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中心滨水区的发展现状及北运河发展游憩空间的背景,从水、堤岸、广场、绿地、道路等方面介绍了游憩因子的更新,从而为滨水游憩空间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张敏 《规划师》2004,20(3):94-95
建设部等四部委要求:规范城市广场、道路建设规划近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城市广场、道路建设规划进行规范。今后,各地建设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的规模,原则上,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1hm2,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hm2,大城市不得超过3hm2,人口规模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hm2;在数量与布局上,也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人均绿地规范等要求。建设城市游憩集会广场,要根据城市环境、景观的需要,保证有一定的绿地。目前拟建设的游憩集会广场,不符合上述规定标准的,要修改设计,控制在规定标准内…  相似文献   

3.
王敏  梁爽 《规划师》2021,37(4):44-50,56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  相似文献   

4.
谷康  曹静怡 《中国园林》2012,28(3):112-115
游憩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城市绿地作为开放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疑充当了人们休闲游憩生活的最主要载体.通过分析城市游憩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联性,得出城市游憩对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以游憩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以扬州市为例,对扬州市城市绿地进行现状踏勘,并对扬州市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扬州市现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游憩功能的扬州市绿地系统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冯卉  杨剑 《山西建筑》2006,32(21):25-26
介绍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概念和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分析了我国滨水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揭示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新理念,并提出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晓彤  何逊  成露依  王婷 《规划师》2022,(6):131-137
儿童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儿童游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建设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规划建设儿童游憩空间,首先回顾了我国学术界关于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其次总结了以纽约、东京、悉尼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解决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问题的策略及实践特点,并将相关经验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最后从规划制度、儿童需求、协作平台、体检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儿童游憩空间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户县"之称.在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城市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论文以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绿地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构筑独特的城市绿地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 一、户县城市绿地现状特点分析 (一)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的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户县城区建成公园有3处,区域性广场绿地有10处,街旁绿地有17处,生产绿地9处,区域性防护绿地2处,居住区附属绿地22处,主要道路绿化12处.到2010年户县城市绿地面积601公顷,绿地率为31.3%,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绿地面积为7.8m2,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就整个市区而言,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用地较少,无法成片的建设绿化布局,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各类绿地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的建设还只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游憩活动联系性不强,景观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在城市内大量存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的规定,一般应作为防护绿地规划建设。但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将其利用为游憩绿地使用的情况,其安全性受到公众质疑。利用电力行业和医学相关研究数据,对城市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游憩利用的安全性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得出将110和220kV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作为游憩绿地利用,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并基于安全利用的前提,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绿地管理和建设中一些瓶颈问题,提出绿地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走"节约型"绿地之路。以节水、节能、节约资金为目标,介绍了走"节约型"绿地的几种途径,希望为绿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结构与生态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绿化控制带是指在城市周围建设的绿色植被带。从国际上特大城市建设绿化控制带的效果来看,城市绿化控制带对控制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将迅速扩大。城市向周边扩展失去有效的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低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借鉴国际上大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经验,加强我国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建设,是我国大城市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大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马锦义 《中国园林》2002,18(1):23-26
在分析一般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的同时提出新的分类法,进一步阐明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的原则及依据。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下凹式绿地运行效率的概率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特性参数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凹式绿地蓄渗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并结合上海市1985年-2004年的降雨特性参数统计结果,对上海市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运行状况进行了探讨.鉴于下凹式绿地巨大的蓄渗效率,建议上海地区广泛使用下凹式绿地;当下凹式绿地的外排率达到2.5%时,其下凹深度宜为50~100 mm.  相似文献   

15.
概率分析法计算下凹式绿地对雨水径流的截留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规划层面的评价下凹式绿地雨水径流截留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在分析上海地区近20年降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获得当地的降雨特性参数以及相关降雨特性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确定降雨径流超出下凹容积导致发生溢流的概率,最终从概率平均的意义上估算一定下凹深度绿地的年雨水蓄渗效率,从而为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东旭 《城市建筑》2013,(8):193-194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山西建筑》2006,32(17):339-341
分析了珠海市市域绿地系统的布局现状,阐述了其规划结构及规划的三个层次,总结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的优越性,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玉林市园林绿地进行调查,结合所得数据分析各类型绿地现状,对比《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出该市绿地营建中还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城绿带建设初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城绿带是抑制城市蔓延扩展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城市密集地区和特大城市地区已开始尝试建设环城绿带。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环城绿带建设的必要性、难点与目标,以及建议采取的规划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城市绿地空间(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1,17(6):49-51
阐述日本城市绿地空间的起源,历史沿革,分类,规定设施,建设标准及规模,并从墓园,交通空间及其他绿地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