,跨内靠近支座附近和半跨跨中位置处梁截面上部出现受拉应变,下部出现受压应变。当这些应变达到应变峰值后,拉压应变状态朝反向转变,反映出冲击开始时在梁跨内产生了明显负弯矩,惯性效应明显。最后对冲击过程中梁弯矩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梁抗冲击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孙晨阳 《山西建筑》2014,(24):87-88
对冲击成孔后压浆灌注桩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某市住宅小区工程实例,介绍了冲击成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并对冲击成孔灌注施工要求、桩端桩侧后注浆工艺要求、成品保护等作了阐述,以促进该桩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冲击压实旧混凝土路面路基的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新型冲击压实技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冲击压实过程中旧路面结构及土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了冲击压实荷载位于路面板不同位置时对板体破裂及土基受压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冲击压实荷载在板下路基中的传递规律及作用深度等问题。研究结果对于冲击压实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机理分析及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在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进行了2根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冲击试验,实测了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冲击点位移时程曲线及冲击力-位移曲线等冲击响应。建立了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破坏模态及冲击力、冲击点位移时程曲线等动态响应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进而用有限元模拟结果揭示了钢管混凝土柱在冲击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即整体失效过程分为冲击区局部响应、柱顶支座响应、稳定响应和卸载响应4个阶段。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发生弯剪型破坏;所得结论为深入认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冲击行为和破坏形态提供了试验与理论基础,可为今后研究制定合理的抗冲击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全球化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牛慧恩 《规划师》2002,18(2):5-8
正在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将给我国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全球化可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带来的影响和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王怡月  刘筱玲  富裕 《山西建筑》2010,36(24):81-82
采用动力有限元显式积分方法对双层壳体高速撞击靶体的弹塑性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52m/s初速度撞击铝合金靶体时外壳、中壳以及内体的动态演变过程,依据能量耗散机理,提出了多组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撞击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对比,确定了合理的双层壳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柱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基于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柱的数值模型,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研究,针对冲击位置的时程曲线分析其动力响应,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柱身动力响应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为局部剪切型;混凝土的塑性破坏主要发生在冲击位置斜向下45°至柱底;由于冲击体在撞击过程中发生回弹,型钢混凝土柱在整个撞击过程可分为受迫振动阶段和自由振动阶段。  相似文献   

18.
煤冲击破坏过程中的近距离瞬变磁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动载实验装置和ZDKT–1型瞬变磁振测试系统,研究冲击速度为4.174~17.652 m/s条件下的煤冲击破坏过程中动力学特性和瞬变磁场变化特征。分别采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和希尔伯特–黄变换对煤冲击过程中的应变信号和瞬变磁场变化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在一定应变率范围内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煤材料的动态响应由硬化向软化过渡;(2) 煤动载冲击破坏过程中距离煤样4 cm处的区域内磁场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整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法分析发现,其持续时间小于2 s,频率为0~40 Hz;(3) 煤冲击破坏过程中瞬变磁场变化信号曲线表现为直线上升,指数下降,末尾小幅振荡的特征;(4) 煤的冲击破坏过程中瞬变磁场变化信号幅值,随着冲击速度、平均应变率、最大应变率、断裂应力极限值的增大均出现增大趋势,随着破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但实验数据的离散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8个大空心率下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进行横向撞击试验,研究试件的撞击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撞击力时程曲线特征、跨中挠度与测点纵向应变发展过程等。考察落锤撞击高度、边界约束和轴压比等关键因素对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在横向撞击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空率为069的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在横向撞击作用下主要发生显著地局部凹陷变形,而试件整体变形不显著;在试验研究参数范围内,随着落锤撞击高度的增大,试件局部凹陷程度、跨中残余挠度以及撞击持续时间均保持线性增长;边界约束对跨中残余挠度、撞击力平台值以及撞击持续时间有较大影响;轴压比是影响试件动力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撞击力时程曲线的平台段会逐渐缩短并消失,跨中挠度变形速度变快,撞击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20.
Even though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nstruction labor productivity can benefit from automated tracking technologies for field materials management purposes, the actual impact of these technologies on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quantify the productivity impact of autom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engineered components on industrial sites. For this purpose, an extensive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on a power-plant project. Data from both a traditional tracking process and an automated tracking process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collected. By considering the traditional tracking process as the baseline for comparison, this study quantified and assessed the impact of the automated tracking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terials tracking technologi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raft labor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