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稠油开采和输送难度大的特点,利用微波技术进行稠油降黏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黏度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加热温度越高对稠油的流变性改善越明显,体现了微波降黏存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降黏效果与水浴加热对比结果表明,当微波和水浴加热稠油到相同温度时,微波处理后稠油的流变性比水浴加热后的流变性改善更显著。同时进行了微波处理稠油后,稠油存放时间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处理稠油可改善原油的流变性,并具有时间短、效率高、节约成本等特点,而且,微波处理后,30d内稠油的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微波技术在稠油开采和输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凝原油输送工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波辐射加热方法能改善高凝油的低温流动特性。笔者主要研究微波辐射对高凝原油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设计并进行了微波对渤海高凝原油作用的室内实验。对未处理原油、水浴加热处理原油和微波加热处理原油进行了流变性变化比较实验,并在微波功率不变而加热到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进行了流变性随微波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凝原油通过微波辐射作用能有效改善其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八四年三月至七月我们对大庆原油进行了热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一、大庆原油的主要特性 1°油样的来源: 为了掌握和了解经过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大庆原油的热处理效果,我们实验所用油样取自铁岭——秦皇岛输油管线的首站铁岭输油站。该油样经过约500公里的管道输送:具有加热  相似文献   

4.
针对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中加热方案的确定问题,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热力、水力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参考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通过模拟不同加热方案的原油进站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加热方案的可行性;按对低凝原油加热时是全部加热还是油尾部分加热提出了2种加热控制方式,研究了采取不同加热控制方式时最低加热能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取得最佳加热方式时,对低凝油油尾部分加热所消耗的燃料油比对低凝油整体加热的要少.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加热高凝油脱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西油气处理厂海管出口的高含水、含蜡原油,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技术进行原油脱水实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加热温度对原油脱水量、脱水速度及原油最终含水率的影响。微波加热温度对原油脱水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加热到50℃左右时有较好的脱水效果。微波辐射加热相比水浴加热,不仅脱水速度快,最终脱水量更多,而且脱出的水含油量极低,避免了含油污水的再次脱油。最后针对此种高含水、含蜡原油,详细的分析了微波辐射加热的破乳原理。研究结果证实微波辐射加热技术具有效率高、经济、环保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管道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津华管道交替输送冀东原油(热油)与进口原油(冷油)过程进行了水力热力模拟计算;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对于不同输送方案进行了比选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交替输送循环达到2~3次后,进站油温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前行的冷油(进口原油)进行提前加热或适当热油(冀东原油)输送批量,都可提高交替输送的安全性。通过比选,确定了津华管道冬季适宜的冷热油交替输送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原油田管道实际输量低于最小安全输量的问题,以运行条件最差的A管线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phase软件建立管输模型,并对掺水后输送低含水原油、设置中间加热站、掺入伴生气后油气混输3种输送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掺水后输送低含水油方案和设置中间加热站方案是解决外输管道低输量问题的可行方案.由经济性对比可知,掺水输送方案中,管输原油含水率为30% 时,比设置中间加热站方案节能10% 以上.基于可行性模拟结果和节约能耗的要求,推荐不满足最低输量要求的管道采用输送低含水原油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热原油管道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描述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非稳态水力、热力问题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并对西部原油管道交替输送4种原油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不同管道运行历史得到的管道沿线油品温度最大偏差一般出现在进站位置,即管道加热站间距离越长,建立同样精度的温度场需要的管道运行历史越长.在当前算例范围内,考虑前一个月的管道运行历史计算得到的温度场即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由于任意位置温度场的计算偏差都会累积到进站位置,因此随着站间管道距离的减小,初始温度场对运行过程的影响趋弱.  相似文献   

9.
原油管道蜡沉积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多数油田生产的原油为含蜡原油。管道输送含蜡原油会带来很多问题:减少管道的有效通流截面,增大输送压力,降低输送能力,严重时还可能堵塞管道。为了解决沉积蜡的问题,应从原油管道蜡沉积的危害,原油管道蜡沉积的测试,影响管道蜡沉积的因素,以及原油管道如何防蜡、脱蜡、清蜡等方面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了研究。考虑管道正常运行及停输过程中管内原油粘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停输过程中的原油凝固潜热对温降的影响,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道加热到输送温度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确定合理的停输再启动时间、管道安全启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页岩/吸波剂混合比和微波功率两个因素对升温特性和微波干馏产物的产率都有一定的作用。以桦甸油页岩为研究对象,以石墨为吸波剂,在自行搭建的微波干馏实验台上,通过正交实验比较研究了页岩/吸波剂混合比和微波功率两个因素对升温特性和微波干馏产物的产率影响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在油页岩干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大,微波功率越高,油页岩干馏的越彻底。微波功率和石墨配比量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基本相当,其对干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得气体和半焦产率方面。油页岩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其温升经历了快速升温、平台期和慢速升温三个阶段,功率越高平台期越短,微波功率对温升有明显的影响,石墨配比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Discover单模聚焦微波精确有机合成系统,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的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并对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合成树脂的吸油速率、保油率、耐寒耐热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iscover标准模式下,最大功率60 W,最高温度70℃,辐射时间2 h,在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2%,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质量比为7/3,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6%的条件下得到的树脂吸油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微波加热法向沸石分子筛引入金属离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微波加热法研究Ni-NaM和Ni-NaX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体系,考察了微波加热功率,交换时间,溶液浓度等因素对交换度的影响并做了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具有省时,节能,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微波法对饮食业油烟雾吸收液的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微波加热方法对油烟雾吸收乳浊液进行后处理 ,比较了微波加热、常规加热和自然重力沉降进行油水分离的效率 ,找出微波法处理的最佳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 :微波法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其最佳工作条件是功率 1 50 0W ,辐射时间 8~ 1 0min.  相似文献   

15.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波萃取技术与传统加热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温度低、耗能低、品质高等优良特性.介绍了微波萃取技术基本原理,从微波萃取黄酮类化合物参数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微波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上的应用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合成温度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配比为3∶7,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1%、1.5%和0.6%,合成温度为8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波辐射对几种磁性材料的作用 微波的作用决定于材料的种类、形状、大小以及气体压力 与传统的热处理方式相比 ,微波热处理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即其能量利用率很高 ,加热迅速而晶粒生长有限 经微波处理 ,纳米复合永磁体具有明显的剩磁增强作用且表现为单相行为 研究表明 ,金属并非总是微波的反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