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桂华 《海洋石油》2004,24(3):35-39
文章通过水层虚反射原理、多次波叠加特性理论、地震剖面和速度谱试验等方法研究 ,对空间频率与地震主频、气枪沉放深度、电缆沉放深度、电缆长度等主要采集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海上地震数据采集参数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海上常规拖缆采集通常将震源和电缆沉放至一定的深度,由于海面的存在造成鬼波的干涉作用,使得地震资料中存在明显的陷频等现象,制约了海上宽频地震勘探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τ-p域自适应参数估计的平缆鬼波压制方法,可以在τ-p域自适应求取震源沉放深度、电缆沉放深度及海面反射系数,完全数据驱动,无需先验信息。理论模型测算及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理论正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有效压制平缆的电缆鬼波与震源鬼波,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范围,补偿由于鬼波引起的陷波,且该方法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鬼波的类型对其进行压制。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中生界具有地震反射频率低、反射能量弱的特点,其主要频率在8~35 Hz. 目前常规地震采集方法较难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重新设计了6 400 in3新型低频震源,以提高震源低频端能量,同时将电缆沉放深度加大到18 m,以降低接收电缆的环境噪声。采用新型低频震源与大深度电缆的采集方法获得的中生界反射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介绍了试验的各种主要参数,并从最终偏移剖面、速度谱和振幅谱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东海南部油气勘探已有三十多年。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分布广泛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以往研究是以浅部新生界为主要目的层,地震采集参数存在电缆短、震源能量小、沉放深度浅等问题,获得的地震数据深部品质低。此文通过对该地区以往采集参数分析,地震剖面对比及主要参数的研究,制定了试验方案,并通过外业试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终的采集参数,取得了良好的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电缆拖带长度长(理论上最好9000 m),气枪容量大,电缆和震源的沉放深度深更有利于获得深部中生界的有效反射。  相似文献   

5.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埋藏浅、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为了精细刻画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需采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技术.该文介绍了在中国海域针对水合物调查首次采用三源多缆的高密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其采集参数为3震源、震源间距25 m、电缆间距75 m、采集面元6.25 mX 12.5 m、震源沉放深度5 m、电缆沉放深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模拟上下源、上下揽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不同震源激发、电缆接收深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将浅层电缆接收到的高频成分和深层电缆接收到的低频成分进行叠加,并对虚反射进行压制,达到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虚反射界面的测定及其利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地震勘探中,表层中的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波的激发有较大影响,但也是确定炸药震源激发深度的重要依据。本文讨论了虚反射对激发地震波频率和能量的影响,指出了测定虚反射界面的最佳手段,论述了定量确定炸药震源距虚反射界面距离的方法。全理地利用虚反射界面可以达到较好的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期的研究表明,西江主洼的勘探重点和优势在中深层。由于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在中深层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严重制约了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了摆脱地震资料品质对勘探工作的束缚,努力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在西江主洼通过对采集参数的研究,采用大容量震源、适当加深震源和电缆的沉放深度、增加电缆长度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激发井深选择的优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艾奇  皇甫煊 《石油物探》2004,43(6):605-607
炸药震源是陆上地震勘探使用最广泛的激发方式。针对虚反射界面对其激发出的子波所产生的影响,从频率和振幅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经过野外实地试验,确定利用虚反射调查和激发子波监测的定量分析技术可较准确地选择激发井的深度。尤其在深层地震勘探中,将激发深度选择在虚反射界面1/4波长处,可获得能量较强的激发子波,有利于提高深层的反射能量,改善地震剖面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0.
海洋高分辨率小道距地震勘探中,因设备固有问题引起电缆不等浮效应,造成了地震道集上同相轴动校正不平,甚至弯曲抖动现象,影响同相叠加的效果,降低了地震成像精度。常规的剩余时差校正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由电缆不等浮引起的时差,在校正结果上产生误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虚反射走时和道集相干联合的电缆等浮校正方法。首先,采用交互拾取虚反射走时方法获得实时的电缆沉放深度,计算初始的剩余时差;然后,基于模型参考道进行道集之间的二维相干分析,获取参考的剩余时差;最后,取上述两个时差的加权平均得到修正的电缆不等浮剩余时差,应用后达到同相叠加的效果,从而提升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分析中,通过与常规的互相关电缆等浮校正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校正方法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对于海洋地震数据,鬼波严重干扰了一次波,导致分辨率下降,甚至会产生虚假同相轴。本文首先给出共炮点道集高斯束偏移算法;然后在偏移公式中加入炮点和接收点的鬼波补偿算子,并研究稳定求解的方法,以达到消除鬼波影响的目的;最后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鬼波压制后的一次波偏移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增强,分辨率提高,有利于后续的解释和反演。  相似文献   

12.
海上拖缆采集数据通常存在缘自海水面虚反射(鬼波)的陷波特性, 而近年推出的上下缆采集技术可有效压制虚反射, 但常规上下缆处理技术往往忽略了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 先利用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算子分别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关系, 继而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虚反射算子的关系, 然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去除虚反射并将剩余噪声最小化, 从而实现上下缆数据中最优提取上行波。合成数据和实际海上数据处理测试结果表明, 上下缆数据处理结果既保留了浅层高频信息, 有较高分辨率, 又确保了深层低频信息, 目的层反射比浅缆数据能量强、信噪比高。  相似文献   

13.
双检理论研究及合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探讨了水、陆检波器的接收机制及波场动力学特征,认识到水层鸣震是由下行鬼波(虚反射)和上行微曲多次波组成。水检和陆检对于一次波、鬼波和微屈多次波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对于一次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同向;对于鬼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反向;对于微曲多次波,双检的响应表现为同向。因此,本文通过水检和陆检同时采集的数据叠加去除鬼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取海底反射系数,从而消除上行微屈多次波。本文方法在实际OBC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海洋地震勘探向深海区域的发展,由于巨厚海水层及曲折海底的影响所产生的水底多次波在地震勘探资料的所有干扰中逐渐占主要部分。水底多次波分布广、能量强,是资料处理中首要衰减的多次波干扰。拉冬变换是一种速度叠加变换,时间域里的偏移距轴在拉冬域里转换为速度轴,时间域不同的速度曲线变为拉冬域中不同的速度点,在时间域里不易分开的不同速度曲线在拉冬域里以不同的速度点分开。这样就可以根据有效波与水底多次渡在速度上的差异在拉冬域内区以不同的速度点分开,进而衰减水底多次波。  相似文献   

15.
典型海相油和典型煤成油轻烃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典型海相原油和吐哈盆地典型煤成油的轻烃组分、Mango参数和成熟度等分析后发现:2类原油轻烃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塔中隆起海相油富含正庚烷,吐哈盆地煤成油则富含甲基环己烷;塔中隆起海相油Mango参数K1值分布在0.97~1.19之间,与Mango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而吐哈盆地煤成油的K1值却异常高(1.35~1.66);塔中隆起海相油成熟度参数庚烷值(32.3%~45.4%)和异庚烷值(1.9~3.7)高于煤成油,已处于高成熟阶段,塔中隆起典型海相油的形成温度要明显高于吐哈盆地煤成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一种基于波场外推和阈值截断的鬼波压制算法,该算法对含鬼波的地震数据进行两次波场外推,并对结果进行求和及阈值截断处理,得到水面处地震数据;然后利用该数据再次进行波场外推,得到鬼波和一次波,并将其从输入数据中自适应减掉,得到一次波和鬼波。该方法利用水速信息进行波场外推,完全数据驱动,不需要任何地下介质信息,可以分别对震源鬼波和检波器鬼波进行压制。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方法勘探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除地球物理方法外,地球化学方法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有气体浓度异常检测法、流体地球化学方法、稳定同位素化学法和酸解烃方法等。详细介绍了这些地球化学方法的机理和优缺点,期望对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泥盆系海相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表露头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方面,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沙尔布尔山泥盆系海相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和布克赛尔组灰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31%、呼吉尔斯特组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72%,校正后分别达到中等烃源岩、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有机质类型全部为Ⅰ型;热演化程度适中,处于成熟阶段。虽然露头样品风化严重,导致各项分析测试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沙尔布尔山地区泥盆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是毋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