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叠加速度最佳地表示了共中心点道集正常时差曲线的特性,而偏移速度则零炮检测距剖面和共中心点道集的绕射曲线特性。对于水平层状介质来说,由于其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一致,所以这两种速度是相同的,在倾斜地下的情况下,叠加速度取决于反射面的倾角,并与法向射线有关,但是反射点的横向分散(模糊性)与倾角有关,经倾角时差校正后,叠加速度降低了,而反射点分散现象消失,射线聚集于共反射点上,对于均匀介质来说,倾角时差校正  相似文献   

2.
在三维资料偏移处理中,偏移速度是决定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本文以文北三维偏移为例,讨论了偏移速度的选取和处理效果。实际偏移速度可用下述办法选取:首先根据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倾角修改叠加速度,然后把此修改后的叠加速度以不同的百分比在二维叠加剖面作偏移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出较为合适的叠偏速度,用于三维偏移,便可取得较好的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动拾取叠加速度及提取偏移速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新 《石油物探》1999,38(4):107-113
本注自动拾取叠加速度,用局部叠加技术降低动校叠加次数,针对速度扫描时反复动校叠加采用相应的快速动校和扫描间隔控制等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量;采用层位追跋涉客迭代处理来提高速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叠加层位上计算并输出控制点的叠加速度和偏移速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偏移速度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偏移速度是影响偏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四种新的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偏移速度谱计算方法,即具有时间域和深度域表现形式的叠加偏移速度谱和相似度偏移速度谱。文中首先对广义Radon变换在实际数据上的偏移效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对这四种偏移速度谱进行了实际计算。其结果表明,偏移速度谱一般要比叠加速度谱易于解释;深度域偏移速度谱要比时间域偏移速度谱的分辨率高、连续性强,易于解释;而相似度速度谱的效果要好于叠加速度谱。  相似文献   

5.
常规的变速成图方法是应用叠加速度对水平叠加剖面或叠后偏移剖面上解释的t0层位进行变速成图的。由于叠加速度精度低、叠加速度与偏移域层位跨域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使变速成图精度降低。而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利于获取更加准确的速度场和t0层位,应用优化后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对偏移域t0层位进行变速成图,同时也避免了跨域匹配的问题。与常规变速成图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速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构造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偏移算法的基本假设是地层为各向同性,这种近似常常是不正确的,它将导致偏移图象位置误差。对以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δ和ε为特征的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而言,我们计算了随反射层倾角变化的位置误差曲线。我们根据叠加速度或垂直均方根速度得到了偏移速度,并发现误差特性与对δ和ε值间的灵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的扎纳若尔油田东海三维区块的地下地质特点.采用了基于处理叠加速度谱的射线追踪法进行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该法利用计算机模拟野外观测系统,将地下介质抽象为倾斜层状均匀介质.按实际的覆盖次数和炮检距。根据最小走时费马原理,用带炮检距的射线追踪方法,求出初始层速度模型;再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将计算出的叠加速度与对应谱点的实际叠加速度比较.得到与叠加速度匹配最好的层速度;依此逐点逐线计算,最终获得整个工区的层速度模型。经过2006年的实际应用,在该区块重新落实了构造,并在该构造高部位设计了A3和A4两口井,其中A3井已完钻,目的层KT-Ⅰ和KT-Ⅱ顶界分层与设计分层误差分别为6m和7m.并在这两段地层中见到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8.
建立合理的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水平叠加和三维偏移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求取动校正速度椭圆是建立三维叠加速度模型的关健。本文根据形成速 度椭圆的不同方法,给出了建立三维叠加速度模型的射线追踪法和扇区划分法以及实现步骤。对建立三维偏移层速度模型和均方根速度模型的射线追踪法、倾角校正法和拟合法进行了阐述,进而给出了特殊情泥下应用速度模型时拾取反射层的方法,并为解释人员提供三种图表进行质量控制。对江汉TX地区120 km三维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建立的三维速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维叠 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对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实现过程是:在时间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间模型;用相干反演法和叠加速度反演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层速度一深度地质模型;用剩余速度分析修改和优化地质模型;选用Kirchhoff积分法或差分法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11.
射线变速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一步法深度偏移具有效率高,适应低信噪比资料的优点,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实现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正确解决射线速度的各向变化问题。在深度域利用介质速度计算各向变化的射线速度,并用实际绕射曲线替换传统双曲线型绕射曲线,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一步法射线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斯射线束正演与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高斯射线束原理和正演的基础上,从叠后偏移开始分析了高斯射线束偏移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的算法流程。高斯射线束是波动方程集中于射线附近的高频近似解,高斯射线束法将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高斯束替代普通射线方法中的射线进行波场正演和延拓,既保持了射线方法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又保留了波场的动力学特征,不仅克服了普通射线方法的一些缺点,而且由于无需两点试射,因而效率非常高。将高斯射线束法引入偏移,利用高斯射线束的性质,可以解决基尔霍夫方法的多值走时问题。模型试算表明,本文介绍的高斯射线束偏移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高斯射线束的优势,既具有较高的效率又能够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次覆盖资料提取的叠加速度,可以看作是均方根速度的一级近似。一般认为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即这只有在单层模型的理想情况下,也就是说,只有射线不存在折射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时时距曲线在扩  相似文献   

14.
最小静校正误差浮动基准面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准面是静校正计算中的一个最重要参数。静校正计算时一般假设射线在近地表附近为垂直传播,这种假设往往与射线实际传播的路径不符。如果选择不同的基准面,相应的速度分析和叠加结果也会不同。本文分析了静校正误差与基准面位置、低速带结构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和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浮动基准面对速度分析结果和静校正计算误差的影响,提出了最小静校正误差浮动基准面的确定方法。在此浮动基准面上求取的叠加速度仅取决于低速带底板下伏介质的速度,而与地形、低速带无关。利用此法做静校正,所获得的叠加速度可以直接用于时深转换;动校正后的时间均方差较小,有利于实现同相叠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叠加速度分析方法。文中把叠加速度分析问题表述成多阶段决策过程,每个阶段都代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层内传播时间),并对每一阶段定义了一种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在叠加速度变化受层速度约束的条件下,文中给出了一种对总评价函数求解最大最优解,即一次反射叠加速度函数的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叠加速度函数初值及其相应的变化区间可减弱多次波、绕射波和其他形式干扰波的影响。通过这一途径,使动态规划算法能够适应倾斜反射层叠加速度的变化。用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所做的实验表明,方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叠加速度与剩余静校正量的迭代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立新 《石油物探》2001,40(4):25-33
人工拾取的叠加速度对剩余静校量的计算有利影响,同时叠加速度调整与剩余静校量的计算也是相互影响的。文中介绍了“叠加速度与剩余静校正量的迭代计算”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效果分析。本方法以反射层为核心,在自动调整叠加速度的基础上精确计算叠加峰值线;以峰值线为中心运用了波加权叠加方法分步计算炮点、检波点剩余静校量,迭代计算过程中采用调整速度的异常分析和静校量控制性处理等手段;最后根据反射层的分类在对叠加速度作结构性调整,从而使叠加速度的自动调整和剩余静校量的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复杂构造区叠加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震勘探中,当目的层上覆地层存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时,基于双曲线动校公式中的叠加速度只是一种等效速度,而不是常规意义下的均方根速度。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用于目的层叠加成像的速度受这种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很大。若使共中心点道集内的反射同相轴校平后能够同相叠加,叠加速度则会出现一些低或高的异常。其原因是共中心点道集内远、近炮检距的射线穿过上覆地层的旅行时差随速度的横向变化而偏离双曲线变化趋势,从而使正常动校时差发生改变。因此以共中心点道集反射同相轴校平为准则求取的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频率一波数域共炮检距剖面叠前时间偏移算法。本文方法在常速条件下将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相位移公式推广到非零共炮检距剖面,该公式是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运用平均速度或叠加速度可使公式的使用范围适用纵向速度变化,理论上本文的公式只在常速下是精确的,但合成记录和野外资料试算表明,即使速度变化较大,该方法也能有效成像,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绕射积分偏移是以波动方程的克希霍夫积分解为基础,将散射信号以加权形式加到绕射曲线的顶点来完成的。由于它不能使界面完全归位,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偏离现象,因此,必需使用成像射线追踪再进行一次深度偏移,才能将能量归位于散射点。实践表明,该方法在积分区间或偏移范围大的情况下会严重地降低剖面的信噪比。为此,我们基于该方法,提出一种沿法向进行射线追踪的追踪积分偏移法,这种方法通过两次射线追踪即可实现界面的完全归位。然后换算到垂直方向上进行时—深转换,所得深度剖面可克服成像射线追踪深度偏移有时出现空白区的缺陷。理论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追踪积分偏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速度快、运算简单、信噪比高等优点,可为波动理论深度偏移提供准确的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CX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对CX气田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实现过程是:1在时间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间模型;2用相干反演法和叠加速度反演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层速度―深度地质模型;3用剩余速度分析修改和优化地质模型;4选用差分法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