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加快黄河上中游水电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加快黄河上中游水电开发的思考刘应苏,左玉玺(西北电管局)1黄河上中游水电开发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陕、甘、青、宁四省(区)人口有6670万人,占全国的5.7%,土地面积144万km2,占全国的15%。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国民生产总值仅...  相似文献   

2.
3.
4.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下游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断流和洪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11,(12):114-117
一、发展历程与企业文化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88年组建,其前身为黄河中游治理局规划处,是全国知名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该院建院2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壮大,实现了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主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并举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对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鹏  倪晋仁 《水利学报》2001,32(8):0069-0075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30年的实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水文站,只有当流域水保程度较高时,泥沙粒径才表现出明显变细的统计趋势;从整个河口 龙门区间来看,长时段平均的结果表明河流泥沙粒径有明显细化的统计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与流域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活动有关。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水土保持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11,(12):98-101
水利部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明确赋予流域管理机构代部行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权,2010年黄委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流域内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中游,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流域面积6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水土流失堪称世界之最,43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上,向黄河输沙16亿吨,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3700吨,特别是陕西省北部、山西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中部和东部的丘陵区和高塬区,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5000~10000吨,最高的地方达30000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使这一地区的人均产粮、人均收入都远低于全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07,29(9):F0004-F0004
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淤地坝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3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面启动淤地坝建设和第八次会议以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分析新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今后两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浅谈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沟道工程主要包括淤 地坝,治沟骨干坝,小水库,谷坊,漫地和造田工程等,这些工程中水土保持作用最大的是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坝,本文通过总结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发展与建设现状,论述了其在防烘中的作用,并指出淤地坝不存在“泥沙零存整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为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高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水荒和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要想快速减少入黄泥沙,黄河中游近期水土保持应注意两个重点,一个是治理的区域重点,即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治理,另一个是措施重点,即沟道坝系建设,坝库工程不仅有直接拦泥作用,还有明显的间接减蚀作用,从岔巴沟资料分析看,坝库间接减蚀量占天然输沙量的6.0%-34.8%,平均为20.7%。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 195 0~ 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 ,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发现在 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 ,出现了 1986~ 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 ,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 ,70年代修建的筑地坝与拦沙库已大部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 ,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 ,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 2 %左右 ,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这也是 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文中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间(河潼区间)的头道拐、府谷、吴堡、龙门和潼关水文站日均流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指标改变度(IHA)方法计算1958—2020年32个水文指标值,以1958—1979年作为参照,评价各个水文站1980年以来和2000年以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黄河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河潼区间整体水文改变度...  相似文献   

17.
18.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炯心 《人民黄河》2004,26(5):33-36
在1950~1997年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1970年以来,在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下,出现了1986~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筑地坝与拦沙库已大部分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20世纪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同期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因而得出的结论是:①要重视淤地坝的后续建设,实现其拦沙作用的可持续性;②造林种草措施不能代替淤地坝拦沙的作用;③新增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冉大川 《泥沙研究》2000,(3):72-80,F003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从研究现状、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研究成果的差异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供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总结以往研究方法的特点、系统分析黄河中游不同类型区坡面径流小区实测资料、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少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以洪算沙频率分析法”及“成因分析自然相关法”两种建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