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酵过程中,因于细菌对营养物质的不断吸收、利用和代谢物的不断积累,发酵液的pH值会不断起变化。当尿素被脲酶分解放出氨和有机氮源被利用产生氨时,会使发酵液的pH值上升。当氨被菌体利用及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时,又会使发酵液的pH值下降。而谷氨酸的合成,要耗用大量的氨,也会使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尿素溶液在氨性溶液中,其中镍和丁二酮肟形成酒红色配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含量。该测定方法经过生产实践检验,结果稳定,数据准确,为判断尿素生产设备装置是否腐蚀及尿素生产是否正常运行提供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比例的玉米粉,尿素,膨化助剂,脲酶抑制剂等混合物料进行缓释尿素的膨化试验,测定了产品的粗蛋白质及水溶性氮含量。结果表明,该加工工艺是合理的。尿素的膨化产品粗蛋白含量高于60%,水溶液中1小时氮溶出率低于60%。该产品能有效延缓瘤胃内尿素的溶解,抑制尿素分解为氨的释放速度,可安全地应用于肉牛等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与低浓度尿素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分离蛋白(SPI)与低浓度尿素溶液相互作用红外光谱进行酰胺Ⅲ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解在不同浓度尿素溶液中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与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在0.1mol·L~(-1)尿素溶液中大豆分离蛋白β-折叠含量最小,随着尿素浓度增加,β-折叠含量增加,无规卷曲含量在0.1mol·L~(-1)尿素溶液中达到最大,之后随尿素浓度增加而降低;α-螺旋和β-转角随着尿素浓度增加,其含量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1mol·L~(-1)尿素溶液中两者含量与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中含量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PUFA油脂的制备及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邈  王兴国  何东平 《中国油脂》2003,28(10):25-27
对从微生物干菌体中提取富含PUFA的微生物油脂、PUFA油脂的精炼过程、尿素包合过程及微胶囊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工艺参数。对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PUFA的研究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并消化吸收的原理,研究了NPN中最有代表性的尿素与高淀粉含量的谷物及添加剂生产缓释浓缩饲料的方法,介绍了使用NPN缓释蛋白浓缩饲料进行动物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蚕蛹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尿素和脂肪酸的高效回收利用,研究了蚕蛹油尿素包合物中尿素和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水作溶解尿素包合物的溶剂,在70 ℃固液比为2∶ 1(pH为2~3)的条件下全部溶解,用石油醚萃取出脂肪酸,剩余的尿素溶液在0 ℃下结晶2 h.在此条件下回收率为97.55%,回收的尿素中氮含量达45.9%,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 0(34.16%)、C18∶ 0(12.17%)和C18∶ 1(42.93%)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肉牛饲用膨化玉米尿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肉牛等反刍动物饲用膨化玉米尿素的加工技术,并测定了产品的粗蛋白及其水溶性。进行了3种比例的玉米粉,尿素,膨化助剂,脲酶抑制剂等混合物料的膨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工工艺是合理的,含20%尿素的膨化产品中粗蛋白含量高于60%,1h水溶出氮低于60%,产品能有效延缓瘤胃内尿素的溶解,抑制氨的释放速度,可安全地应用于肉牛等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淀粉加工废渣为原料,研究了以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以及双菌混合培养生产菌体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以酿酒酵母为菌种,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自然pH值、薯渣含水率75%、培养温度32℃、接种量10%、尿素1.5%、纤维素酶0.5%、异淀粉酶0.5%,薯渣中真蛋白质量分数达12.01%;以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除尿素添加量为1%外,其利用甘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最适培养条件与酿酒酵母一致,薯渣中真蛋白质量分数达16.36%;以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进行混合接种培养时,其最佳接种配比为1∶1,此时薯渣中真蛋白质量分数达18.08%。  相似文献   

10.
细菌在生长繁殖时,细菌蛋白的表达受到环境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细菌蛋白表达具有复杂性.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致病菌污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均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定量分析和鉴定食品中的细菌毒素.蛋白组学方法可以揭示细菌蛋白组成及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感染过程中菌体蛋白...  相似文献   

11.
国外牛奶中尿素含量检测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人们已意识到牛奶中的尿素含量不仅是衡量奶场蛋白代谢效率、氮利用率及产奶量等问题的有效指标,其还在作为监测奶场氨排放指标方面也显现出潜力。近十年中红外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尿素检测,虽然其分析性能稍差于其它常规分析方法,但由于其具有简易的物流过程,对样品的大吞吐处理能力及低分析本所拥有的可观性价比等优点,很适宜于实际应用,故在短短几年内各种红外分析仪器迅速涌入市场。对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概念方面进行了简略讨论;对红外分析仪器的稳定性、校正及校正控制、参比法分析性能、样品质量及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奶粉、豆奶粉、鱼粉中人为掺入尿素、硫酸铵等含氮化合物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实验证明:用95%乙醇能很好地将尿素与食品中蛋白进行分离,回收率较高,并能方便、快速测定掺入量。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是一种通过喷加氨气或尿素溶液还原氮氧化物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焚烧炉烟气的处理过程。然而SNCR过程中影响脱硝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研究了在相同的NH_3/NO摩尔比下,不同浓度尿素溶液对氨逸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梯度对脱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随着NH_3/NO摩尔比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在恒定的NH_3/NO摩尔比下,尾气中排放的氨浓度随着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大豆粕的营养成分很丰富,用作饲料时主要是利用其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与消化能。对豆粕质量鉴定时,尿素酶活性只能判定其内非营养成分的钝化程度,而对过度加热的豆粕蛋白变性程度却无法测定,故建议用尿素酶活性与蛋白质溶解指数相结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大豆粕的营养成分很丰富 ,用作饲料时主要是利用其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与消化能。对豆粕质量鉴定时 ,尿素酶活性只能判定其内非营养成分的钝化程度 ,而对过度加热的豆粕蛋白变性程度却无法测定 ,故建议用尿素酶活性与蛋白质溶解指数相结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豆粕质量鉴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讨论了大豆粕蛋白及其营养成分与尿素酶活性存在的关系。对豆粕加热过度尿素酶活性无法检测,而蛋白溶解指数对生料和过熟可以测定。基于工厂豆粕品质管理的需要,我们推荐用尿素酶活性作为正常检测手段,用蛋白溶解指数作为仲栽。  相似文献   

17.
对尿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测定,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等流变学参数及其变化趋势。尿素法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初步判定尿素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适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含20%~30%水分的谷物饲料用尿素处理保存时,由于尿素酶的作用,尿素水解,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氨和水造成碱性环烧,具有强杀真菌的特性和部分杀其它细菌特性,使真菌生长停止,需氧菌生长受到抑制。我们用6吨和2.7吨谷物饲料进行了尿  相似文献   

19.
尿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尿素改性改变大豆分离蛋白(SPI)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地与粘胶共混。以共混膜中蛋白保留量为指标,考察了尿素浓度、SPI浓度、亚硫酸钠浓度、pH、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蛋白质改性条件。优化的改性条件为:尿素浓度6 mol/L,SPI浓度8%,亚硫酸钠浓度1.0%,pH 9,温度25℃,此时共混膜中蛋白保留量为13.87%。  相似文献   

20.
以芝麻蛋白为原料,用尿素改性制备芝麻蛋白胶黏剂。以尿素浓度、料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芝麻蛋白胶黏剂表观黏度、胶合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尿素浓度3 mol/L,料液比1∶8,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芝麻蛋白胶黏剂的湿胶合强度为0.78 MPa,满足国家标准Ⅱ类(≥0.70 MPa)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