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才福 《钢铁研究学报》2020,32(12):1029-1043
摘要:介绍了钒微合金化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钒钢的开发与应用情况。氮是含钒钢中有效的合金元素,含钒钢中增氮,优化了钒在钢中的析出,显著提高沉淀强化效果。采用钒氮微合金化设计,配合适当的轧制工艺,促进V(C,N)在奥氏体中析出,起到了晶内铁素体形核核心作用,实现了含钒钢的晶粒细化。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钒微合金化可以提高双相钢、贝氏体钢、相变诱导塑性钢、孪晶诱导塑性钢、热成型马氏体钢等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强度并改善使用性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在中国高强度钢筋、高强度型钢、非调质钢、薄板坯连铸连轧高强度带钢等产品中获得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中国钒微合金化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钒钢中增氮,促进了碳氮化钒的析出,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提高了钢的强度,在相同强度水平下,节约了钒的用量,降低了钢的成本,因此,氮是含钒钢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合金化元素。本文介绍了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机理及其在高强度钢筋、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和CSP产品等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卫国  王莹  吴结才 《江西冶金》2004,24(5):26-30,39
含钒钢中增氮,促进了碳氮化钒的析出,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提高了钢的强度,在相同强度水平下,节约了钒的用量,降低了钢的成本,因此,氮是含钒钢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合金化元素。本文介绍了钒氮微合金化技术的机理及其在高强度钢筋、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和CSP产品等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钒氮合金在高碳钢盘条W SWRH82B中的应用,钒氮微合金化对W SWRH82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室模拟不同冷却工艺对含钒氮钢组织、性能影响的结果,提出了开发2 000 MPa及其以上超高强度钢绞线用盘条钢中的钒、氮元素的合理加入量;根据含钒氮钢中钒氮化物在冷却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分析了析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VN元素在微合金化钢中的作用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VN元素在微合金化钢中的作用和钒钢中增氮最经济可靠的方法。指出VN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焊接钢筋、非调质钢、薄板坯连铸连轧高强度板带和第三代TMCP工艺中的应用。强调了VN微合金化钢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在HSLA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2002,37(11):42-47
含钒钢中增氮,促进了碳氧化钒的析出,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因此,氮是含钒钢一种经济有效的合金化元素。通过充分利用廉价的氮元素,钒氮微合金化钢在保证相同的强度水平下,可节约钒的用量,降低钢的成本。V-N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钢筋、结构钢板带及型钢、无缝钢管、非调质钢、高碳钢钱棒材以及高速工具钢等产品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H型钢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鼎  杨俊 《中国冶金》2008,18(4):39-39
研究了控制轧制中各相关因素和铌、钒等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技术在高强度H型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开发出了400 MPa以上级别的高强度H型钢。  相似文献   

8.
钒氮合金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钒氮微合金化的机理及其在高强度钢筋、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和CSP产品等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从高强度钢筋市场得出,钒氮合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HRB400钢钒微合金化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丽  吴华民 《炼钢》2005,21(3):20-22
介绍了HRB400钢中加入钒铁或钒氮微合金化的工艺技术,研究分析了钒铁、钒氮合金对HRB400钢不同的强化效果和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济钢20MnSiV、16MnV钢中,加入钒铁合金VFe(51.6%V)及美国钒公司提供的专利产品富氮钒合金VN12(80%V,12%N)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钒、氮复合微合金化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采用钒铁及富氮钒合金微合金化时,钢中钒含量的差别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VN合金在大规格角钢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格角钢主要用于铁塔制造和建筑结构中。唐钢过去用16Mn钢生产Q345级别角钢,因供轧化学成分范围较窄,供轧率偏低。通过加入V-Fe合金及VN合金进行微合金化,设计了16Mnv(N)钢种生产角钢,使角钢综合性能有显著提高。分析比较了16Mn、16MnV及16MnV(N)角钢的性能,认为在大规格高强度角钢生产中,用VN合金进行微合金化,其效果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2.
VN12合金在钒氮微合金化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在20MnSiV、16MnV钢中,加入钒铁合金VFe(51.6%V)及美国钒公司提供的专利产品富氮钒合金VN12(80%V,12%N)的对比试验,研究了钒、氮复合微合金化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与使用FeV(51.6%V)相比,采用富氮钒合金化时,因钒用量的减少使得其技术经济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of V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SLA steels.Enhanced-nitrogen in V-containing steel promotes precipitation of fine V(C,N) particles,and improves markedly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effectiveness of vanadium,therefore,there is a significant saving of V addition in the same strength requirement.Vanadium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for ferrite grain refinement by the nucleation of intragranular ferrite promoted by VN precipitates in Austenite.The combination of intragranular ferrite (IGF) on VN particles and the recrystallization controlled rolling (RCR) technology realize the grain refinement in V-containing steel.V-N process is a cost-effective way for high strength rebars,forging steels and thin slab direct rolling strips.  相似文献   

1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占钢产量的75%以上,由于新旧标准在牌号表示方法上不一致。不少同志反映新旧牌号的定义及表示上不易理解,为此作如下说明与对比。  相似文献   

15.
杨才福 《钢铁》2013,48(4):1-11
 介绍了V在钢中的应用及V微合金化技术最新进展。通过含V钢中增N,利用廉价的N元素,优化了V的析出,显著提高沉淀强化效果,达到节约V用量及降低成本的目的。V-N钢中V(C,N)在奥氏体中析出,起到晶内铁素体核心作用,明显细化铁素体晶粒。V在贝氏体中的析出起到明显强化作用,提高了贝氏体的强度。V-N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钢筋、高强度型钢、非调质钢、薄板坯连铸连轧高强度带钢等产品中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VN合金和V合金,熔炼15MnVNq钢和15MnVq钢.从这两种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强度、冲击性能和析出相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N对15MnVq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加入对15MnVq钢晶粒细化和力学性能的提高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董雅君 《钢铁钒钛》2004,25(3):17-20,29
分别采用VN、Fe—V合金在实验室冶炼了不同钒含量的Si—Mn系弹簧钢,并系统研究了其淬透性、抗回火稳定性、表面脱碳敏感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采用钒氮微合金化的Si—Mn系弹簧钢(0.50%C,0.06%-0.10%V,0.01%N)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和抗回火稳定性。钒含量增加,强度显著增加。钒氮微合金化对表面脱碳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汽车渗碳齿轮钢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成 《炼钢》2006,22(5):56-59
渗碳齿轮钢是汽车用主要结构钢之一,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的高强度齿轮钢材料一直使用不同国家多个牌号的渗碳钢。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有必要开发新品种的高强度齿轮钢。分析了高强度汽车渗碳齿轮钢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根据我国合金材料的特点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