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海上稠油热采工具密封用金属O型圈的高温密封性能,建立金属O型圈密封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其高温条件下接触压力与剪切应力变化规律,分析金属O型圈高温密封影响因素,并利用试验验证理论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金属O型圈的强度和密封性能,金属密封圈最大接触应力和剪切应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密封圈密封性提高,强度下降;初始压缩率在12%~16%范围内时,金属O型圈的高温密封性能最好,能满足350 ℃下稠油热采工具密封要求。理论研究结果通过试验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井、超深井用井下工具耐压性能检测要求,设计了一套超高压自动试压检测装置。装置采用两级气驱液体泵对待测工具进行注水和增压,试验压力可达140 MPa。试压过程中的注水、排气、增压、保压和泄压全过程由PLC和工控机监控,测试数据自动记录保存。用该装置对井下工具的耐压密封性能进行了试压检测,得到试压过程压力-时间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对井下工具的耐压密封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安全地检测,提高了试压检测系统的试验压力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张磊 《机械工程师》2021,(2):108-110
针对目前油气田所面临的高温高压的井筒条件,对用于井下工具水嘴开关的往复式动密封结构进行研究,调研了不同密封形式的特点,总结了不同密封结构用于350℃动密封的可行性.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弹性金属密封有限元模型,计算常温和350℃条件下弹性金属密封的接触压力和接触密封宽度,并利用弹性金属密封对现有的边测边调注水工作筒...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单一密封件在应用于复杂井下环境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组合密封通过几种密封件的优势互补可适应井下复杂环境。介绍井下工具用V形组合密封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指出同一组合密封可同时选用不同材料的圈组合使用,通过优势互补来适应井下复杂环境。介绍了非标准尺寸V形密封圈设计方法,分析如何通过尺寸计算来保证密封组合各部件的截面尺寸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AutoCAD2008平台,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对油田常用井下工具进行参数化设计.在人机交流界面中,设计人员只需要输入零件的参数,即可得到该零件的二维图形,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6.
常用的高温高压热电偶是采用护套的安装方式,护套很厚使得温度测量的响应速度以及准确度大大降低。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高温高压管道的自紧式热电偶密封结构,该结构不需要使用保护护套,热电偶可直接与管道内介质接触,提高响应速度,减小测量误差。为验证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法对该结构进行了密封性和热应力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最少能够满足15MPa,350℃条件下使用的要求且不会发生密封螺纹的咬死问题。同时,对该结构试件进行了冷态以及热态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承受70MPa的冷态静压以及满足15MPa,344℃的运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研制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油井下350℃高温、20 MPa高压恶劣工况,能够模拟封隔器胶筒坐封过程,能够对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借助试验装置对不同形式的胶筒进行环空密闭试验,测试了不同形式封隔器胶筒在不同介质下环空腔内压力变化规律,得到了试验后胶筒的形变状态、腐蚀破损情况,检验了各形式胶筒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密封性能,为封隔器胶筒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石油钻采、测井等领域井下工具深孔类零件内壁盲孔及键槽的加工难点,设计深孔内壁专用加工装置,并介绍其工作原理;设计与该加工装置配套的深孔内壁加工系统,为加工装置提供装载平台。以TC4钛合金深孔零件为试验对象进行深孔内壁盲孔及键槽的试验验证,分析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验证了深孔内壁加工系统的有效性,为井下工具深孔内壁盲孔及键槽的高效、精密加工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的是有线传输且只能通过手动方式触发求救信号的局限性,基于UWB超宽带定位技术和Lo Ra无线通信技术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际测试发现,当无线通信距离在1.5 km以内时通信误码率为0,且定位系统的手动求救和自动求救成功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6%。  相似文献   

10.
油田稠油开采冬季保温采用蒸汽换热保温方式,换热后产生的冷凝水通过集油线输送至污水联合处理站,处理费用高,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挖掘生产潜力,通过开展技术筛选和研究,探索一种油田蒸汽保温替代技术,试验证明,采用电加热技术可实现保温需求,电加热技术较蒸汽换热保温技术节约成本30%以上,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得以成功应用.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WindowsXP操作系统内核模式的基础上,对在这种操作系统下开发设备驱动程序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非标准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的测控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检测参数包括振动频率、风速、风量、转速、温度、角度等多种参量,并对机器的运转工况尤其是种子在机器内部的加工质量进行了视频监视。控制参数包括电机转速、筛面振动频率、风速和风量等,并实现了成套加工机组的工作流程自动控制功能。软件以虚拟仪器技术为核心,将先进的图形用户界面、动画仿真和视频监视等技术有机结合,设计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究,全面提升了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舰载光电成像系统探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远目标经过光电成像系统到输出清晰图像的过程中需满足的条件,针对相应的指标要求,分析了光电系统的分辨率、几何探测能力和像面照度,确定了光学镜头的焦距、相对孔径等主要设计参数.综合考虑大气传输、光学系统及CCD探测器等影响因素,讨论了整个舰载光电系统的对比度和探测能力,对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最后,在外场试验中基于所研制的光学镜头验证了舰载光电系统的探测能力,结果显示其满足探测距离≥18 km的指标要求,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分析合理可行,可用于车载及机载光学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ASP平台的点检定修制实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肖素梅  石宇强 《机械》2008,35(3):61-63
信息化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然而当今广为实行的点检定修制在信息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ASP是目前流行的先进网络服务技术,研究点检定修制与ASP网络技术相结合,旨在构建一种能低成本的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现有技术探讨表明,点检定修制与ASP平台相结合是充分可行的,所构建的新设备管理模式在继承传统点检定修制的优点基础上又兼有了ASP平台的共同特点,采用了Web Service技术并建立了专家数据库,大大提高了传统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能方便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同时也是构建网上设备医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某大型双缸起竖设备的工作特点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提取了进行同步控制的特征参量,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液压回路的改进措施,提出了一种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其参数调整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实现此大型双缸起竖设备的同步控制,改善了系统的同步特性,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科研项目构建新型智能化测控系统为目标,具体研究了智能控制技术在太阳能领域中的应用,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解决方案,针对新型智能化测控系统的运行和结构特点,完成了测控系统整体设计,提出了传感器、执行器和CAN总线系统设备的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将IPv6网络技术引入IP模式智能测控装置。首先设计基于ARM微处理器和嵌入uC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测控装置的硬件结构,重点研究基于IPv6的测控装置网络接口的软硬件技术,实现了现场测控层中基于IPv6协议的通信,为搭建新一代IPv6智能测控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航天用O形密封圈的智能化全自动测量与检测,建立了双工位智能测量与检测系统,研究了大量程测量与曲面缺陷检测系统集成方案以及测量路径自主规划技术。首先,针对O形圈的柔性结构、曲面外形以及内径与截面直径之比跨度大的特点,提出基于多视场协同的双工位智能测量与检测方案,介绍了系统集成方法及其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密封圈在大视场中的全景图信息及检测路径规划基本准则,导出了通用的小视场图像采集路径计算方法。最后,建立了密封圈检测路径的物理坐标与大视场图像坐标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全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集成方案能够对外形尺寸为Φ5.4~Φ140mm的O形圈进行智能化自主测量与检测,实际检测路径的位置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平均误差为0.086mm;与手工测量和检测相比,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能够满足航天用精密密封圈的智能、高效、全自动测量与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相机电子设备热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摘要:为了解决大功率的空间相机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对其热控系统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分析。针对需要散热的电子元器件、印制板以及机箱采取了加导热片、表面发黑处理、涂导热填料等导热和辐射方式进行散热。根据电子设备的空间环境和采取的热控措施,应用TMG软件建立了热分析模型,对其热控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进行了电子元器件的结温计算。结果表明,电子设备的印制板的温度范围为35.6℃~45℃,电子元器件的结温温度范围为45.4℃~88.5℃,均低于降额热控温度指标。热控系统设计合理,所采取的热控措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国内许多剧院、歌剧院舞台台下设备的工艺设计方案,提出大型剧场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布置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提出根据大型剧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舞台机械设备的工艺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