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孔迎刚  陈志  崔玉 《山东化工》2012,41(4):25-28
在两种稀释剂体系中研究了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TBOPDA)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铁离子的性能和反应机理。考察了水相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及温度对其萃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配比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萃取过程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  相似文献   

2.
在甲苯稀释体系中研究了N,N,N',N'-四丁基-3-硫戊二酰胺(TBTDGA)从氨水体系中萃取铜离子的性能及反应机理。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和萃取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推测出了萃合物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剂浓度越大萃取效果越好;升温有利于萃取。  相似文献   

3.
选用P507(0-(2-乙基已基)-2-乙基已基磷酸酯)和N503(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2种有机萃取剂对酚的质量浓度为4 500 mg/L的废水进行处理.在煤油体系中,考察了油水体积比、pH值、萃取体系相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P507和N503萃取剂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3.5,...  相似文献   

4.
硫酸体系中N235萃取铼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萃取剂N235,稀释剂正庚烷,研究萃取铼的热力学。在N235+(NH4)ReO4+n-C7H16+H2SO4+H2O体系中,温度278.15—298.15 K和离子强度0.1—2.0 mol/kg范围内,以(NH4)2SO4为支持电解质,在H2SO4体系中测定了萃取平衡水相中ReO4-质量摩尔浓度和pH值。计算了萃取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并得到经验公式,同时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其他热力学量,指出熵和焓都是该萃取过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N503和TBP、正辛醇、煤油组成的复合萃取体系,对粉煤灰酸浸溶液中的铝与铁进行萃取分离,考察盐酸浓度、氯离子浓度、萃取剂比例对Fe3+萃取率的影响,以低浓度HCl溶液反萃负载铁有机相,并通过逆流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采用N503:TBP:正辛醇:煤油=3:1:1:5(j)的萃取体系,在初始铁浓度为0.96 mol/L、铝浓度为0.22 mol/L、萃取相比O/A=2:1条件下,经5级逆流萃取,Fe3+的萃取率大于99.8%,铝几乎没有损失. 用0.01 mol/L HCl溶液作反萃剂,反萃相比O/A=2.5:1,经6级逆流反萃,反萃液中铁浓度达1.8 mol/L. 分析了有机相负载铁前后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图.  相似文献   

6.
N8161 萃取铼(Ⅶ)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萃取剂N8161、稀释剂正庚烷研究了萃取铼的热力学. 在N8161 (NH4)ReO4 n C7H16 HCl H2O体系中,在温度278.15~298.15 K和离子强度0.1~2.0 mol/kg范围内,以NH4Cl为支持电解质,在HCl体系中测定了萃取平衡水相中的ReO4 浓度和pH值. 计算了萃取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0,并得到经验公式logK0 23.0353 4330.282T 1 0.04831T, 同时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其它热力学量,指出焓和熵是该萃取过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伯胺萃取剂N1923萃取攀枝花钛业公司硫酸法工艺生产工业级TiOSO4液中的钛离子。试验考察了萃取剂浓度、相比、温度、平衡时间、酸值F等因素对钛的萃取率的影响,并测出了钛的萃取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伯胺萃取剂N1923在工业钛液中具有良好的萃钛性能和钛铁分离性能,Ti(Ⅳ)的萃取率可达98%以上,而Fe(Ⅱ)基本不被萃取。  相似文献   

8.
张译方 《广东化工》2016,(13):34-36
在硝酸介质中,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N,N-二甲基脲(DMU)与亚硝酸(HNO_2)的反应。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N,N-二甲基脲、不同溶液酸度、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硝酸介质中DMU和HNO2的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HNO_2)/dt=kc(HNO_2)c0.92(DMU)c0.49(H+),当t=20℃、c(NO~(3-))=2.00 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k=0.1±0.01(mol/L)~(-1).41s~(-1),反应活化能Ea=(48.2±0.2)k J/mol,研究结果表明,在硝酸介质中,N,N-二甲基脲与HNO_2能快速反应。提高DMU浓度、溶液的酸度和温度均有利于亚硝酸的还原。而离子强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秦磊  胡汉君  魏朋正  陈亮  漆志文 《化工进展》2019,38(9):3962-3968
针对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回收,研究和开发了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技术。通过COSMO-RS对384种IL组合在无限稀释条件下对DMAC的溶解能力C进行量化预测,优化获得了潜在的1-丁基-3-甲基咪唑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BMIm]FEP萃取剂。计算了[BMIm]FEP-DMAC-H2O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NRTL方程拟合获得了二元交互参数,设计了萃取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在DMAC初始含量为10%、[BMIm]FEP/DMAC水溶液质量比为2∶1、萃取塔理论板为20块时,可以回收水溶液中99.5%的DMAC。为进一步评价[BMIm]FEP作为萃取剂的可行性,对工艺进行了能耗计算,同时对比了纯精馏工艺和以氯仿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结果表明,以[BMIm]FEP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更为节能,分别较前两者工艺节能90%和5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DMAC水溶液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铜熔炼烟灰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N902萃取剂从中分离回收铜,并将铜元素进行富集。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相比(O/A)、溶液pH值、振荡时间对铜萃取分离的影响,以及反萃剂浓度、相比、振荡时间对铜反萃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剂质量分数12%、相比(O)/(A)=1∶2、溶液pH值为2.0、振荡时间6 min的萃取条件下,通过两级逆流萃取,铜、锌、铁的萃取率分别为98.26%、1.29%、2.28%;铜与铁、锌的分离系数分别达到4346和2425,实现了铜与铁、锌的有效分离。在选定反萃剂硫酸铜浓度为2.5 mol/L、相比(O)/(A)=2∶1、振荡时间6 min的条件下,通过两级逆流反萃,铜的反萃率为94.68%,反萃后铜质量浓度达到7.04 g/L,相较于浸出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提高了约3.72倍,实现了铜离子的富集,得到的硫酸铜溶液可用于电积铜生产。  相似文献   

11.
伯胺N1923络合萃取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伯胺N1923与磺化煤油、石油醚、甲苯或正辛醇为稀释剂组成络合萃取剂,在25℃下对苯酚模拟废水进行萃取. 结果表明,40%(j) N1923的甲苯溶液萃取苯酚效果最好. 平衡水相pH<8.3时对萃取影响不明显,苯酚以分子形式被伯胺N1923萃取,H+不参与络合反应;无机盐的盐析效应对苯酚萃取影响较大,顺序为(NH4)2SO4>NaCl>NH4Cl. 伯胺N1923与苯酚主要生成1:1型萃合物;该萃取过程放热,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 反萃后的有机相萃取效果逐渐下降,可能是伯胺溶解造成的. 40%(j) N1923的甲苯溶液错流萃取煤气化废水,挥发酚的一级萃取率超过99.0%,三级错流萃取结果(0.53 mg/L)接近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和对二氯苄为原料,三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胺丙酸。采用~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5±1)℃时pH对产物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分别为8,10和12时,cmc分别为1.6×10~(-5),3.3×10~(-5)和2.1×10~(-5)mol/L;γ_(cmc)分别为32.39,33.24和36.94 mN/m;pc_(20)分别为2.56,2.14和2.09;Γ_(max)分别为3.45×10~(-6),3.97×10~(-6)和4.34×10~(-6)mol/m~2;A_(min)分别为0.48,0.42和0.38 nm~2。当pH=12时,随溶液温度升高,pc_(20)和A_(min)增大,Γ_(max)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N235从含Mo,Mn酸浸液中萃取回收M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软锰矿的强氧化性和辉钼矿的还原性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出软锰矿与辉钼矿共同焙烧新工艺,焙砂的处理及Mo, Mn分离是该新工艺的关键. 采用N235(20%)+仲辛醇(10%)+磺化煤油(70%)作为萃取剂,从含Mn, Mo焙砂酸浸液中萃取回收Mo,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室温(25℃),相比O/W 1:2,错流萃取级数3级,水相中硫酸浓度CH2SO4≤100 g/L;反萃时先用70 g/L的硫酸溶液对萃取有机相进行洗涤,反萃剂采用17%的氨水,反萃温度为室温,相比O/W为1:2,萃取级数为3,此条件下Mo的萃取率及反萃率分别达到99.9%和99.4%.  相似文献   

14.
为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建立了N, N-二甲基羟胺(DMHAN)的分析方法.对DMHAN采用FFAP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时,在3.0×10-4~2.5×10-3mol/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2,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为3.0×10-4mol/L,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0%.甲醇、甲醛、甲酸、硝酸、单甲基肼、乙醇、肼、甲胺在工艺可能存在的浓度范围内,对DMHAN的定量分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与单烷基磷酸酯(P538)作为协同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模拟湿法磷酸溶液中萃取Fe3+,研究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温度对Fe3+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为25 min、萃取剂浓度为2 mol/L、萃取相比为2:1、萃取温度为25℃时,铁的单级萃取率...  相似文献   

16.
以4-叔丁基-2-(α-甲苄基)酚(t-BAMBP)为萃取剂,从除钙净化母液中萃取分离铷、钾,考察了稀释剂种类、萃取时间、t-BAMBP浓度、原料碱度、萃取相比等因素对铷、钾分离的影响。对比研究确定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以tBAMBP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萃取剂浓度为1 mol/L,料液碱度为0.4 mol/L,相比(O/A)为2,萃取时间5 min,铷的萃取率可达90%,实现了铷钾分离。  相似文献   

17.
李雪梅  蒋崇文  苏爱鲜  易牡丹 《应用化工》2012,41(5):811-814,818
采用萃取剂N910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从碱性蚀刻废液中萃取回收铜的单级及多级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在Cu2+含量为112 g/L,总氨浓度为5.7 mol/L的蚀刻废液中,单级萃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910体积浓度为60%,有机相和水相的相比O/A=2∶1,T=30℃。碱性蚀刻液不需进行酸碱度的调整,萃取时间为3 min即可达到平衡,Cu2+的萃取率为56.73%,N910萃取Cu2+的饱和萃取量为64.03 g/L。萃取热效应△H=8.95 kJ/mol,萃取过程为吸热反应。在此条件下,PCB碱性蚀刻液中Cu2+的四级错流和三级逆流萃取率分别为94.78%和76.01%,蚀刻液中Cu2+浓度降低至37.98 g/L。  相似文献   

18.
4-(N,N二苯氨基)-苯磺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苯胺为原料,浓硫酸(或氯磺酸)为磺化剂,制备了4-(N,N-二苯氨基)-苯磺酸,具体合成步骤为:将三苯胺加热到180°C使其熔融,然后加入浓硫酸,在充分混合下,反应1.3min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中,在搅拌下加入ρ=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将固体4-(N,N-二苯氨基)-苯磺酸钠滤出,溶于稀盐酸中,调pH值至酸性,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蒸去溶剂乙酸乙酯,得紫色固体4-(N,N-二苯氨基)-苯磺酸,产率86%  相似文献   

19.
分散支撑液膜中四价铈的传输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液膜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煤油和PC-88A的混合溶液作为膜溶液,膜溶液和HCl溶液组成分散相的分散支撑液膜(DSLM)中Ce(IV)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酸度、Ce(IV)起始浓度、HCl浓度、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解析剂及载体浓度对Ce(IV)传输的影响,得出其最优传输分离条件为:HCl浓度4.0 mol/L,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2:1,载体浓度0.16 mol/L,料液相中HCl浓度0.1 mol/L. 在最优条件下,料液相中Ce(IV)的初始浓度为0.7′10-4 mol/L时,迁移75 min,其迁移率达到96.3%. 提出了Ce(IV)在DSLM中的传质动力学方程,得出Ce(IV)在膜中的扩散系数为6.69′10-8 m2/s,料液-膜边界层厚度为19.3 mm. 对模拟样品Ce(IV)的分离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125 min内模拟煤粉灰中Ce(IV)迁移率达到92.8%;105 min内模拟冶金熔渣中其迁移率可达92.6%;215 min内Ce(IV)与Eu(III)的混合液中Ce(IV)迁移率达到83%,其他元素迁移率极低.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三辛胺 (TOA)萃取L -苯丙氨酸转化液中的丙酮酸 ,研究了萃取时间、稀释剂、萃取剂浓度、水相pH值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以及反萃条件。结果表明 :萃取 15min即可达平衡 ,pH值低对萃取有利 ,极性稀释剂有利于萃取 ,TOA浓度以 0 .4~ 0 .6mol/L为好 ,2mol/L的NaOH可有效反萃丙酮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