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孤东原油组分的界面张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常规四组分分离法将孤东1#原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它们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 88%,22 45%,14 73%,14 43%。将各组分在原油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的十分之一和煤油配制成模拟油,模拟油与蒸馏水、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5 700,13 360;24 520,4 630;22 760,5 610;19 380,0 056mN/m。并对各分离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表明:界面张力的大小与各组分中的含氧量有关,含氧量越高,界面张力越低。沥青质是孤东1#原油的主要活性物质;w(沥青质)=3%时,模拟油与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为0 0053mN/m。  相似文献   

2.
柱色谱法对大豆低聚糖浆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低聚糖浆的脱色效果。比较了不同树脂处理大豆低聚糖浆的脱色效果,并选择D392作为脱色树脂,确定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固体分质量分数为10.75%的低聚糖浆与树脂的体积比为11∶1,在常温脱色3~4 h,脱色率可达86%以上,较优解吸剂为w(NaOH)=10%水溶液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V[w(NaOH)=10%的水溶液]∶V(无水乙醇)=1∶1,解吸率达99.81%。  相似文献   

3.
羧甲基香豆胶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学峰  吴文辉  王建全  宫瑞英 《精细化工》2007,24(11):1119-1123
通过加入NaOH与一氯乙酸钠(SMCA)固体进行香豆胶(FG)的碱化和醚化,制备了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香豆胶(CMFG)。研究了不同分散介质、反应温度与时间、NaOH与SMCA用量等因素对取代度与反应效率的影响。以异丙醇/水为分散介质,产物取代度与反应效率最大,优化的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5h、醇水体积比52.5∶7.5。醇水体积比为50∶10、n(SMCA)∶n(NaOH)∶n(FG)=1∶1∶1时取代度为0.75,反应效率达75%。NaOH对取代度的影响大于SMCA。采用一步羧甲基化反应制备取代度1.05的CMFG,反应效率可达到70%。CMFG溶液黏度随取代度增大而增大,w(CMFG)=2%时,取代度为0.78,溶液黏度为116mPa.s。CMFG水溶液黏度4d降低8.6%~28.0%,黏度稳定性高于在w(NaCl)=1%的盐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油田堵漏用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吸水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姚晓  朱华  汪晓静  储书平  许春田  黄永宏 《精细化工》2007,24(11):1124-1127
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高岭土三元复合型高吸水树脂,最佳制备条件为:w(AM)=20%,w(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8%,w(过硫酸铵)=0.6%,反应温度40℃。优选样在105℃烘干6h后,在室温下的吸蒸馏水倍数和吸w(NaCl)=0.9%水溶液倍数分别达到1634g/g及138g/g。考察了温度、电解质浓度、树脂粒径、不同种类的矿物、高岭土质量分数以及溶液pH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树脂的吸水率和保水率。通过添加有机羧酸CA和调整树脂的粒径大小,制备了一种吸水速率可控的油田堵漏用高吸水树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羧酸CA能有效地与树脂复合,形成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以丙三醇,环氧氯丙烷、叔胺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三聚表面活性剂(3C_(14)triQ),应用FTIR和~1H 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稳态荧光法对目标产物的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25℃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82(γ_(cmc)=30.2 mN/m)、0.087、0.085 mmol/L,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和二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采用分水时间法考察了目标产物的乳化性能,并结合偏光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乳液粒径情况,结果表明其乳化性能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煤油乳液粒径为1 481~3 574 nm,平均粒径为2 638 nm。w(3C_(14)triQ)=1%的溶液起泡高度为24.6 cm,稳泡性为97.15%。在1 mol/L HCl缓蚀介质中,ρ(3C_(14)triQ)=50 mg/L,缓蚀效率可达到95.2%。  相似文献   

6.
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对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来说,破乳剂浓度在0~100 mg/L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分水率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破乳剂浓度继续增加,原油乳状液的分水率有所降低。而原油与含聚合物的水溶液间的界面张力随破乳剂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界面剪切粘度有一最小值。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降低是乳状液稳定性降低与分水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蔡照胜  王锦堂  杨春生  许琦  严金龙 《精细化工》2004,21(9):655-657,673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达到或超过9 0h时,得到的HTCC产品的接枝度超过90 0%,在pH=6 7~7 0的水中可完全溶解形成w(HTCC)=3 0%的溶液。IR和1HNMR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CTS的氨基上。  相似文献   

8.
以二甲基硅油(1 000 mPa·s)为主要原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4和吐温-80复配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为稳定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O/W)硅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用量、硅油含量、稳定剂用量、乳化温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乳液体系中w(硅油)=35%,w(乳化剂)=10.5%,w(稳定剂)=0.3%;乳化温度35℃,剪切速度11 000r/min,剪切时间10 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呈白色、细腻、均一的液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乳液平均粒径为1.2μm左右,乳液固体质量分数为46%左右。  相似文献   

9.
界面剪切黏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郭继香  吴肇亮  李明远  林梅钦 《精细化工》2003,20(11):660-662,688
对孤东一号联合站及孤东四号联合站(简称孤东1#及孤东4#)两种原油及其分离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配成模拟油,测定了模拟油与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剪切黏度。原油浓度越大,界面剪切黏度越大;沥青质模拟油/碱水界面剪切黏度最大,在油/碱水间形成了一定强度的界面膜,膜的强度大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的界面膜强度;孤东4#沥青质模拟油/碱水的界面剪切黏度大于孤东1#沥青质的界面剪切黏度。在剪切速率为0 3rad·s-1时,原油及胶质的油/碱水界面剪切黏度不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餐饮废弃物地沟油、乙醇胺、氢氧化钠、AES为主要原料制备橡胶胶片隔离剂。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得到原料配比为m(乙醇胺)∶m(NaOH)∶m(地沟油)=1∶1∶4(其中NaOH、乙醇胺均为质量分数30%的溶液),pH=7.5~8.0,反应温度90~97℃,反应时间60min,产物w(固体)达到20%~40%,使用w(固体)=20%的该产品稀释成10~15倍的水溶液就有很好的橡胶胶片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预处理方式对小麦秸秆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仲谨  李小燕  郭焱 《精细化工》2006,23(1):16-19,24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合成高吸水性树脂需首先对秸秆进行预处理,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了预处理方式如酸处理、碱浸泡、氨水浸泡、碱蒸煮及其联合处理对秸秆及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用晶相显微镜、IR等表征了处理前后秸秆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及树脂的化学结构等;结果表明,比较理想的预处理方式是碱蒸煮处理〔w(NaOH)=14%的水溶液、150℃、0.6 MPa、30 m in〕结合浓度为1 mol/L的硝酸在100℃下处理30 m in,及w(NH3.H2O)=10%的氨水室温浸泡48 h结合浓度为1 mol/L的硝酸在100℃下处理45 m in;两种方式所得高吸水性树脂吸收纯水的质量倍率分别为405 g/g和293 g/g,吸收w(复混肥)=0.1%的水溶液的质量倍率分别为124 g/g和82g/g〔复混肥中w(N)=w(P)=w(K)=10%,N、P、K分别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存在〕。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柴油机油模拟油/蒸馏水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和乳状液稳定性。结果表明,含有添加剂T154的柴油机油模拟油与蒸馏水间的界面张力明显低于无添加剂的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增加,乳状液特性值比模拟油/蒸馏水体系稍大,乳状液稳定性增加;添加剂T109却使模拟油与蒸馏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大,界面剪切粘度降低,乳状液特性值比模拟油/蒸馏水体系小,乳状液稳定性降低,有一定的破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纯度叶黄素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盏菊萃取物20g,加入正丁醇40mL,密封搅拌均匀后(55℃),加入维生素C0 2g,再加入40mLw(NaOH)=20%的水溶液在70℃进行皂化反应8h。皂化物中加入400mL水,搅拌均匀后,过滤,得到叶黄素,w(C40H56O2)=94%。将其用V(CH2Cl2)∶V(CH3OH)=2∶1结晶,叶黄素质量分数可提高至w(C40H56O2)=98%,抗氧化剂、温度、光、氧气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盏菊中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金盏菊萃取物 15g ,加入 30mL正丁醇 ,密封搅拌均匀后 (5 5℃ ) ,加入 30mLw (NaOH) =2 0 %的水溶液 ,反应 7h(70℃ ) ;皂化物中加入 30 0mL水 ,搅拌均匀 ,过滤 ,然后依次用 30mL乙醇和 5 0mL正己烷冲洗 ,得到叶黄素 ,纯度为w (C4 0 H56O2 ) =71 2 %。确定了金盏菊中叶黄素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流动相为 V(CH2 Cl2 )∶V(CH3OH)∶V(CH3CN)∶V(H2 O) =32∶38∶2 9∶1,得到了叶黄素和 15种叶黄素酯的峰 ,叶黄素的保留时间为 3 6 81min ,叶黄素酯的保留时间分布为 4 5~ 12 .0min ;在流动相中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都为 45 4nm。叶黄素的线性范围为 0 1~ 1.0 μg ,相关系数为γ =0 9998  相似文献   

15.
2,2-二羟甲基丁酸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甲醛和丁醛为原料 ,经羟醛缩合及氧化反应合成了 2 ,2 二羟甲基丁酸 (DMBA)。缩合反应在 2 0℃、n(甲醛 ) /n(丁醛 ) =1 8、催化剂为w(Na2 CO3 ) =3%和w(NaOH) =2 %的混合溶液其用量占加入的甲醛和丁醛总用量的 1 5 %,反应 1h ,加甲酸中和碱 ,经精制使中间产物 2 ,2 二羟甲基丁醛的质量分数达到 91 0 %;氧化反应在 6 0℃、n(H2 O2 ) /n(2 ,2 二羟甲基丁醛 ) =1 2的条件下反应 6h ,产品收率 (相对于丁醛的用量 )达 81 1%,w(DMBA) =98%。  相似文献   

16.
AM/AMPS二元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洋  谢建军  康红梅  王行柱  张新颖 《精细化工》2002,19(10):584-586,592
以N ,N 亚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了AM/AMPS高吸水性树脂 ,并用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考察法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条件 :w(交联剂 ) =0 0 1 %、w(单体 ) =2 0 %、中和度为 65 %、n(AMPS)∶n(AM ) =1∶1、w (引发剂 ) =0 0 2 %、反应温度 50~ 80℃、反应时间 7h ,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于室温下吸蒸馏水最大达2 2 1 5倍 ,吸w(NaCl) =0 9%水溶液最大为 1 1 9倍。  相似文献   

17.
程发  王军  朱森 《精细化工》2005,22(4):261-264
以壬基酚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与二溴烷烃作用生成双醚,然后磺化,合成了一类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悬滴法测定了其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 10-3mN/m。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 /醇 /正辛烷 /盐水体系的微乳液相行为,通过拟三元相图的方法确定了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种类,实验结果表明,链长的比链短的醇具有更好的助活作用。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得到了形成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w(GeminiD) =0 1%;w(n C6H13OH) =4 0%;w(NaCl) =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