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致福的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支农、兴农、福农工程,是中央推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2003年5月,中央在威海召开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威海市有幸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要求,我省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农村党员于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是实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将党的声音、科技致富信息、精神文化食粮送给农民的可靠保证,不仅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而且是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索贝成功签约广东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广东农党)。该项目是广东省委响应中央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号召而筹划建设的一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一个有效载体,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息界》2004,(8X):26-27
湖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门户网站——湖南“红星”网站是一个集新闻中心、学习指导、培训中心于一体的信息平台,网站定位于突出视频特色,兼顾图片、字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空间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使其逐步成为深受党员干部欢迎的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平台。其功能主要有:一、视频点播功能;  相似文献   

6.
柯伟 《中国有线电视》2006,(13):1312-1313
余姚市(县级市)隶属宁波市,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以卫星接收作为补充,并融合互联网,具有接收中央和省市教育节目的功能,以下介绍这个系统的构成方案与功能特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今,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正在黔西大地蛛网般地扩展延伸,把一个个彝乡苗寨连接起来,远离城市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寨不  相似文献   

8.
1 前言2009年6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两藏移动)中标西藏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二标段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采购和第四标段的三级平台、机顶盒及系统集成工程。  相似文献   

9.
IPTV应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存在三种技术模式,即广电模式、卫星模式和电信模式(IPTV),其中电信模式由于其投入小、交互性强、内容插入灵活等技术优势,成为目前各省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而电信运营商由于其网络资源优势及战略转型需要,成为了这一模式的主要承建方。  相似文献   

10.
【背景】7月2日至3日,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在甘肃张掖召开。正在甘肃考察工作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三农”问题已然非常严峻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三农”的问题已然非常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瑜 《中国信息界》2007,(20):40-40
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在中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中小学生生活在县镇和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发展农村教育。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信息化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普遍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8%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志宇 《通信世界》2008,(34):I0030-I0030
农业兴则国兴,作为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信息化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寻找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省市都在通过构建三农服务热线系统,来为农民提供贴心周到的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辛仁周 《通信世界》2005,(10):35-3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保障以往支农政策和给农民实惠力度的同时,又有许多惠及“三农”的新政策,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对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这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前六个一号文件中是不曾有过的,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委部署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起点高、力度大、组织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全省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统筹发展,成效显著,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为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充分整合资源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的意见》(鲁办发[2005]27号)和《关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3号)精神,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去年以来,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紧紧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强化“四项措施”,整合“四种资源”,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设备、技术、机构和人才等瓶颈,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了现有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发挥了远程教育体系的综合作用,探索出一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反映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网络开展远程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2003年,中央决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山东作为先期试点省,按照中央要求,采用了卫星单收的终端接收站点建点模式,并结合本省实际,立足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山东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传输系统,建立了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前端播出平台.  相似文献   

20.
河南: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统领,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