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育海 《烹调知识》2005,(8):F0005-F0005
2005年春节过后,西安餐饮界掀起了一股菌类热,吃惯了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的人们对于各种菌类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菌菜、菌汤、菌类火锅、菌包、菌饺应运而生。这一方面是多种菌类食品的清淡、爽口,而更重要的是各种菌类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四川到西安经营菌类火锅的“山珍宝”菌汤火锅店老总张建军告诉我,他是对西安餐饮市场进行了充分调查后才把“山珍宝”开到西安的。中国的餐饮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初级的饱腹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人们去饭店吃饭,不论是自己吃还是请别人吃,都是为了吃饭、饱肚,是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一直游离在城市的所谓“夜生活”这外,不知何为桑拿按摩,没车去过咖啡屋和时尚音乐茶坊,更没有去过热型舞、交友会所。而品尝美食却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品尝美食,是我的“夜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来自星星的都敏俊教授,一个是地球上的“国民女神”千颂伊,这两个不搭界的人居然演绎出旷世奇恋.今年2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让女观众跟着哭跟着笑,跟着发疯跟着闹.更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从外景拍摄地的景福宫、南山塔,到都教授喝啤酒吃炸鸡的美食店、常去下棋的老年茶室、浪漫露营的国望峰自然休养林都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前不久,我和闺密也按捺不住内心对“都教授”的向往,跟团飞向了韩国.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平安大道北侧,有一家名为“平安苑美食”的饭店,店门上方一行大字十分醒目:“走平安大道,吃平安美食”。平安,是这家饭店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言到行的一致追求。日前,记者就平安这一话题采访了平安苑美食公司总经理张锋。对平安的追求,张总有着特有的经历和思考:“我在公安部门工作十多年,为的是保一方平安;改行到餐饮行业,一番考察过后,决定仍走‘平安’路:不仅让顾客吃饱吃好,更要吃进营养,吃出健康!”他在向记者做进一步介绍时,手持菜谱,如数家珍:“这是滋肾益力的麻仁鹿肉串,这是健脑益智的桃仁鹿排,这是…  相似文献   

5.
筵席的环境     
曾与一位美食界老前辈同桌宴饮,听他将“美食八要素”——娓娓道来。那是“色、香、味、形、质、声、器、名”。后又有营养学家补充“营养、卫生”两项,凑成“十分十美”。但我在日常酬酢之时,所遇环境不中意者甚多,觉得于“十全十美”之外,还应有一个要素——环境。  相似文献   

6.
“转眼又是爱的表白季,我为他精心准备了情人节大餐,心想着他沉醉美食的表情。可是,让我更期待的,是看他惊喜于我由内而外的改变。就让我为爱“焕”一次,换掉暗沉,换掉晦暗,换掉微笑时眼角的印痕,从情人节即将开始的三日里,开启我的焕颜旅程。”  相似文献   

7.
掉线 《餐饮世界》2023,(5):60-63
<正>《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大家习惯了以一种严肃有趣的姿势看美食,美食也成为一门不可亵渎的学问。尽管一众美食纪录片在拍摄、剪辑、地域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但对美食的体现上基本高度统一,色味俱佳、芳香四溢、垂涎三尺依旧是创作者想为观众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奇食记》制作组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一部号称“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臭味”的国内首部“反美食”纪录片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中外食品工业》2008,(4):40-42,44,46
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一首“爱情鸟”至今仍在人们的心头萦绕。他热爱美食,以吃遍天下为己任,所以唱歌演戏以外,他还主持美食节目,开设美食专栏,与更多的朋友分享美食,分享健康。他曾经是一个身高1.83米、体重183斤的“壮小伙”,之后却凭借自己制订的运动和饮食计划成功减重50斤。他就是林依轮,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快乐的、热爱生活的、注重品质的老男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烹饪》2013,(12):30-35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们淡淡的来,留下了一圈圈的涟漪,在身后徘徊。也许我们相识许久,或许刚结缘。相聚——因为美食,而有你有我。此刻,只是短暂小别,只为朋友再次华丽相见。SayGoodbyeforLeQuai。”今年7月8日凌晨1点16分,付洋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放出他告别有碍阁的消息。在这条微博下面,他那些来自媒体圈、美食圈的朋友纷纷追问这位圈内瞩目的明星大厨的下一步动向,但他并没有做出答复。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先生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画、一是吃。他把绘画当作第一职业,把烹饪当作第二“职业”。他曾说:“一个搞艺术的,如果连吃都不懂或不会欣赏,他哪里又能学好艺术呢?”由此,他把绘画艺术视为追求意境和笔墨情趣,把烹饪艺术视为味觉艺术和美食情趣。故而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谈画时离不开说吃,绘画时又离不开烹调,正如他本人所言:“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相似文献   

11.
刘林 《烹调知识》2010,(5):12-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历代帝王把他尊为“圣人”,捧到天上,那就完全神化了。其实,孔子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本能需要,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也讲究美食。虽然他没有对饮食问题发表过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12.
蒋晖 《中国烹饪》2014,(10):49-49
江湖上有个猪油帮,帮主叫老波头。 老波头爱吃,爱所有值得一爱的美食。他曾经说萝卜和青菜他都爱,但如果要选一样作为更爱,那么他就选萝卜,因为萝卜甜中有辣,滋味错综复杂。我猜测,“老波头”这个名号就是这么来的,上海话中老波头和萝卜头相差不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萝卜的爱。 不过大多数时候他对美食的最高夸奖不是拿来做名字,而是“颂”。被老波头颂过的美食不少,从青莱、草头、苦瓜这种素淡到淡出鸟味的小清新之外,还有血蚶、鲻鱼这种冷门美味。  相似文献   

13.
臧政齐 《中国烹饪》2010,(2):116-117
“Wish梧桐,带给我这样的感受。我想说她大隐于市,怕是浮夸了她的真实,但这个隐匿于高楼大厦之中的小小餐吧,或许只能带给你若干停留、若干宽慰、若干迷醉、若干欢愉,但这已足够。”在一名网友的博客中给了Wish梧桐“世外桃源”般的美评。在京城浮华的喧闹市井中,寻得美食不是难事,而能寻得美食又见得佳境,则需要独具慧眼,或者需要一份带着“虔诚wish”的缘分。  相似文献   

14.
谈吃论喝     
朋友请我去大吃一顿,我欣然前往,酒足饭饱之时,他却约我写一篇谈论美食的文章,大呼上当之际,却无意间触及到了自己脑子里那根“吃”神经,结果想来想去,还是硬着头皮应允了。不过我有话在先:我粗人一个,谈美食是不行的,最多只能算是说说吃喝而已。  相似文献   

15.
陕西天下第一碗——羊肉泡。第一难得,天下第一更不是随便说的。我作为一个从小吃羊肉泡长大,14岁就进入这行当,一干就是40年的老西安羊肉泡馍工作者,反复品味这”天下第一碗“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深感到这绝不是赞扬溢美之词,而是一种实际感受的升华和美食悟道的表达,这也不是对这一美食的一段评价,而是对这一美食文化内涵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6.
“像天女散花?”Jimmy Fallon边重复边在牛肉上方半米的地方撤盐,“我告诉你.这炖牛肉味道已经够不错的了!” 这位人气火爆的脱口秀主持人正在厨房跟他的明星厨师朋友做一个家常意大利烹饪节目。Fallon对美食有一种狂热,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吃在广东,而我却说吃在四川,这固然是因我在四川生活十余年之久,有过第二故乡的亲切感情,但更主要的还是四川美食文化之高,给我印象之深,使我毕生难忘!我不是美食家,对于四川美食文化,当然说不上有什么研究.但我饱尝了四川美食的风味,享受了四川美食的口福,对于四川美食文化的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也有我可能是一得之愚的独特看法.一般说来,所谓四川美食文化,主要集中表现在城市饭馆业的四川菜和四川小吃两大部分,而散布在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家常菜,却因受着空间限制,没有走入市场,成为商品,故少列入.其实家常菜中也有一些特殊风味,具有美食文化和商品价值的小菜之类,例如四川泡菜、四川榨菜,都是来自家庭、经过工厂加工、采用塑料小袋装璜的商品形式,进入市场,很受广大顾客的欢迎,就是一例.可见家常菜商品化的可能性和发展前途都是很大的!虽说现在已经有些饭馆也以家常风味菜来吸引顾客,如北京最近出现的一家名叫“家常菜饭馆”的字号,但实际上那都是商业性的广告宣传,而非真正的家常风味菜!回忆四十年前,我在重庆吃过一位四川朋友从农村家中带来自制一荤两素菜,那才是真正道道地地的家常风味菜!一荤菜名姑且叫做“烟熏猪肝”,是属于腊味菜性质,都不是广东腊味菜的制法,但与广  相似文献   

18.
一次,笔者参加了一个企业的庆典活动,来宾中有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和新闻记者,当然更多的还是企业家和大款。庆典之后免不了要招待一下。宴会中间上了一道叫“紫竹莲池”的粤菜,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别说吃,连听都没听说过,所以不少人均投以疑问的目光。这时有个大腹便便的大款自告奋地站起来讲:“嗨,这个菜我吃过,这白白的叫竹荪,是竹子里的一层膜,吃起来很脆。奇货难得,快,快来吃。”当时他那自得的神情,加上又是位大嗓门,不仅使同某人,也包括邻桌的不少人似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有的赞他博学识广,有的称他是美食家,有的还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口头文化”,美食自古就与文人墨客有着很深的渊源。德国大诗人歌德就在《铁手骑士葛兹》一书中,以诗人的笔调对美食大加赞美:“吃过喝过之后,你们就会有如新生,就会变得更强壮、更勇敢、更灵活……”歌德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每周都会在家里大摆筵席或是邀上三五个知己到野外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谈文论诗,一边品饮美食美酒,真是好不快活。除了主食以外,歌德对点心的要求也很高。为了能够吃到正宗的糕点,他专门聘请了一位擅做各种糕点的名厨。每天吃过晚餐后,这位厨师便会端上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甜点。  相似文献   

20.
吾友一食家     
朋友中有一位真正的美食家,不但精于吃,且能道出个中真谛,尤令我佩服的,他还是位烹调高手。交往多年,我虽从他也稍解饮食之道,但永远学不到他的烹调艺术。现年八十四岁的“老成都”车辐,五十多年前我就跟着他吃了。那时大家都很穷,但是,穷也有穷的吃法,吃不起大馆子,便多在小店和摊头觅食。由于他精于食道,又是成都“老土地”,小店摊头也能觅得佳味。偶进大饭店,只要有车辐在,必可贱价得美食。他不只善点菜,也不只是和饭店从老板到厨师到跑堂的立师(川语,即茶房)都熟识,他还常常能说出一个道道儿,他叫的菜多是可以回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