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分离自窖泥的8株放线菌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泥环境中pH值、乙醇的耐受性.采用ISP2液体培养基在pH值2.0~3.5、乙醇浓度3%vol ~6%vol条件下培养链霉菌菌株,结果显示,分属于链霉菌属的8个种的8株放线菌均不能耐受pH值2.0及6%vol的乙醇浓度,均能耐受pH值3.5及3%vol的乙醇浓度,5株链霉菌在pH值3.0时可以生长,2株链霉菌可耐受5%vol乙醇,说明分离自窖泥的多数链霉菌对窖泥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但不同种链霉菌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窖泥环境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对链霉菌属菌株具有一定的选择驯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窖泥中放线菌在窖池中的性能,本研究以浓香型白酒窖泥为菌源,采用梯度稀释平板法从中分离出两株放线菌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包括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形态观察及部分生理代谢特性分析。本研究通过筛选培养获得两株放线菌菌株(X,Z)后的初步鉴定结果为:菌株X和菌株Z分别为产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以及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drozdowiczii)。通过分析实验结论得知,两株菌最适生长p 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区间均在25~30℃;菌株X可耐受乙醇浓度为10%,菌株Z可耐受乙醇浓度为8%;菌株X在液态环境下的对数生长期为12~48 h,菌株Z在液态环境下的对数生长期为18~48 h,两菌株稳定期均在48 h后;通过测试发现两株放线菌均能产生淀粉酶,且菌株X产淀粉酶能力明显强于菌株Z,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放线菌株拥有分解淀粉的能力,可以为其他需葡萄糖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菌X和菌Z均无产抗生素能力或产抗生素能力极低,表明在窖泥环境中,放线菌可能无需产生抗生素也能和其他微生物共生长。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A22为对象,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池环境中p H值、乙醇、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A2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22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均能耐受p H值4.0及4%vol乙醇浓度。A2、A22两株链霉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浓香型曲酒发酵池窖泥中兼性自养型链霉菌 (DS - 0 2 1)的分离、鉴定及其特征方面的研究情况。采用无机基础培养基分离的菌株为能氧化硫及硫化物的兼性自养型链霉菌 ,它属于放线菌目链霉菌科链霉菌属的金色类群 ,具有利用硫及硫化物自养生活和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的能力。特征研究表明 :DS - 0 2 1最适的复合液态培养基为MCP ;在乙醇体积分数为 5 %条件下生长良好 ;液态培养的最适 pH在 4~ 5之间。当DS - 0 2 1菌液添加量在1 8%或 2 0 %时分别呈现出对己酸菌和产酯酵母的最佳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氏平板从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NS01,利用形态学、16SrRNA序列同源性鉴定目的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分别采用液态与固态培养基培养目的菌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萃取,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代谢产物,结果发现该菌代谢大量的萜烯类物质。代谢产物中的倍半萜烯类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具有土臭味和霉味,该类物质可能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出现霉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酱香大曲中放线菌的种类及功能,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放线菌分离筛选方法,并通过此方法在28 ℃培养条件下,从茅台大曲中分离出了3株放线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菌株的产酶、产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BKL4.001、FBKL4.002鉴定为可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caoi)、FBKL4.003鉴定为沙阿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zaomyceticus),3株菌产果胶酶能力较为突出,分别为299.66 U/g、216.52 U/g、294.86 U/g,其固态发酵挥发性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分别占62.80%、59.23%、46.77%,且均能产生吡嗪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F1,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的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放线菌挥发性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游玲  赵东  冯瑞章  王松  冯学愚  林强 《食品科学》2012,33(14):184-187
为探讨酿造过程中的放线菌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对分离自窖泥、糟醅、窖房和曲房空气中的123株放线菌发酵液中的主要醇溶性和水溶性挥发物质进行检测。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123株放线菌均能产生多种挥发性产物,不同来源的放线菌菌株所产挥发性产物的种类有一定差异,仅Streptomyces属的多株放线菌可产生酯类、酸类、醛类、酮类及醇类等浓香型白酒中的重要呈香呈味物质,这些放线菌(特别是链霉菌)在浓香型白酒的酿造中很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还发现部分菌株在白酒和其他行业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组织匀浆法分离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明显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内生放线菌55株,抑菌活性试验中共有21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8.2%,其中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sp.)。  相似文献   

10.
收集太子滩温泉周围的4份土壤样品,用6种分离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再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放线菌是否具有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NRPS、PKS I、PKS II。从4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104株放线菌,主要分布于放线菌域的3目5科12属,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壤霉菌属(Agromyces)等;菌株M6W4-7-2与发表菌株Streptomyces ruber NRRC 1460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58%,可能为链霉菌科链霉菌属的潜在新种。太子滩温泉附近土壤有着丰厚的放线菌资源,且放线菌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的阳性率较高,具备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抗生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张超  赵东  王涛  游玲  冯瑞章  王松  何建蓉 《食品科学》2011,32(23):192-196
以改良的高氏I号培养基为基质,从多家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的窖房空气、曲房空气、窖泥和糟醅分离到123株典型丝状放线菌,并对其进行了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23株典型放线菌分属于Streptomyce、Massilia、Nocardiopsis 3个属,Streptomyce为绝对优势属(121株,占总菌株数的98.4%);Streptomyce属的121株菌与该属内26个种的典型菌株序列相似度≥98%,其中,有45株与S. violascens ISP 5183T序列最接近,分布于4个取样点;在4个取样点中,窖泥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糟醅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各样点间放线菌的相似性较低,且都存在特有的放线菌类群。  相似文献   

12.
一株海洋梅久兰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连云港海域海水、海泥、近海土壤、海洋动物以及海洋植物样品中,分离出海洋放线菌22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不同放线菌菌株的抑菌作用,有9个放线菌菌株有抑菌作用。其中ZW-1菌株的抑制活性最强,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供试的小麦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菠菜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导致病原真菌菌丝细胞壁膨大,原生质体收缩,同时可抑制菠菜早疫病菌(A. solani)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通过培养特性、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海洋放线菌ZW-1菌株鉴定为梅久兰链霉菌(Streptomyces mediolani)。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不同地区猕猴桃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猕猴桃溃疡病菌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土壤中共分离到288株放线菌,其中编号为NA-TXL-1的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采用预防法、治疗法进行盆栽实验,发酵原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6%、55.62%,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抗生链霉菌。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乳糖30 g/L、酵母粉3 g/L、NaCl 1 g/L、K_2HPO_4 0.5 g/L、MgSO_4·7H_2O 0.5 g/L、FeSO_4 0.01 g/L,种子培养基为乳糖-酵母粉培养基,接种量为2%,起始pH值为7.0,发酵原液、上清液、重悬液分别培养5、14、5 d。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更好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泥作为酿酒微生物的重要载体对曲酒的酒体质量与风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从优质窖泥中筛选高产己酸菌,并制备人工窖泥以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或制备生产己酸乙酯产品等,对曲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发酵液己酸含量检测、16S rDNA分析等方法,筛选鉴定高产己酸菌株,并考察培养温度、乙醇浓度、pH值等发酵条件,分析己酸菌液配方组分单因素含量影响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己酸菌JZZ,其液态发酵己酸平均产量为4.36 mg/mL,温度耐受区间为36~39℃,乙醇耐受浓度为2%~6%,己酸菌液配方组分添加量为硫酸镁0.01%,硫酸铵0.05%,磷酸氢二钾0.3%,乙醇2%,16S r DNA比对结果表明,JZZ菌株为克氏梭状杆菌(Clostridium kluyveri)。  相似文献   

15.
从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生产基地采集的黄浆水、酒曲、窖泥等含菌材料中分离筛选得酒用酵母菌。经筛选得到产酒精能力强的2株酵母菌,对2株酒用酵母在麦芽汁小瓶发酵时的CO2失重量和其对酸的耐受性等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菌株1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老窖泥为研究对象,厌氧条件下富集酯化菌,并对富集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法及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法从优化富集液中筛选酯化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长条件。结果表明,窖泥富集液培养20 d并富集2次有利于酯化菌的富集,从优化富集液中共筛选出3株产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厌氧梭菌。经鉴定,菌株Y1、Y2、Y3分别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Clostridium guangxiense、Clostridium sartagoforme,其中,菌株Y1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值为5;菌株Y2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4 ℃、最适生长pH值为7;菌株Y3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7 ℃,最适生长pH值为5,且3株菌株的最高耐乙醇体积分数达20%。  相似文献   

17.
从草莓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酵母菌株D、E、H,以酿酒酵母A 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酵母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并通过降糖速率、产酒精能力、产酸量及感官质量评价,比较不同菌株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 产酒精能力较强,菌株H 和菌株D 产香效果较好,菌株E 各项指标均较差。其中菌株H 发酵性能优良,还原糖含量可降至18.3g/L,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12.92%,异丁醇、异戊醇、乳酸乙酯和β- 苯乙醇等香气成分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酒体色泽澄清透亮,口味纯正,具有草莓酒的典型风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并分离纯化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采用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成分,鉴定抗菌成分的结构。结果: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与Streptomyces sp. NEAE-126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产生的抗菌成分得到了纯化,获得了化合物1。化合物1经高分辨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鉴定为Borrelidin A(疏螺旋体素)。结论:从Streptomyces sp. MCCC 1A0983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种抗菌成分,丰富了Borrelidin的生产菌库,为海洋菌株活性产物的分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窖泥的多次富集培养,从中筛选高产己酸的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选取己酸产量最高的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从3#老窖泥中筛选并鉴定得到3株高产己酸的克鲁维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A-1、A-3、A-5,己酸产量分别为5.73 g/L、9.77 g/L、7.45 g/L。其中Clostridium kluyveri A-3的己酸产量最高,生长周期为88.5 h,其产己酸的最佳初始pH值为7.0,发酵时间为14 d,发酵温度为37 ℃,乙醇含量为2%。pH耐受范围为3.0~11.0,温度耐受范围为13~55 ℃,乙醇最高耐受含量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