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确定掘进机截齿的受力、应力分布情况及其破坏原因,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单个截齿载荷,并利用ANSYS/LS-DYNA对截齿整个截割过程进行显式动力分析.研究表明,截齿的受力随切屑厚度的变化而变化,截齿的最大变形发生在刀头部位,截齿的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刀头部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截齿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齿圈是行星减速器重要组成零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装置中。内齿圈的插齿精度直接影响它的传动质量。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内齿圈插齿精度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天林  郝秀 《矿山机械》2003,31(7):66-67
推土机TY-220在我采矿场担负着道路修整、台阶平整与活动线路移动等工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最终传动系统中链轮轮缘、螺栓孔及齿块损坏现象。为此,对链轮及齿块进行了结构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1链轮及齿块结构TY-220推土机传动系统将左、右转向离合器传递的动力减速增矩,然后传给链轮及齿块驱动履带。图1为齿块装配简图,齿块与链轮依靠链轮外缘及内端面实现定位,通过间隙配合的螺栓紧固。2链轮及齿块损坏原因分析从损坏的链轮轮缘、齿块可知,由于紧固螺栓松动齿块与链轮形成了相对滑动,齿块与链轮轮缘相接触的表面急剧磨损,螺栓…  相似文献   

4.
田继明  谭昕 《煤矿机械》2014,35(7):107-109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Nastran对设计的齿轮箱内齿圈进行了规整的六面体网格划分、运用多点约束技术模拟螺栓约束,建立了内齿圈的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内齿圈在工作过程中不与工作载荷发生共振,并分析了内齿圈的刚度分布和振动特性;静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内齿圈的最大应力值145 MPa,小于许用应力,其强度满足设计需要。研究结果保证了内齿圈的可靠性,将对内齿圈及多级混合式行星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一、测量内齿圈公法线的一般方法内齿圈由于受到曲率半径的影响,给测量带来很多麻烦。目前对内齿圈的测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单件小批量生产,常用配插的办法,即用外齿轴套检查其配合情况,没有定量的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6.
蔡宏年  刘鑫 《煤矿机械》2023,(6):135-137
对EKF SL1000采煤机摇臂行星齿轮箱内齿圈频繁损坏情况进行分析,对内齿圈材料、力学性能、硬度、渗碳层深度、齿面失效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检测实验、分析数据找出内齿圈频繁损坏的具体原因。确定内齿圈组织不均匀、齿面存在大量网状氮化物为失效主要原因,从对应加工工艺、热处理关键指标优化等方面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在加工制造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彻底解决内齿圈失效问题,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摇臂寿命,保障了矿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拓展数控机床铣削大型内齿圈功能,提出应用GMC2560型数控龙门镗铣床,构建齿形铣削宏程序加工蒸汽吊内齿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AXA电子图板辅助分析,采用圆弧曲线逼近渐开线的方法编制宏程序,可以保证蒸汽吊内齿圈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调绳离合器是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游动卷筒与主轴连上或脱开,使游动卷筒与固定卷筒同步转动或作相对运动,以调节绳长或更换水平。近年来,提升机多采用径向齿块式调绳离合器(一般为两齿块,每齿块4个齿),如图1所示。该离合器由啮合工作机构(齿块、内齿圈等)、传动机构(油缸、移动毂等)及控制系统(电磁阀等)3部分组成。当压力油进入油缸离开腔时,推动活塞杆将齿块与内齿圈脱开,使游动卷筒与主轴脱开;当压力油进入会上腔时,推动活塞杆使齿块与内齿圈啮合。正常工作时靠齿块与内齿围的啮合传递工作扭…  相似文献   

9.
王志国 《矿山机械》2007,35(9):162-163
我矿采区顺槽带式输送机多为SJ-80型,该输送机因运输能力大、运行阻力小、耗电量低而在煤矿井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内外齿圈安装方法不当,加之维护、维修质量问题经常出现损坏内外齿圈的现象,既浪费了材料,又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起雪梅 《煤矿机械》2014,35(10):231-232
主要针对采煤机滚筒截割比能耗问题,以某型采煤机为例,利用UG三维CAD软件和ANSYS/LS-DYNA对滚筒截齿的截线距和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在不同切削厚度工况下镐形截齿承受的截割力、一定时间内截煤总体积、滚筒所受截割扭矩以及截割比能耗等,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可得截线距和截割比值以及采煤机截煤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优化采煤机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