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道教信仰和道教宗教文化的特征,本文探讨和归纳了道教官观祠庙的选址、营造法式、规格、建筑规制、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工程设计、施工中“耐火线槽”、“耐火桥架”的概念以及当前使用混乱的向题。介绍、分析了耐火线槽、防火涂料的有关制造标准(含试验条款),及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内容,供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人员参考。针对目前耐火线槽制造标准中的试验方法不能涵盖建筑电气工程中所选用的各种电线电缆,为应急解决耐火线槽在设计、供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耐火线槽设计、施工、加工订货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建设部补充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3.
惠州的传统道教祭祀场所受罗浮山道教祖庭的选址观念及道教文化的影响,随着道教的城市分支与地方民间信仰糅合,沿着东江水系边的惠州历史文化聚居点,对惠州的山水城市格局演化产生影响。通过对惠州东江水系中典型相近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罗浮山等传统道教祭祀场所与城、镇的山水格局的关联,由此发掘出传统道教祭祀场所的选址观念及道教文化对惠州山水城市格局的影响,以求找寻出惠州山水城市格局、东江水系、罗浮山道教与民间信仰祭祀场所的更多联系脉络,为惠州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更多广度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基本古籍库》和《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梳理考证广场这一城市规划术语词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通过与其相关词语的比较,从规划史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国广场用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恢复天坛外坛祭祀道路和两傍种植有助于推进天坛1998年申遗承诺的实现,进而真实、完整地展示和阐释天坛及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UV),助力中轴线申遗工作。【方法】叠合比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天坛图档,结合文献和现状遗存的佐证,对明清天坛外坛祭祀道路空间位置及演变历程、祭祀道路及两傍种植的尺度进行考证,并基于明清营造尺“步”进一步校正。【结果】明清天坛外坛祭祀道路共有9条,基本形成于明代,祭祀道路两傍种植呈“仪树”栽植,最早植于明代,祭祀道路和两傍种植尺度均以明清营造尺“步”进行测量定位。【结论】天坛外坛祭祀道路和两傍种植共同构成了祭祀路线的礼制空间。考证结果可指导天坛外坛被占用地考古勘探方案的制定及后续天坛外坛祭祀道路格局与两傍种植的恢复,同时对于提升北京中轴线南段空间整体品质、恢复先农坛祭祀道路格局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8.
贯木拱廊桥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双重遗产,是一种成熟的、地域性的建筑类型.其独特的系列构件互承搭构、纵横相贯而形成的桥体\"贯木拱\"倍受关注,也使得专家学者对于\"廊\"(即廊屋)的研究较少、甚至被忽略,还有人直接将其名称省略而称为木拱桥.通过对福建省属于文物的74座贯木拱廊桥的调研和测绘发现,廊屋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贯木拱廊桥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双重遗产,是一种成熟的地域性的建筑类型。其独特的系列构件互承搭构、纵横相贯而形成的桥体“贯木拱”倍受关注,也使得专家学者对于“廊”(即廊屋)的研究较少、甚至被忽略,还有人直接将其名称省略而称为木拱桥。通过对福建省属于文物的 74 座贯木拱廊桥的调研和测绘发现,廊屋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廊屋的平面规制与特征进行研究,将廊屋的柱网布局、平面尺度、入口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分类,以找出其规律,尚属此类首次成果。以期对闽浙贯木拱廊桥的全面系统研究、以及该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贯木拱廊桥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双重遗产,是一种成熟的地域性的建筑类型。其独特的系列构件互承搭构、纵横相贯而形成的桥体“贯木拱”倍受关注,也使得专家学者对于“廊”(即廊屋)的研究较少、甚至被忽略,还有人直接将其名称省略而称为木拱桥。通过对福建省属于文物的 74 座贯木拱廊桥的调研和测绘发现,廊屋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廊屋的平面规制与特征进行研究,将廊屋的柱网布局、平面尺度、入口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分类,以找出其规律,尚属此类首次成果。以期对闽浙贯木拱廊桥的全面系统研究、以及该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xing wang 《Material Religion》2019,15(1):54-81
By using ethnographic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ymbolic meanings and power lying in material objects. The perception and worship of the stones from a holy mountain in a city in northern China show how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the agency of material objects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ody as a parameter for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material world and society. Furthermore, this view on the connectedness between the agency of the stone, its symbolic meanings, and the human body reflects local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what network and association are in human beings’ daily life in a Latourian sense. 相似文献
12.
泰顺古村落遍布祠堂、宫庙、廊桥,其建筑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特色.从泰顺祠堂宫庙建筑的环境、意境、屋顶、门楼、质感、肌理、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具有的景观特色,并阐释"士"、民间信仰、宗族意识与祠堂、宫庙遍布的人文背景关系,从而得出泰顺祠堂宫庙遍布特色具有景观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需要深
刻领会空间基础,构建合理的空间框架,
支持区域合作。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
略区域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的
分析,以国际贸易导致所有人受益为逻辑基
础,探索支持交融发展空间框架,认为区域
空间基础是多样的地理单元和多元的社会
文化单元的有规律组合,不同单元之间存
在边界制约,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广泛的地
理连接、畅通关键节点、加强各类基础设
施合作的方法,突破边界,连接单元,构建
区域空间网络的构架,主体是4条东西向线
和海上线,并与若干南北向的发展联结,形
成一个网络型空间。中国作为发起参与“一
带一路”战略的地理单元,要注重外向型
建设,稳固沿海港口建设,强化边疆地区建
设,形成三纵三横空间网络,参与“一带一
路”战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地铁施工中的冷冻法做了介绍,同时对盾构到达采用冷冻加水进洞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将施工实践加以总结,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指出墙面霉菌不仅影响居室的美观,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霉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墙面发霉的原因、位置及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对大家的防霉除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文庙是古代城市平面和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古代城市营建制度的集中反映。文章首先借助历史文献对文庙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地方志的记载厘清了宁阳文庙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最后总结出地方文庙空间形态演变的三个阶段:一是由开放的单体建筑走向封闭的院落空间;二是由单进的院落空间走向多进的序列空间;三是由简单的祭祀空间走向祭祀教育合一的复合空间。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s the design guidelines for the living space with robots. The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the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focused on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primary factor. The authors focused on space size, specifical distance from the wall in the front direction, position, and distance between an individual as factors affecting individual distance. The authors research the distances a small mobile robot moves to a six mats space compared with that toward a distances 5 m or more (space less physical factors). The following three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individual distance is smaller than 30 cm in both the approach angle in the experiment space of six mats; (2)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in the front increased, and the individual distance between a participant and a robot also increased; (3) In terms of body position, the upright positioning was clarified and the individual distance was small.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