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两步法对316不锈钢进行着色处理:先在表面冲击预镀一层镍,然后用钼酸铵进行电化学着色.研究了钼酸铵浓度、电流密度、时间和pH值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条件,所得黑色膜耐磨性好,光亮.采用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膜的形貌,成分和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着色处理后,耐蚀性能明显提高,着色膜呈块状分布,主要成分为MoO2.  相似文献   

2.
钱应平  李尧 《表面技术》1999,28(5):19-20
应用正交设计对LD5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条件对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电解液成分,电压及时间与着色性能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桂英 《表面技术》2006,35(2):41-42,59
针对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对铝合金型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通过调整铜盐着色配方、改进红色着色工艺及选择合理的后处理工艺,可以彻底解决着色不均和电解红色着色产品容易褪色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红色着色铝合金型材的使用寿命以及获得极佳的装饰性能,使得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的大生产应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在硫酸溶液、硫酸亚锡溶液中进行稀土6063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氧化着色膜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稀土,明显改善了6063铝合金型材氧化着色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低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不锈钢化学着色的高温条件,在CrO3-H1SO4着色体系中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为铬酐浓度250g/L,着色温度60℃,添加剂用量5g/L,得到不同颜色的不锈钢,并对不锈钢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着色温度,减少铬酸挥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彩色钝化膜保持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日本特许公报介绍了一种着色性能优良的高强度铝合金的制造方法。高纯度铝及合金成分低的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性能优越。不过,随着旨在提高强度和表面硬度而提高合金化程度的同时,其阳极氧化着色性能却相应下降了。也就是说,当使着色剂扩散到表面氧化形成的氢氧化物层时以及随后的封孔处理固定着色剂时,着色剂产生了明显的变色倾向。以往人们一直认为铝合金的高机械性能与高阳极氧化着色性  相似文献   

7.
周栋  王瑀  杜伟  丁毅  马立群 《表面技术》2010,39(4):50-52,86
采用3种黄铜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黑色、红色和银白色膜层。用SEM观察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用EDS对膜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用XRD对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并测试了着色黄铜的耐蚀性和结合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3种着色黄铜的耐蚀性较好,且着色膜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了硫酸锌用量、温度、时间和封闭方法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温度范围宽,维护简单,具有推广价值.所得的着色膜色泽鲜艳,均匀,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污性好,能满足厨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张永德 《表面技术》2001,30(2):33-34,43
该文详细介绍了钛的着色法,限阳极氧化法,介绍了钛的着色原理、着色膜性能以及彩色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试验方案;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锈钢着色膜的元素组成和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这对着色膜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铝材化学法不同着色效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膜无机染料化学着色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着色液浓度、温度、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同一体系着不同颜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再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讨论了着不同颜色后铝材的性质.一般情况下,随浓度和时间增加,着色膜颜色会逐渐加深,但不会改变色系.相对浓度和时间而言,温度对着色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温度太高,氧化膜会被封孔,而着不上颜色,所以控制好温度对着不同颜色效果很重要.该工艺操作简便,溶液可循环利用;着色膜耐蚀性、耐晒性和致密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克武 《表面技术》1995,24(2):25-30
研究确定了铝阳极氧化膜于镍-锡混合盐和镍-锰混合盐中电解着色的最佳配方,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着色膜的影响,确定镍-锰体系的着色工艺。实验表明,镍-锰体系所得着色膜性能优良,该工艺一旦推广应用于生产,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金来  罗韦因  刘钧泉 《表面技术》2006,35(1):47-49,89
综述了铝及铝合金的性能、应用领域、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将来的发展趋势.着重阐述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的发展潜力、仿木纹着色不同方法及其特点和木纹形成原理,尤其对电化学法形成木纹的不同工艺及原理作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电化学法木纹处理工艺的体系及组分作用、去膜工艺、阳极氧化、着色和封闭等工序,提出了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肖鑫  钟萍 《腐蚀与防护》2005,26(4):165-166,176
为了拓宽铝及铝合金的应用范围,提高铝型材的装饰性,采用单镍盐体系研究成功了铝型材仿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探讨了着色主盐、导电盐、稳定剂、着色电压、着色时间和温度对仿不锈钢着色膜的影响,检测了仿不锈钢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着色膜为金属感强、光亮度好、色泽逼真的不锈钢色,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且工艺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大厅、酒店、宾馆等高档设施的高贵典雅装饰装潢。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流电解方法,在室温的0.2 mol/L NaOH作为基础电解液中,在LY12铝合金上制备了常用的伪装色橄榄绿膜,分析了着色电压和时间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槽压5 V和着色时间4 min时制备的橄榄绿膜层色泽均匀,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耐热性和耐蚀性,在盐酸中具有良好的时效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钛及钛合金着色工艺及色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工艺参数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波形电源、不同配方电解液成分对着色膜的结合强度,耐腐蚀性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经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的电解着色技术.在介绍电解着色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着色盐的不同,概述了电解着色的类型,并从电解液的成分、着色工艺参数和前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电解着色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电解着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铝及铝合金经三酸阳极氧化后,在镍-锡混合盐槽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时的各工艺参数(交流电压,加压方式,槽液温度及时间)对着色膜的影响。总结出最佳着色电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颜色色泽基本一致的T-t曲线变化规律和控制范围。膜层性能良好,整个工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铸轧板晶粒度、化学成分、气体、夹渣含量对工业纯铝板着色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铸轧板质量进而着色色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表面着色技术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保护性膜层,在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又可赋予产品漂亮的外观或实现消光等目的。表面着色有两种形式:一是,所生成的化合物自身具有一定的颜色;二是,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等效应而使表面呈现不同颜色。作为两类重要的结构材料,镁合金和钛合金因其各自优良的性质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综述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镁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化学转化+喷涂、金属涂层、有机涂层、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热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列举了应用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工艺参数,总结了两种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应用。镁合金和钛合金部件经表面着色处理后,可以兼顾轻量化和强度要求,并实现部件外观的装饰性。基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的现有成果,对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研究提出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