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水保法研究成果汇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华  李雪梅 《人民黄河》1995,17(8):18-22,26
在汇总“七五”期间水保基金、水沙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3个项目水保法分析的河龙区间14条支流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成果的基础上,对各项措施面积、措施减沙指标以及减沙量分别进行了对比讨论,提出了三种成果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为进一步研究黄河的水沙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日前,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技处邀请有关专家在西安召开会议,对由该局所属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布局研究》(以下简称《布局研究》)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投资估算指标研究》(以下简称《指标研究》)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验收评审.上述两项课题为2000年黄委会下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2001年~2005年)”任务中的专题研究项目,后经承担单位申请纳入该局当年科研计划.其中,《布局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地…  相似文献   

3.
日前,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技处邀请有关专家在西安召开会议,对由该局所属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布局研究》(以下简称《布局研究》)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投资估算指标研究》(以下简称《指标研究》)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验收评审.上述两项课题为2000年黄委会下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2001年~2005年)”任务中的专题研究项目,后经承担单位申请纳入该局当年科研计划.其中,《布局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承担的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于日前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 ,全面调查核实了泾河、北洛河流域水保措施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水保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和洪水输沙统计模型对两流域坡面措施的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计算。该研究以“水保法”为重点 ,利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 ,分析计算了两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在不同年代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大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力度 ,有效地遏止人为水土流失 ,积极促进源区植被自然修复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于 2 0 0 2年 3月 2 7~ 2 8日 ,在西安主持召开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专家审查会。来自黄委水保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青海和四川两省水保局的 10多位领导、专家 ,在认真审阅资料、听取两省水保监督部门关于“实施方案”编制情况汇报、广泛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 ,分别对两个省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陈伯让主持了专家审查会。“实施方案”涉及…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济精心调度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丁中智(西北电业管理局,西安,71000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闻名的自然条件最复杂、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30年来,在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在黄河上中游各省(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电力...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28~31日,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召开了“黄河上中游治沟骨干工程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黄河上中游7省(区)14个地(盟)水利水保局(处)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共103人,黄河水利委员会水保局局长汪上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8.
黄河干支流防洪形势、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河开发与治理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颖秋 《人民黄河》1999,21(11):28-30
黄河存在的洪水威胁另重、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恶化三大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因果、相互约的。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黄河断流频繁,河道淤积加重,防洪风险增大;入河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水质恶不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黄河陷入恶性循环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过程中对水利用不当造砀。对黄河治理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除采取工程和水保措施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流域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土资源,完善水资源费和水费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特点分析及未来趋势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195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5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水沙总体上呈逐年代递减的趋势,其中尤以80年代和90年代减少量为显著。90年代是195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径流总量最少的十年,而输沙量较80年代有所增加。本文还就气候因素、工业业用水以及水利水保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黄河三门峡以上区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近70万km^2和新疆自治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计划、预防监督、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管理和流域性监测工作,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4200km黄河干流和2400km跨省(自治区)重点支流的水行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委会在1998年全河工作会议k,确定199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选择以下3个突破O:①落实(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全力督促完成黄河流域1998年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黄委会制定的“建设规划”已正式上报,耍争取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尽快批复。1998年是全国贯彻中央领导批示、治理水上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一年,黄委会要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要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委里的要求和“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于1998年3月中旬完成(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士保持建设实施规划)。②深化水保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沙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水库拦沙量、引水引沙量、放淤固堤沙量、河道冲淤量及河口人海沙量),不同时期黄河水沙总量变化很大,但黄河总水沙量比基本稳定为0.03t/m3.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中游耗水减沙量增多,1986~1998年平均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水和工农业引水等耗水量达213亿m3,水土保持减沙、水库拦沙、引水引沙和河道冲淤等沙量合计达8.57亿t,已分别占上中游总水沙量的45%和53%,二是自然气候条件改变,引起上中游1986~1998年平均总水量比1973~1985年减少约136亿m3,而上中游年平均总沙量只减少约0.7亿t,导致水少沙多的局面加重.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空间分布更趋不合理,表现为主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河口退蚀等,引起小水大灾和生态恶化,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应通过水沙联合优化配置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治理黄河的水沙灾害.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地区梯田减洪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梯田是黄河中游地区水上保持三大坡面治理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减洪减沙作用。对黄河中游河中镇-龙门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梯田的保存率、保存面积、质量分级标准、减洪指标体系及梯田的减洪减沙作用等的研究表明:1970~1996年,河中镇-龙门区间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3290万m^3和1180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梯、林、草、坝)减洪减沙总量的9.2%和7.9%;泾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毓分别为1250万m^3和1200万t,分别占26.1%和32.6%;北洛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530万m^3和340万t,分别占17.3%和21.6%;渭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6620万m^3和1265万t,分别占60.7%和58.0%。据此对黄河中游地区今后的梯田建设提出两点建议:①梯田建设要“少而精”、淤地坝可以拦蓄坡而治理措施见效之前的泥沙,但不能一劳水逸:既要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也不能放松坡面治理。②黄河中游地区当前应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同时必须加强坡面治理,只有合理配置梯田、林、草等坡面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武 《人民黄河》2004,26(11):5-7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入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相似文献   

17.
做好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工作为流域经济发展服务陈先德薛长兴乔西现(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1968年8月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成立后,黄河上中游才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水量调度工作。30多年来,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电力工业部的领导下,在委员会各...  相似文献   

18.
一、调水调沙是改善黄河下游水沙关系的关键措施 黄河治理开发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增水、减沙与调水调沙. 增水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相对增水,即节约用水;二是绝对增水,即实施外流域调水.减沙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在黄土高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是利用骨干工程拦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三是依靠黄河小北干流广阔的滩区放淤.三者共同构成拦减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粗泥沙的防线.  相似文献   

19.
"模型黄河"工程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的迫切需求。主要要求包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坝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不同治理措施组合的蓄洪减淤作用研究与应用需求;三门峡水库运用及潼关高程问题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需求;小浪底-利津河段、小北干流、宁蒙河段、渭河下游等河道治理及泥沙处理利用方案决策需求;河口治理方案决策需求;研究黄河基本规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日前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布局研究》(简称《布局研究》)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措施投资估算指标研究》(简称《指标研究》)两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评审。其中 ,《布局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因素、水土流失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论证 ,提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措施配置的形式及数量关系 ,为更好地开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指标研究》则是根据目前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际 ,按照水利部、黄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