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乙烯醇改性膨胀石墨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脱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二醇(PEG)及聚乙烯醇(PVA)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制备改性膨胀石墨(EG).研究改性EG对甲基橙(MO)模拟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并对其等温吸附类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PVA改性后,EG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均高于未改性EG.PVB、PEG和PVA改性EG对MO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分别为76%、77%和98%,而未改性EG的脱色率仅为67%.吸附规律遵循了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准2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膨胀石墨对不同油质的饱和吸附量,来探讨膨胀石墨的结构与饱和吸附量的关系.由扫描电镜可知,膨胀石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孔结构是以中、大孔为主;蠕虫石墨的表面结构与其内部结构不同,其内部为典型的片层结构.通过观察石墨内部孔结构特征变化,可以分析膨胀石墨对油的去除效率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混合法分别对天然鳞片石墨和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EG)进行碱金属钾插层生成钾石墨层间化合物(potassium-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K-GICs)和钾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potassium-expanded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K-EGICs),通过XRD分析发现K-EGICs在氮气环境中明显比K-GICs稳定.改变温度和反应时间,K-EGICs的阶结构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但其颗粒度与反应时搅拌速度有关.这是由EG和K-EGICs本身特殊的阶结构如EG(002)面网间距的增大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二醇(PEG)及聚乙烯醇(PVA)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制备改性膨胀石墨(EG)。研究改性EG对甲基橙(MO)模拟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并对其等温吸附类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PVA改性后,EG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均高于未改性EG。PVB、PEG和PVA改性EG对MO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分别为76%、77%和98%,而未改性EG的脱色率仅为67%。吸附规律遵循了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准2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膨胀石墨材料制备和除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面浮油去除问题,研究了新型水面浮油去除材料———膨胀石墨(EG)的制备,分析了膨胀石墨的结构,通过实验研究了膨胀石墨对水上浮油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膨胀石墨浮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材料对水面浮油处理效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同传统的活性炭相比,吸附量大10~20倍.  相似文献   

6.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鳞片石墨、硫酸、硝酸、重铬酸钾为原制备可膨胀石墨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正交法确定制备可膨胀石墨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硝酸参与反应,仍可制备出高膨胀倍数的可膨胀石墨.最佳制备方案为:鳞片石墨:硫酸:重铬酸钾(质量比)=1∶4.92∶0.10;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30℃.由该方法制备的可膨胀石墨膨胀体积可达260mL/g.  相似文献   

7.
页岩中干酪根结构简化为不同碳氧比石墨结构,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甲烷分子在不同碳氧比石墨中吸附行为,讨论了孔径、温度、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对甲烷在不同碳氧比石墨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碳氧比变化对甲烷吸附行为影响,揭示了甲烷在不同碳氧比石墨中的微观吸附机理以及温度、水分及二氧化碳对甲烷吸附行为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碳氧比中,当孔径从1nm增大到20nm时,甲烷在碳氧比为4孔中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从19.65kJ/mol减小为7.88kJ/mol,且甲烷过剩吸附量随微孔孔径增大而增大,而随中孔孔径增大而减小;相同孔径中,当碳氧比从4增加到20时,甲烷在孔径1nm中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从19.65kJ/mol减小为16.39kJ/mol,且甲烷过剩吸附量随着碳氧比增大而减小;当温度从313K升高到373K时,甲烷在碳氧比为4孔中的吸附逐渐由能量较低的吸附位向能量较高的吸附位转移,甲烷等量吸附热从12.76kJ/mol减小为12.16kJ/mol,造成甲烷过剩吸附量降低;水分子在孔中受到范德华力和静电能共同作用使其聚集在含氧官能团附近,且水分子占据了甲烷分子吸附空间,造成甲烷过剩吸附量降低;在多元组分竞争吸附中,不同碳氧比石墨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大于甲烷.甲烷在气相中摩尔分数降低、甲烷吸附位的变化以及甲烷吸附空间减小将导致了甲烷吸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混合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合成了大孔-介孔结构磷酸钛,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水/乙醇体系的样品具有大孔-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62 m2/g,且大孔-孔径为1~2 m.乙醇溶剂条件下样品以介孔结构存在,比表面积可以达到272 m2/g,孔容0.359 cm3/g,孔径3.7 nm.在不同的pH溶液中测试溶菌酶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在等电点处(=25.94 mol/g),吸附等温线为典型的L型,表明磷酸钛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膨胀石墨对甲醛废气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探讨了膨胀石墨对甲醛废气的吸附性能.主要探讨了采样时间、气体流速、环境温度以及膨胀石墨粒径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对甲醛废气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体油污染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各种膨胀石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对柴油具有较大吸附量,膨胀容积越大吸附量越大.采取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都可有效清除水面漂浮柴油,动态吸附可大大降低水中乳化柴油浓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IMB以上内存的使用方法,扩展内存规范的实现原理,扩展内存管理程序所提供的API功能,以及一些对扩展内存操作的C语言函数。  相似文献   

1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其废弃物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从回收再生、改性再利用和催化裂解三个方面介绍了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资源的再利用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资源再利用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废旧泡沫聚苯乙烯的再资源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综述了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的各种方法.如:裂解制油、溶剂法、建材上的应用、改性、增容等,尤其在改性和建材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膨胀石墨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主要介绍了以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微波法、爆炸法和气相挥发法制备低温、无硫可膨胀石墨及复合膨胀石墨材料的工艺;总结分析了膨胀石墨材料在密封、阻燃、润滑、环境、催化、军事、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简单的综述,讨论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说明扩频通信在配电自动化应用中,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不动点理论是泛函分析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微分方程、非线性分析、数理经济学等等学科中都有许多重要应用,而压缩算子的不动点理论则是不动点理论的基础。为此,R.H.Rhoades提出了若干类型的压缩算子。本文针对R.H.Rhoades的压缩算子,讨论膨胀算子的不动点问题,在王尚志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类型的膨胀算子,证明了它们的不动点定理,并给出了相应的不动点集结构。另外,还对连续算子的不动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晶质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生产膨胀石墨。系统地探讨了酸液浓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硫酸石墨盐生成量及膨胀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生产出膨胀率高达300多倍的膨胀石墨。与传统的硫酸—硝酸混合氧化法相比,该工艺具有无污染、易控制、更经济等优点,可望在生产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工艺制备复合L-氨基酸,将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制备成硒化复合L-氨基酸,并在实验条件基础上进行扩大实验探索。试验得出豆粕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25,pH为8.5,加酶量为10%胰蛋白酶加8%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为4h加4h,豆粕水解率为39.61%.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80℃,pH为9.0,摩尔配比为2:1,时间为2h,螯合率为43.28%,扩大实验螯合率为37.96%,产品得率为52.99%.经红外光谱分析,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之间存在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容重为400kg/m~3的页岩陶粒研制的无砂页岩陶粒混凝土砌块,具有容重轻、导热系数小、隔音性能好、毛细作用小、不吸湿、抗冻性能好等特点,是理想的围护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C51单片机的基本功能,C51单片机有4个I/O口,但真正可供用户使用的并行口,只有P1口。在此基础上以实例的方法介绍了一种C51单片机并行口的扩展方法,详述了其原理和设计思想,以此来满足较复杂的应用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