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汪年东 《煤》2015,24(1):5-6,15
如何有效地对瓦斯抽采区块进行评价,对矿井瓦斯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能够方便准确地对瓦斯抽采区块进行评价,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指标,并赋予其权重。以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石台矿井为例,将其已经划分出的3个区块进行评价及排序。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及矿井瓦斯抽采实际需要,研究了一种评价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能力的方法,为矿井瓦斯抽采系统改进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多种指标理论计算值与矿井实际现状,对矿井当前抽采系统能力进行合理评价,并在煤矿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便捷,符合矿井实际情况,对矿井瓦斯抽采系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5,(8):159-161
以瓦斯抽采为主要目的以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为依据,以残余瓦斯含量、残余瓦斯压力、K1值、Smax值、回风流瓦斯浓度、抽采率为指标,创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体系,并对林华矿井20912回风巷320~780 m段瓦斯抽采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煤矿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并通过了指标一致性检验;应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其评价模型,对大水头矿瓦斯抽采系统进行了实例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判断矿井瓦斯抽采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提出其需要整改的薄弱环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煤矿企业在开展瓦斯抽采达标评价过程中遇到不全面、评价结论不能定量化的问题,建立了矿井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达标评判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达标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矿井的抽采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井瓦斯抽采基础条件为良好,其中矿井的抽采试验、抽采工艺设计及抽采管理是该矿井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矿井人才储备不足,主要是具有设计、研究能力的瓦斯抽采专业技术性人才缺乏,符合矿井实际。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治理矿井瓦斯,高效地进行瓦斯抽采,需要对矿井瓦斯抽采有效半径进行研究。基于王坡煤矿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抽采钻孔有效半径进行井下实验分析研究,得出了钻孔不同间距条件下抽采纯量、抽采率与抽采时间的相关关系,为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的方法,测定了崔家沟煤矿4-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并从瓦斯抽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4-2煤层瓦斯抽采进行了评价,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治理瓦斯、确保安全生产,沙曲矿24207回采工作面开展了倾斜高位扇形钻孔和巷道抽采裂隙带瓦斯的研究试验,并对抽采试验工艺参数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了抽采效果,研究结论可对接替回采工作面裂隙带瓦斯抽采工艺和类似条件矿井瓦斯抽采设计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9.
瓦斯抽采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解决和治理瓦斯的根本所在,而抽采钻孔孔径是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不同孔径的抽采钻孔对预抽煤层瓦斯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嘉禾矿业有限公司浦溪井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考虑施工成本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当现场喷孔不严重时,可以采用94 mm孔径的钻孔进行瓦斯抽采,而当现场喷孔严重时,要采用87 mm孔径的钻孔进行瓦斯抽采.  相似文献   

10.
李阳煤矿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历年鉴定均为高瓦斯矿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抽采。通过瓦斯涌出量预测及规律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瓦斯抽采的成功经验,制订了以“本煤层、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抽采为主”的瓦斯抽采方案,预计了矿井瓦斯抽采量,评价了瓦斯抽采效果,相关指标均能符合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规定。实践证明,该方案抽采效果明显,提高了矿井安全程度,可为同类矿井瓦斯抽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分别从采前和采煤过程2个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工作面瓦斯进行风险管控,给出了相应的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指标,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全过程的瓦斯风险管控。但是现行的采前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指标未充分考虑高瓦斯煤层群的开采特点,风险预控的效用相对较低,主要依靠采煤期间的工作面瓦斯抽采率等过程管控指标来控制风险,高瓦斯煤层群开采工作面的瓦斯风险管控存在薄弱环节。为提高高瓦斯煤层群开采工作面的瓦斯风险预控效用,基于安全风险双预控基本要求,经过剖析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瓦斯涌出特点,提出了适用于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的工作面采前瓦斯预抽效果评判指标。实践表明,采用该指标进行评判后,工作面生产期间瓦斯涌出量大幅下降,起到了良好的风险预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毅  杨胜强  马旭东 《煤矿安全》2012,43(9):215-217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彼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在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评介时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影响因素组合为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简化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数据分析,为客观、准确评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煤矿瓦斯治理安全投资资金,选择合理的安全投资方案,基于国家瓦斯治理的工作方针和体系要求,根据某煤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该矿瓦斯综合治理安全投资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将量化的结果作为确定煤矿瓦斯治理安全资金的优先投入顺序的依据。结果表明:瓦斯系统和装备、矿井通风是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煤矿瓦斯治理安全投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鉴于11041工作面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工作面,在该工作面上采取了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措施,吨煤抽放钻孔量为0.16m/t,瓦斯预抽率达34.72%,采前残存瓦斯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采用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残余瓦斯含量法、吨煤抽放钻孔量和煤层瓦斯预抽率对该工作面采前突出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论为无突出危险性,这为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判底板抽放巷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增透卸压后瓦斯抽采达标效果,以白坪煤业公司11231下顺槽底板抽放巷为试验点,考察采取水力冲孔后钻孔泄煤量、瓦斯预抽率、瓦斯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评价单元内泄煤量为30‰,瓦斯预抽率为31%,瓦斯含量由冲孔前的7.86m3/t下降到冲孔后的6.1 m3/t。评价区段抽采达标,消除了煤巷掘进过程中的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可拓学在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判定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时煤层透气性系数和钻孔流量衰减系数2个评价指标相互矛盾及不同煤层抽放难易程度相互比较的问题,以《煤矿瓦斯抽放规范》为依据,以可拓学为理论基础,确定了评价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的经典域和节域,并得到了待评价煤层与各等级关联度的一般公式。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可拓学方法评价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及比较不同煤层的抽放难易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避免评价主观性强和各指标间的不相容问题。首先从地应力、瓦斯潜能以及煤的物理性质3个方面出发,针对桐梓某煤矿的3个煤层,选择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12个指标,将类间标准差法与可拓优度评价相结合建立评价模型;其次根据可拓学方法构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物元模型;再次通过可拓优度评价法对物元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运用类间标准差法进行权系数的计算,从而得出3个煤层危险性的优度排序,最后与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客观、明确、计算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煤层突出危险性程度难以准确判定的难题,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模型选用煤层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煤体破坏类型、综合指标D值和K值等6项指标作为煤层突出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应用属性数学理论,构造了各项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定义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的计算方法;采用相似数和相似权的方法客观给各项指标赋权,用置信度准则进行属性识别,给出评价结果。通过贵州盘县的煤矿突出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应用于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分析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永尚  秦绍锋  韩军  刁顺  毛得雷  窦凤珂 《煤炭学报》2013,38(10):1825-1830
挖掘和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质和工程信息,为井位部署和排采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的目的。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35口井的实际排采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从众多复杂排采动态曲线中挖掘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产水量、初始降液幅度、初始排水速度、典型日产水量、典型日产气量、典型米产水指数和典型米产气指数共8个排采动态典型指标,通过典型指标之间及其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地解压差是影响初期排采动态的主要因素;在气水同产阶段,原始压力水头是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而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从排采动态曲线反映的排采效果看,研究区初始排水速度应控制在0.9 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