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棒料的精密下料问题,给出了一种热应力预制裂纹的新的下料方法,简述了热应力变频振动下料系统的组成。建立了新的激振频率控制曲线和专门针对这种下料所获断面质量的评价方法。20号钢棒料的下料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热应力预制棒料V型槽尖端区域微小裂纹的方法,下料时间减少了20%左右,且仍可获得高质量的断面平整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属棒料低应力分离过程中裂纹萌生扩展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频振动的加载方法,探究带V形槽7A09铝合金棒料的断裂行为。研究了双频振动对带V形槽金属棒料裂纹萌生扩展的作用机理,通过研发双频激振装置,对带V形槽7A09铝合金棒料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频振动加载方法,双频振动载荷能够大幅缩短带V形槽7A09铝合金棒料的分离时间,有效提高裂纹萌生扩展的速率与稳定性,棒料断面几何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新工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金属棒料下料工艺存在着材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下料断面质量差等问题。采用一种新的下料工艺-周向加载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技术,利用V形槽的应力集中效应,促使棒料V形槽底尖端处疲劳裂纹的萌生及疲劳裂纹的快速扩展。描述周向加载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机的工作原理。给出在低周疲劳下棒料V形槽根部裂纹是否起裂的判据。采用两种控制曲线对5种材料(20钢、H59、45钢、20Cr和LY12)的棒料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加速棒料裂纹的产生、扩展并获得良好的棒料断面质量。试验结果表明,V形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可以有效地减小棒料下料过程中的平均应力,在不断增加打击位移的同时减小冲击频率可以保证棒料裂纹的稳定扩展和断裂。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软件建立棒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仿真计算。采用无交互作用方差法,得出绝热边界对喷水时间的影响比水流速度对喷水时间的影响大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绝热边界的宽度为0时,V形槽尖端不产生裂纹;当绝热边界的宽度大于0.693mm(V形槽宽度的一半)时,在相同的绝热边界宽度下,水流速度越大,所需的喷水时间就越短,而在相同水流速度下,绝热边界的宽度越大,则所需的喷水时间就越长。为了更好地预制V形槽尖端理想裂纹,应使绝热边界的宽度取最小值,水流速度尽可能地取大值。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开展热应力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金属管材分离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浪费原材料等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管材分离方法,利用偏心加载工艺和应力集中效应促使管材表面环状V形槽底尖端处快速萌生疲劳裂纹并控制疲劳裂纹的稳定扩展。描述了管材的偏心循环加载疲劳断裂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疲劳加载下管材V形槽根部裂纹是否起裂的判断公式。设计了线性递减、多层阶梯递减、1/4凸弧递减和1/4凹弧递减四种实验控制曲线,针对304不锈钢管材进行实验研究,实现了管材的精密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V形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在偏心加载力的持续作用下,加载频率采用多层阶梯递减控制曲线由高到低地逐渐降低加载频率,能够保证管材V形槽根部裂纹的快速萌生和稳定扩展,并可实现管材快速断裂,获得良好的断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机械强度》2013,(4):509-512
针对新型低应力弯曲下料中棒料V型槽尖端形状的特殊性,提出对V型槽尖端起裂和裂纹扩展分别处理,采用应力集中系数计算V型槽尖端起裂所需的初始外力,采用裂纹扩展门槛值计算V型槽尖端裂纹扩展所需的外力。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耦合出外力与裂纹起裂扩展长度间呈近似1/4凹圆弧递减关系。基于低应力下料特点,设计4种形式的外力控制曲线。下料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凹圆弧递减外力控制曲线能使下料时间最短、断面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7.
, 《农机导购》2012,(4):71-71
玉米王-1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是收获装置与拖拉机组合的玉米收获机组。机组对准玉米行前行,扶倒器将玉米植株导至摘穗辊前同时被拨入V形入口进入摘穗辊间,被摘下的玉米穗落入第1升运器槽中被送入剥皮机构,经剥皮后的玉米穗落入第2升运槽送入集粮箱。主要特点:采用加大容积粮箱和高位卸粮倾翻式卸粮装置,可将果穗直接卸入运粮车厢,  相似文献   

8.
多工位铣槽成组夹具如图所示,可安装在铣床上对制动螺钉等圆柱形零件的端头进行铣槽。零件放在活动夹块9、10和固定夹块11的90°V形槽中,活动夹块两侧的导向槽嵌在本体1顶板长方孔的两侧,并可自由滑动。拧紧螺钉6,工件就被90°V形槽自动定心夹紧。因此,该夹具可夹持直径大小不一的工件。  相似文献   

9.
刘敏 《压力容器》2014,(4):65-69,24
对管板管孔开设V形密封槽用于薄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对V形槽胀接工艺与矩形槽胀接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采用V形槽胀接工艺时薄壁换热管胀管率的控制范围。最后对采用V 形密封槽胀接连接接头的密封性及强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实际应用中,多台产品使用效果良好,胀接处没有出现渗漏及强度缺陷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低应力精密下料中,提出采用共振效应诱导棒料V形槽尖端萌生微裂纹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激振系统.利用Solidworks和ANSYS软件,简化了该激振系统的三维造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振动电动机的偏心块质量,能够有效实现激振系统的整体性能,这为高效高质量精密下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