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远红外聚酯、木棉以及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及其纱线性能。通过设计纺纱工艺流程与各工序工艺参数,成功纺制出远红外聚酯/木棉/棉60/20/20 18.5 tex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断裂强力、耐磨性能、成纱条干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与成纱质量良好,可用于开发保暖抗菌类功能面料,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木棉纤维的可纺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广安织布厂,近期开发生产了色织纯麻织物。产品有27.76tex×27.76tex 52×58 38英寸纯麻彩格平布,8.3tex×64.78tex丝麻交织布,27.76tex×64.78tex,3/1麻棉交织纱卡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该产品工艺特点是:①整经采用轻张力,少头份,多经轴。低车速能使纱与纱之间的距离变大,羽毛网断领纱的机会减少。浆料以PV为主,PMA、CMC为辅的化学混合浆,上浆率控制在  相似文献   

3.
为使CJ 5.8 tex×2巴里纱产品的顺利生产,采用长绒棉纺制了CJ 5.8 tex×2股线。由于CJ 5.8tex单纱和CJ 5.8 tex×2股线的捻度配置大,且单纱与股线采用同向加捻,平衡性差、捻缩较大,采用“两次定捻法”,确保定捻效率达到75%以上,为分条整经和剑杆织机织造提供了先决条件,使织机的效率达到95%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8.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各类功能纤维的深入研究,优选制定出对人体有益的纤维最佳组合搭配,同时,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了降低生产难度,采用了每两种纤维混纺纱然后再合股的方法,成品制作时,采取了将功能纱放在织物的里层,外层则应采用保温性能好耐洗涤的纱线的工艺路线,双层结构的设计使各种纤维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14.5 tex莫代尔与棉混纺纱、8.33 tex/72 f中空咖啡炭纤维DTY长丝、2.22 tex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在日本福原单面针织大圆机上开发一款新型的咖啡炭纤维二次添纱结构功能性针织面料。阐述原料规格、设备参数、添纱工艺、调试要点等编织工艺,以及前处理、染色、后处理等染整工艺及注意事项。给出面料基本参数,并对面料的远红外发射功能、抗菌性能以及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水速干、抗菌防臭、远红外发射、吸湿发热及弹性记忆恢复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讨棉与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负离子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纺织品的功能;介绍了棉/负离子涤纶纤维60/40 14.5tex混纺纱的工艺流程、所采取的工艺技术及管理措施,并与常规涤棉混纺纱进行了对比。通过工艺优化和采取相关管理措施,顺利生产出棉/负离子涤纶纤维60/40 14.5tex混纺纱。认为:生产该混纺纱,应避免错纤维纱和错号纱;根据纤维性能特点优化工艺,采取适当降低纺纱速度、提高细纱捻度、减少并条和粗纱卷装长度等措施,可以保证成纱质量和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低比例毛抗静电纱线的生产工艺配置。在低比例毛抗静电纱线的生产过程中 ,首先采用阳离子改性涤纶与粘胶棉包混和 ,与毛纤维混和时 4根毛条与阳离子改性涤纶粘胶混和卷在梳棉机后喂入 ,经并条、粗纱、细纱纺成T/R/W 6 5 / 2 0 / 15 15tex ,再在并纱机与 2 2dtex有机导电长丝并纱 ,经倍捻最终成 15tex× 2 +2 2dtex抗静电纱线  相似文献   

8.
我厂生产的27.76tex×27.76tex纯麻平布、58.30tex×58.30tex纯麻粗平布、53tex×53tex麻棉混纺布、8.329tex×31.25tex丝麻交织布、27.76tex×64.78tex 3/1麻棉交织纱卡等麻棉坯布已成为创汇的拳头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深受欢迎.纺织品市场千变万化,为了适应新的消费需要,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因此,我厂在生产麻类坯布的基础上,对色织纯麻织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型膨体纱     
乌克兰针织工业科学研究院用收缩率不同的化学纤维在棉纺粗梳系统设备上加工出拉夫桑聚氯乙烯的低伸长膨体纱。由0.33tex热塑性低收缩组分(收缩率为3~5%)的聚酯纤维和0.33tex高收缩组分(收缩率为55~60%)的聚氯乙烯纤维(ПBX)纺出了83tex×2的纱。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在台湾产4针道单面圆机上采用吊装导纱器(吊装导纱器与一般导纱器基本相同,安装在织针的上方,不会损伤织针)喂纱编织28 tex×2腈锦混纺纱针孔织物的上机工艺及生产过程。该织物结构新颖,立体感强,透气性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两种功能性涤纶与莫代尔混纺纱的生产要点。测试了三种纤维的性能指标,纺制了蜂窝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莫代尔纤维45/30/25 11.8tex混纺赛络纱,并对所纺纱线织片与JC 11.8tex纱织片及J Coolplus/C 60/40 11.8tex混纺纱织片,进行了吸湿速干性以及抗菌性能测试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织片吸水性和速干性较优。认为: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吸湿、良好的导湿性,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玉米纤维纯纺纱捻系数、玉米纤维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13种捻系数的18.2tex玉米纤维纯纺纱,不同混纺比例的18.2tex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测试了成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及初始模量等强伸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405.9附近;在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中,随着玉米纤维含量从0增至100%,成纱强力呈非线性关系逐渐下降;对于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随着玉米纤维含量的增加,成纱强力逐渐下降,当玉米纤维含量在90%左右时,强力处于最低谷,且低于玉米纤维纯纺纱。  相似文献   

13.
探讨棉/大豆蛋白纤维/CoolDry纤维/涤纶40/25/25/10 14.8tex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针对几种纤维性能特点以及混纺纱质量要求,优选原料规格,采用包混、条混相结合的工艺,增加精梳预并工艺,确保了成纱混纺比;在各工序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以解决纺纱过程中的纤维损伤、均匀混和、条干均匀度、纱疵等问题,最终保证了混纺纱的顺利生产。认为:该多组分混纺纱的质量达到了产品开发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人们对针织服装高档化和多功能化追求,通过对镀银导电纱线进行功能性分析,运用针织组织结构特点,并集成可穿戴智能控温系统,采用22.0 tex镀银导电纱线及35.7 tex×2(28 Nm/2)的羊毛、腈纶混纺纱(50∶50),在12针/25.4 mm龙星双针床电脑横机上,开发一款一体成形智能电加热针织毛衫。详细介绍纱线性能、织物结构设计、毛衫款式设计及产品功能性测试。该电加热毛衫具备智能加热功能,且轻柔、合体、穿着舒适,可满足人们冬季户外运动或工作的保暖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80%麻赛尔+20%棉混纺纱线为原料,采用两根纱线合股在HK-MN型手摇横机上编织针织医用敷料,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影响针织医用敷料透气性、吸液倍率和可伸展性的主要因素,如纱线线密度、组织结构、弯纱深度。结果表明:随着弯纱深度的增加,可伸展性、透气性增大,吸液倍率减小;组织从平针变化到1+1罗纹、1+2罗纹、2+2罗纹,透气性和吸液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可伸展性变大;纱线线密度越大,可伸展性、透气性越小,吸液倍率越大。在织物组织为1+1罗纹、弯纱深度1.7 mm,纱线线密度30 tex条件下制备麻赛尔纤维医用敷料的综合性能最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可伸展性为1.17 N/cm,透气性为2 174 mm/s,吸液倍率为10.77倍。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规格为 11 7tex× 11 7tex (经纬纱排列T∶C按 1∶1) 5 4 3×312  16 0cm的超细旦涤纶与棉交织白坯色织物的设计与生产及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测试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以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50/50 18.5tex双股线为经纱;纬纱为按一定比例排列的两种纱,即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50/50 18.5tex赛络集聚纱和JC18.5tex环锭纱。介绍了5种织物设计规格和试织要点;重点测试了各织物的顶破性能、透气性和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各织物均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防紫外线功能。认为:本次试验中,当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含量为46.51%时,面料的透气性最好,可作为衬衫面料设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探讨棉汉麻粘胶混纺纱及其合股线的生产要点。根据成纱质量要求及选用原料的特性特点,摸索出汉麻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并增加其投料比,保证成纱混纺比;各工序采取低速度、大隔距,合理选择粗纱定量及捻系数;络筒适当放宽清纱参数门限;并纱倍捻工序针对并合组分伸长差异大的特点,重点进行张力控制。通过以上措施,最终成功纺制出棉/汉麻/粘胶70/20/10 10.8 tex混纺纱和56 dtex/24 F复合丝异号合股线,其成纱质量满足了针织纱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测试牦牛绒纤维特性的基础上,以牦牛绒原绒和拉伸细化牦牛绒为原料,经过半精纺及精纺工艺纺纱加工,分别纺制了半精纺16.7 tex牦牛原绒纱、15.6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精纺13.5 tex牦牛原绒纱、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和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牦牛原绒混纺纱。实验证明,牦牛绒可加工细特纱及轻薄产品;拉伸细化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品质,提高其可纺性,纺纱特数更低,产品更轻薄,牦牛绒资源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20.
湿短蒸染色清洁生产的工艺条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秋 《印染》2004,30(17):42-44
2 .2 .3 Eco Steam系统湿短蒸工艺效果(1)纯棉织物K型活性染料短流程湿蒸工艺染色半制品为经烧毛、煮练、丝光的 2 9tex× 2 9tex (2 0 s× 2 0 s)2 3 6根 /10cm× 2 3 6根 /10cm全棉平布及 48tex× 5 8tex (12 s× 10 s)3 14 .5根 /10cm× 181根 /10cm全棉卡其。①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 (染料用量 2 0g/L)→湿蒸→水洗→烘干②时间选择 由于K型活性染料的反应性较弱 ,活化能高 ,因此固色时间对固色率有较大的影响 (见表 5 )。表 5 固色时间的影响织物时间 (min)2 9tex× 2 9tex全棉平布1 2 348tex× 58tex全棉卡其2 3 4K/S值红K2BP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