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境外工程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当下的国际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分析了复杂社会环境下境外工程大安全管理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专业化、信息化、属地化与动态化管理4个方面提升大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在社会学的概念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心理社会环境需要得到现在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在经济学的领域中一直都遵循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目前随着全球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功能和结构随之分化、膨胀,在各个学科内部已经不能彻底处理好现在自身所面临的关系了,对流式交流的实现必须以学科的综合化为基础。虽然传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本文对人力资源开发在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重大工程兴建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对重大工程社会治理行动的开展进行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方法对社会治理视角下重大工程共同体的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工程共同体中,政府需要担任起核心行动者的角色;为更好维持工程共同体的运作和稳定,可以采取开放合作策略、价值认同策略和精细治理策略。通过转译分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为重大工程社会治理行动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昆 《城市规划》2017,(11):65-71
国内的城市化发展,一方面"拆旧建新"的环境跃迁体现为政治与经济指导的社会正义;另一方面在缺少对地方文化的敬畏中忽视了空间正义,诸如城市生态、环境织理以及社区单位等被现代性改变了,既是断离的也是异质的。文章着重对城市环境跃迁中的偶然性构形、尺度形式重构、空间物质消费,以及空间物权变化中权利更替与利益分配进行了批判性探究。最后提出,社会的欲望体系应该在注重差异平衡中践行至善,即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视为人类的共同契约与公道,同时也是社会与空间正义之情境。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除了单纯自然灾害以外,多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都与经济活动有着的关系,以全球环境变化,人口剧增,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都是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当今的环境问题源自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环境哲学以整体论世界观,从而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的协调”关系,这是环境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6.
科学构建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关乎我国工程界未来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基于工程哲学视角,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高校在本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保障四个维度构建土建类专业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并系统介绍重庆大学土建类专业人才非技术能力体系的实践内容和经验,以期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规划师》2002,18(12):18-20
从今日城市规划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剖析了中、西城市规划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的社会职责,探讨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通过防水工程中的一些案例,运用“工程哲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传统沥青防水技术、植被屋面以及在市场经济下保证施工质量等问题作了哲学分析,并对今后防水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作为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长期的岩土工程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哲学思想对工程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徐匡迪院士说过工程需要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哲学思维,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阐述了哲学与岩土工程检测工作的紧密联系,这种哲学思想对岩土工程检测结果的评判、分析、使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思路在岩土工程检测工作中是否正确,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岩土工程及其环境地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科学。它主要覆盖了环境工程、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地学角度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特色、初步分类和内涵系统作了探讨。对作为环境岩土工程主体的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两类环境问题和两类悬河的概念、研究技术途径和方法 ,以及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研究质量。为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判断研究成果的价值和质量,鼓励高质量成果产出,进而引导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文中以《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定性和定量评价、分类评价为评价原则,以创新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为评价标准,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们对岩土工程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本文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出发,结合岩土工程的新特点,提出了岩土工程学科中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多元主义等科学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在岩土工程科研、教学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尚未广泛开设专业概论课的情况,借鉴清华大学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开设的成功经验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在大学一年级创设概论课的设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工程建造高质量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工程建造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基于高等教育的工程范式,从注重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包括工程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的全方面素质培养。文章分析了工程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指出工程社会意识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多维度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工程建造人才的社会意识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我国教育部本次专业调整新设置的一个专业。本文就如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这一专业人才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调研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环能专业")传热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并且明确了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的载体和催化剂作用。研究结论为环能专业传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该专业优秀学生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技术教育互补与结合等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发现两者在面向的工程对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以房屋、地下等建筑工程为实施对象 ;公共基础课程完全相同 ,占本科教学总课程学分的 5 0 % ;专业基础方面有一半课程内容基本重合 ,占总课程学分的 2 0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拉通两者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设想 ,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进行工程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五大典型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工程教育能力建设、强化源头质量控制、制定分级评分标准、就业与学业协同、互联网+毕业设计学生管理等五大针对性措施,探索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