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选煤的理论可选性曲线是从理论上推算选煤效果,与实际的选煤效果有一定差异。实际可选性曲线若与理论可选性曲线组成复合选煤曲线(β、β’、λ、λ’、θ、θ’、δ),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生产管理和选煤厂工艺流程计算。本文论述了实际选煤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复合选煤曲线的应用。用其配合“快灰”结果或设计给定的精煤灰分,可及时得出精煤、中煤、矸石等产品的产率、灰分、分选效率和可选性。  相似文献   

2.
灰分是煤炭工业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目前灰分检测多采用人工方式,检测速度慢,难以指导煤炭生产过程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X射线衍射(XRD)的煤炭灰分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XRD数据定性分析可知,矿物质在XRD曲线上表现为尖峰,煤中有机物在XRD曲线上表现为较宽的驼峰,且煤炭灰分与矿物质峰面积正相关,与有机物峰面积负相关;通过拟合XRD曲线,提取有机物及矿物质峰面积,并建立了两个煤炭灰分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有机峰及矿物峰面积联合的数学模型预测误差更小;采用该模型对三个选煤厂煤样灰分进行预测,预测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0.730 1%,0.809 9%,0.501 5%。该方法可在5 min之内获得干燥磨细后的粉末煤样的灰分数据,提高了灰分检测的速度,并且相对于目前应用较广的放射测灰法更加安全,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近70%的原料煤采用重介质旋流器洗选,以生产能够满足销售要求的煤炭产品,故实现和维持重介质旋流器的最佳运行对产品产率和企业盈利最大化至关重要。为此,开发出一种重介质旋流器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可在线监测各物料流的介质密度和产品产率,采用改进的悬浮分配模型,结合测得的介质密度,可在线预测产品分配曲线;依据在线监测的产品产率和分配曲线,可在线预测入料的可选性曲线。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均可作为独立的测量手段,且测量结果足够准确。在己知原料煤的瞬间灰分曲线时,结合在线产品分配曲线和原料煤可选性曲线,就可以在线预测产品灰分和增量灰分;在给定产品灰分的条件下,预测的产品灰分或增量灰分与所要求一致时的分选密度就是最佳分选密度。  相似文献   

4.
<正> 为预计煤的可选性,曾采用过多种实验室方法进行试验,而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是过去多次报导过的“定时撇泡法”。报告中所介绍的煤样浮选试验数据绘制成灰分——产率关系曲线(见图1)。这些曲线表示,浮选条件由弱到强变化的6个泡沫产品的灰分与精煤产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1):144-148
为研究灰分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定量解析了4个低挥发分烟煤脱灰前后的散射曲线和孔隙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煤样灰分主位于散射矢量1.0~2.0 nm-1(对应孔隙尺寸3~6 nm)区间;所有煤样Porod曲线呈正偏离;相比未脱灰样,脱灰样孔隙数量、孔体积、孔比表面积和孔表面分形维数增大,微孔比例增加,最可几孔径和平均孔径下降。结论表明SAXS能够有效地表征煤中孔隙分布。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8):54-56
煤层含气量和煤层参数的灰分、水分是煤层气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准确的表征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含气量、灰分、水分与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优选相关性高的测井曲线构建复合参数,建立含气量、灰分、水分测井解释模型。在澳大利亚C区块的实际应用中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适用性,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煤炭灰分的测试、控制中,运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两种方法,对降低煤炭灰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煤储层孔隙度的协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分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灰分提供的信息对孔隙度进行预测.同位协同克里金方法能够协同灰分数据进行孔隙度预测,且具有很高的运算效率.沁水盆地枣园试验区煤储层灰分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对孔隙度进行预测的过程中,首先建立灰分产率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方法,以灰分产率为次变量对孔隙度进行模拟,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并与未采用协同模拟的孔隙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协同模拟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灰分产率提供的信息,建立的孔隙度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孔隙度的分布特征与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煤炭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煤化作用转化而成的富含碳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组成,除合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统称灰分。在同一煤田的不同区域,灰分中的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受其形成时的沉积环境的影响,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使得测井曲线上的物性特征,受灰分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不同的测井参数曲线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煤》2021,30(7)
获得煤质灰分的传统方法是煤样的实验室分析法,文章在综合分析赵家寨煤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室分析煤质数据建立了测井曲线与煤质参数中水分、灰分和挥发份的相关关系模型,并对赵家寨煤矿煤质进行了检验和预测分析,并与地质化验进行对比,结论相当吻合,大大提高了煤质分析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杰 《煤质技术》2006,(2):32-33
分析了岔河井田煤层灰分、硫分的变化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煤层灰分与硫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灰分、硫分变化与聚煤环境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马兰矿选煤厂精煤生产灰分连续超标,灰分波动大,洗水系统紊乱,循环水浓度持高不下,洗水系统不平衡。由于生产灰分不稳定为装车配煤带来很大困难,产品质量一时难以保证,为此,该厂从原煤质量、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查找原因,并采用质量管理、技术工艺管理等方法逐步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对煤工业分析中灰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探讨,并采用煤样灰分曲线实验对改进的条件进行论证.论证结果表明,改进条件下工业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煤体灰分、挥发分对煤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运用高容量吸附装置测定同一煤矿不同灰分、挥发分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常数a、b值,并运用SPSS多元线性回归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灰分、挥发分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且二者对于煤吸附甲烷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煤灰分不变时,吸附常数a值随挥发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增,吸附常数b值随挥发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减;煤挥发分不变时,a值随灰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增,b值随灰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减。研究结果为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参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按密度级布点的可选性数据看作连续函数的驻点,并以基元灰分曲线和密度曲线为基础,运用数学工具导出入料在产品中的数质量分配关系式;运用数值积分的方法,预测入料在各产品中的数质量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含水低品质煤炭高效综合利用,需将产品灰分降至8%,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含水低品质煤炭进行干法提质。分析了原煤煤质特征,包括原煤粒度、密度及灰分分布等。原煤+50 mm含量最高为40.67%、13~25 mm和25~50 mm粒级主要分布在中间密度级,且-1.2 g/cm3密度级灰分均小于8%,-13 mm各密度级灰分均高于8%;+50 mm破碎级主要分布在+13 mm,13~50 mm灰分较低具有潜在分选价值。基于煤质资料分析,提出了3种分选方案,结果表明方案3:25~50 mm自然级和13~25 mm、25~50 mm破碎级混合入选,分选频率为40 Hz时产品产率及灰分指标为24.63%和7.75%,满足产品灰分小于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煤样灰分曲线实验对815℃/60 min/1.000 0 g煤样及750℃/45 min/0.500 0 g煤样两种灰分测定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未出现明显的系统误差,准确性及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出一种简单、实用的煤炭可选性曲线数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累计灰分与分选密度数学模型,并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累计产率与累计灰分数学模型,两个数学模型联合应用可替代可选性曲线,用于计算重力选煤过程中的各项理论分选指标,这对于直接计算选煤理论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泥浮选困难的问题,探究了pH和金属阳离子对煤泥浮选以及动力学的影响,根据浮选结果,结合浮选动力学计算了煤的浮选速率及灰分的浮选速率。研究表明,pH 在5.5和7.2时在任一浮选时间里煤的浮选动力学曲线都高于其他pH,而灰分的浮选动力学曲线低于其它pH,煤的浮选速率与灰分的浮选速率差值增大|从浮选动力学分析加入不同金属阳离子对灰分回收率的提高效果要高于煤,并且煤的浮选速率也在增加。根据浮选动力学分析表明调节pH可以有效改善煤的浮选回收效果,而加入不同金属阳离子均会导致煤的浮选回收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20.
琚惠姣  李晓君 《煤》2015,(2):16-18
根据平山湖勘查区可采煤层煤样的煤岩、工业分析、全硫分及发热量分析数据,评价了平山湖勘查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煤中灰分、硫分及挥发分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平山湖勘查区煤具有中灰分、低硫分、高挥发分、中发热量等特征。纵向上原煤灰分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全硫分变化不明显,挥发分逐渐增大;平面上灰分具有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点,硫分分布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