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省秦巴山区的沙卵石河道上,修建了许多低水头引水式小电站,这些小电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发展农村电气化事业,缓解电力紧张局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有部分电站存在一个问题,即推移质泥沙随引水进入渠道,造成渠道淤积、水轮机严重磨损,有时被迫停水清淤或检修,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镇安县孙家砭电站便是其中的一例.孙家砭电站系低坝引水式工程,引水枢纽由溢流坝、冲沙闸和进水闸组成.进水闸比冲沙闸高1.4m,设计引水流量8.0m~3/s,渠道宽2,8m,糙率0.025,比降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概况,分析了目前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针对工程运行特点,设计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梯级泵站集控系统,提出了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设备配置及软件设计,为实现梯级泵站集中控制和统一调度、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减少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多泥沙河流引水枢纽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河流水文泥沙特性及引水枢纽工作特性,总结了消能防冲面临着闸后有害淘刷、闸后泥沙沿程淤积和建筑物磨蚀三个主要工程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有效消能工产生的背景、结构形式及变化和设计理念。结果表明,消能防冲设计理念已从集中消能逐渐转向适当消能,对引水枢纽的关注焦点已从单个枢纽工程开始转向对相关河段的影响、乃至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处关系上。  相似文献   

4.
掌鸠河引水首部水源工程金属结构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鸠河引水工程是一项承担昆明市城市供水的工程,是云南省城市供水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亦是是云南省第一个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建设的为城市供水的工程。建设规模为H供水6×10^5t的供水系统.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云龙水库、输水工程、净配水工程,主要介绍首部枢纽工程闸门及启闭机等金属结构设计和布置情况,并对其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沣惠渠渠首取水枢纽大坝两次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本次修复加固中溢流坝用复合土工膜铺盖的实践,及地形高差建筑物方案的选用,低坝取水枢纽溢流坝用复合土工膜铺盖在工程实际中还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6.
下坂地工程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中唯一的山区水库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导流泄洪洞、引水发电洞和电站厂房四部分组成。文中介绍了下坂地水利枢纽导流泄洪洞工程洞线方案的设计论证,通过枢纽布置、技术设计、施工安排及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论证和研究了不同洞线的方案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型试验,对甘肃省金昌市引硫济金枢纽工程的泄洪冲沙闸和溢流坝下游消能防冲效果、引水防沙效果及引水隧洞进口段水流流态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为设计部门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枢纽工程运用后期进水闸前水流、泥沙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分离流区,束水攻沙”的原理解决了引硫济金枢纽工程的引水防沙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岩石坝基上的低坝应充分考虑采用浆砌石薄拱坝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扼要介绍板凳堰二级水电站浆砌石薄拱坝的设计与施工经验。枢纽最大坝高13.0m,坝体厚1.0~1.4m,是陕西省最薄的拱坝,有良好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盖孜河塔什米里克弯道式引水枢纽工程上下游泥沙淤积及冲沙过程中大量推移质泥沙磨蚀建筑物的问题,运用CCHE2D软件构建了塔什米里克引水枢纽工程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模型,据此研究了泥沙输移情况及其颗粒分布规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河床推移质自上而下输移过程粒径分布呈上粗下细的分布规律、推移质单宽输沙率与上游来流量呈正相关性;同时针对引水口的泥沙淤积问题,计算并提出"间歇冲沙"的闸门优化运行方式,有效降低了河床泥沙淤积量,为解决类似引水枢纽工程泥沙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闸引水开发式电站库小,沙多、落差大、泥沙严重的问题,以塔坑水电站为例,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枢纽布置,并修改和优化了引水防沙设施.试验结果表明,电站枢纽布置合理,优化后的引水防沙设施效果理想.可满足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程取水需求,拟在官渡河上修建一座泵站引水工程。为寻求最优取水布置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官渡河取水工程布置方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溢流坝为弧形时,在1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取水工程上游来水来沙量较大,冲沙闸前出现大量泥沙淤积,取水口门前也存在泥沙淤堵现象;将溢流坝由弧线形调整为直线形布置后,其防沙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改进后的方案对弯道取水工程布置,原则上不改变原有弯道水沙输移特性,即可充分利用弯道环流达到安全取水目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弯道取水工程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式闸站结合式泵站结构形式复杂,前池易存在严重的不良流态。为此以某非对称式闸站结合式泵站为例,在6台泵全开、自排孔关闭的工况下设计7种方案,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预测了其前池流态,以选择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方案5即在导流墙长度为80cm,并在导流墙上开孔,同时在#3、#4泵站联间封缝处加设三角形底隔墩,在#2、#3及#4、#5泵房联间封缝处加设梯形底隔墩能明显缩小导流墙周围和前池左岸的回旋区面积,改善泵站的进水条件。研究结果为非对称闸站结合式泵站的前池整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型重建大坝利用原大坝作为上游围堰进行导流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导流方案,但由于原大坝以永久建筑物作为上游围堰进行挡水,不仅要考虑大坝运行安全、下游防洪还要顾及坝体泄水建筑物的病险情况,使利用原大坝作为上游围堰进行导流的重建工程风险分析又不同于新建水利工程。在深入分析利用原大坝施工导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类工程施工导流风险定义和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导流风险分析方法,并结合丰满水电站实际工程的导流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原大坝作为上游围堰进行导流的重建工程,应主要考虑水文不确性影响,且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水文的随机性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盈江县勐戛河电站原设计方案为分期导流,即一期通过在河床中间填筑纵向围堰,形成一期基坑。在“一枯”期间完成冲砂闸以右坝段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二枯”期间填筑横向围堰利用冲砂底孔导流形成二期基坑.“二枯”完成冲砂闸以左坝段剩余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出明渠导流方案。即在一个枯水期完成明渠及施工导截流,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向明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11):158-160
为了提高松塔水电站提水泵站的效率和经济性,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及工程自身特点对提水泵站进行了优化设计,将设置在大坝下游的提水泵站前移至坝后发电站旁,并将提水泵站水泵进水管由无压进水改为接坝后电站供水有压管,利用水库水位差的势能直接实现能量转换,另外为降低主供水点的提水扬程,将两个供水点一条供水管线改为两条管线分别供水,大幅降低了提水能耗。通过优化设计,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某排涝泵站原设计方案在前池会出现大尺度的回流和斜流,恶化各机组的进水条件,威胁泵站的安全运行。为改善该泵站前池流态、优化水泵进水条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圆形立柱、Y形导流墩、间断底坎及延长隔墩等整流措施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仅设置圆形立柱不能消减回流区的面积,而仅设置Y形导流墩、间断底坎又不能改善各机组的进水条件;延长#2、#4隔墩,可有效改善前池水流流态,优化各机组进水条件,进而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综合考虑前池水流流态及各机组进水条件,确定该排涝泵站最优整流方案为延长#2、#4隔墩。  相似文献   

17.
张凌  王强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11):93-96,132
为了实现老挝南欧江五级水电站顺利截流,结合南欧江五级水电站现场地形条件、水文、交通等因素,基于其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的方式,分别从截流时段安排、截流标准、控制流量、截流方式、戗堤位置选择、龙口分区与控制、截流抛投材料、施工设备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截流规划设计,为实现老挝南欧江五级水电站顺利截流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趾墙动力性态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对甘肃海甸峡水电站的面板堆石坝和高趾墙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详细分析了高趾墙的动力应力变形规律,论证了该设计方案高趾墙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技术的渠系引水工程安全监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渠道系统及闸站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采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发了一款针对引水工程渠道安全的信息系统,具有渠道视频移动安全监管、渠道设备云监管、渠道安全点互联报警、微信互联安全监管、闸站安全监管等功能。即在总体构架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云技术的大数据库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节点装置开发、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云技术的渠系引水工程安全监管平台。在赵山渡渠系和闸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可为运行管理人员带来很大便利,也为其他渠系引水工程的安全监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