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弹性体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PoE-g-MAH/CaCO3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O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在相同的POE-g-MAH含量时,与未经表面处理的CaCO3相比,表面处理的CaCO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粘结更强的界面,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提前。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尼龙6(PA6)/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纳米CaCO3复合材料。SEM分析表明,部分CaCO3粒子均匀分散在尼龙基质中,部分纳米CaCO3粒子为POE—g—MAH所包覆而形成了“壳—核”结构。随着基体中纳米CaCO3的增加,PA6/纳米CaCO3/POE—g—MAH发生脆韧转变所需要的弹性体量增加;在韧性断裂时,纳米CaCO3和POE—g—MAH对PA6的增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接枝POE对PA6/纳米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波  黄锐  魏刚 《中国塑料》2004,18(1):30-33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对PA6/纳米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部分纳米(CaCO3粒子均匀分散在PA6基体中,部分纳米CaCO3粒子为POE-g-MAH所包覆形成壳-核结构。随着基体中纳米CaCO3的增加,PA6/纳米CaCO3/POE-g-HAM发生脆-韧转变所需要的弹性体量增加。在脆-韧转变区后,纳米CaCO3和POE-g-MAH对PA6的增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壳-核结构中的填料粒子的“滚珠”作用使断裂应变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随纳米CaCO3的增加而略有下降。纳米CaCO3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挤出法制备了纳米CaCO3/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纳米CaCO3/ABS/POE/EVA)复合材料。对力学性能的测试表明,材料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而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分别通过相差显微镜(PC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试样的相态结构和冲击断面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弹性体有细化作用,纳米CaCO3、POE、EVA在对ABS的增韧过程中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脆-韧转变规律及其与纳米CaCO3含量、分散相POE粒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含4份CaCO3的PP/POE/纳米CaCO3复合体系,达到脆-韧转变所需的弹性体POE量最少。纳米CaCO3的添加还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在增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刚性。研究发现PP/POE/纳米CaCO3三元体系的基体层厚度与脆-韧转变的关系符合逾渗定理。  相似文献   

6.
陶莹莹  赵科 《化工时刊》2012,26(4):11-15,22
利用自制的MAH—g—PP乳液和KH-550溶液组合进行玻纤的表面处理。考察了MAH—g—PP乳液和KH-550溶液处理对PP/GF界面粘结的影响,研究了MAH—g—PP乳液处理玻纤表面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探讨了MAH—g—PP乳液对PP/GF的偶联机理。结果表面:玻纤表面经MAH—g—PP乳液和KH-550溶液处理后,在PP/GF界面上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连接,出现了明显的横晶层;MAH—g—PP乳液处理玻纤表面的适宜温度和时间为105℃、1h;MAH—g—PP乳液对PP/GF的偶联机理为乳液中的羧基与玻纤表面KH-550的氨基发生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IS—MAH),研究了SIS及SIS—MAH对聚苯乙烯(Ps)/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的用量宜为SIS质量分数的3%,DCP的用量应小于MAH质量分数的0.3%;当1份nano—CaCO3加入到PS/SIS(质量比100/2)复合材料3中,SIS与nano—CaCO3产生协同增韧效应,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到9.83kJ/m^2,但其缺口敏感性增大;SIS—MAH较SIS对PS/nano—CaCO3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接枝率为3.08%的SIS—MAH改性PS/CaCO3复合材料(质量比100/5/6)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到11.69kJ/m^2;当SIS用量为6份时,SIS改性复合材料不发生弯曲断裂;当SIS—MAH用量为2份时,SIS—MAH改性复合材料不发生弯曲断裂。  相似文献   

8.
谢锋 《上海塑料》2007,(4):23-26
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微粒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微粒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酐接枝POE改性SAN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探讨了过氧化异丙苯(DCP)和马来酸酐(MAH)用量对POE—g—MAH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DCP和MAH用量分别为0.10份和2.0份。将不同接枝率的POE—g—MAtt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树脂)共混,发现POE—g—MAH的接枝率越高,对POE—g-MAH/SAN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_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弹性体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POE-g-MAH/CaC0_3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一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0_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在相同的POE-g-MAH含量时,与未经表面处理的CaC0_3相比,表面处理的CaC0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粘结更强的界面,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提前。  相似文献   

11.
王卫卫  邱桂学 《塑料助剂》2007,(5):42-47,51
利用熔融接枝法将马来酸酐(MAH)接枝上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探讨了各个因素对POE-g-MAH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配方为:50gPOE中加入MAH0.75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0.125g;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8min。螺杆转速80r/min^-1在此基础上添加第二单体苯乙烯(St),当St与MAH质量比为0.8,接枝率达到1.02%;将POE与接枝产物POE-g-HMA同时作为弹性体改性尼龙6(PA6),研究发现,弹性体含量一定,PA6/弹性体为80/20,POE,弹性体为20%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较纯尼龙提高接近8倍,而其他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2.
谢锋 《塑料加工》2007,42(4):41-44
本文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nano-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PA66/PP/POE—MAH合金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直接共混法制备了PA66/PP/POE-MAH合金,性能测试表明PA66/PP/POE-MAH合金的常温及低温缺口冲击强度较原PA66有较大提高,而吸水率则明显下降,拉伸强度变化不大。DSC测试显示,POE-MAH可降低PA66及PP的熔点及热焓,表明POE-MAH影响着PA66和PP的两相界面作用和结晶行为,SEM照片显示分散相粒径大小及两相界面结构与POE-MAH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凹凸棒石/茂金属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加工温度、偶联剂改性、增容剂KEOC-g-MAH等因素对凹凸棒石(AT)/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EO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温度越高,熔体粘度越低,AT的分散越不好;加入较高接枝率的增容剂EOC-g-MAH,用KH550处理的凹凸棒石对EOC的补强效果最好。当经KH550处理的凹凸棒石为10份,接枝率为0.89%的EOC-g-MAH为15份时,复合材料的100%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和撕裂分别比EOC弹性体提高104%、65%、25%。通过SEM、DSC、TEM分析表明,制备的AT/EOC复合材料是凹凸棒石微米尺寸分散的复合材料,AT未能分散形成纳米单晶,并且AT对EOC的结晶、熔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POE和EPDM增韧PP/CaCO3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和两种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PP/纳米CaCO3,研究了弹性体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弹性体用量增加至30份,3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硬度下降,常温和低温冲击强度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在20~25份填充范围内,POE增韧效果良好,PP/POE/CaCO3的综合性能优良;弹性体填充量为30份时,3体系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PP/POE/CaCO3体系有更强的非牛顿性(粘切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辛烯弹性体(POE—g-MAH)作为增韧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熔融共混。分别研究了两种增韧剂对PET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冲击、拉伸、弯曲性能的测试以及SEM、DSC的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两种增韧剂中,POE—g—MAH可大幅度提高PET的韧性,且在添加量达到10%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PVC加工过程中,通过共混,使马来酸酐(MAH)中的双键与PVC降解形成的共轭双键发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MAH接枝到PVC分子链上,改善了PVC与CaCO3的相容性,提高了PVC与CaCO3的粘接力,从而提高了PVC/CaCO3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8.
(PE-HD/SEBS)-g-MAH对PE-HD/木粉复合材料增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恒冲  李斌 《中国塑料》2007,21(2):73-76
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出马来酸酐(MAH)接枝PE-HD)/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PE-HD/SEBS)-g-MAH作为PE-HD/共混物木粉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剂,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转矩的变化,结果表明,体系的转矩随着MAH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苯乙烯促进了MAH和PE-HD/SEIKS的反应;通过傅里叶红外分析证实了MAH接枝到聚合物上。(PE-HD/SEBS)-g-MAH能明显地提高PE-HD/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其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157%、146%和145%;扫描电镜也能观察到加入相容剂的复合材料界面粘接非常好,进一步证实了(PE-HD/SEBS)-g-MAH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聚烯烃弹性体增韧改性聚碳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种聚烯烃弹性体对聚碳酸酯(PC)进行了增韧改性。探讨了不同种类和用量的增韧剂对聚合物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A的加入使共混物韧性改善最明显,当其用量为15%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至38.7kJ/m^2,为纯PC的25倍,但材料的拉伸强度急剧下降。POE—g—MAH对PC的增韧效果仅次于EVA,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降低程度比EVA小,且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很多。其它两种共混体系PC/EAA、PC/LLDPE-g—MAH的性能介于EVA和POE—g—MAH之间。综合考虑材料的各种机械性能,添加20%的POE—g—MAH的PC共混物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0.
PP/mPE/无机填料三元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刚性无机填料对茂金属聚乙烯(mPE)弹性体增韧聚丙烯(PP)二元共混体系进行增强,从而制得PP/mPE无机填料三元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了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填料的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弹性体的存在,无机填料的增强作用减弱;共混物的低温冲击强度也因填料的加入而大幅度下降,但经过表面处理的高岭土体系的冲击强度反而提高。SEM断裂形貌显示,未经表面处理的填料和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弱,而改性高岭土则以层状结构分散于基体中,并呈现牢固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