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     
一种透过中性色双银低辐射玻璃公开(公告)号:CN213327355U公开(公告)日:2021.06.01申请(专利权)人:江门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过中性色双银低辐射玻璃,该玻璃结构自玻璃基板向外依次为:玻璃、电介质层I、复合吸收层I、保护层I、银层I、保护层Ⅱ、复合吸收层Ⅱ、电介质层Ⅱ、复合吸收层Ⅲ、保护层Ⅲ、银层Ⅱ、保护层Ⅳ、复合吸收层Ⅳ、电介质层Ⅲ。该可钢双银镀膜玻璃膜面和外反颜色接近,不会产生视觉偏差。另外,中间设置有铜层,给合其它各层设置,在使用时经过透射,实现透过色淡化自然效果。本玻璃结构可实现达到以下数值:可见光玻璃面色坐标a*值=-1.2,色坐标b*值=-5.5,可见光透射色坐标a*值=-3.5,色坐标b*值=-1。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青瓷呈色的一些参考资料众所周知,用还原焰焙烧含铁的陶瓷原料,就会使它呈现青瓷色。但是,窑变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现象。只根据现已掌握的技术来使制品呈现所要求的色调,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了使人们便于理解青瓷呈色的道理,现借日用瓷以外的有关实例说明之。1.含铁玻璃的呈色为了使含铁玻璃呈色,现广为研究和采用往玻璃组成中添加某种物质来使特定的波长光线透过该玻璃的方法。含铁玻璃的颜色的变化,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所周知,过冷的玻璃液与在陶瓷坯体表面流布的半熔融釉是同样物质,所以,照道理,玻璃所呈现的兰色和因铁  相似文献   

3.
<正>3海蓝色玻璃瓶生产工艺特点3.1配合料及碎玻璃海蓝色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在池窑中熔制,用行列式制瓶机或其他成型设备制造玻璃瓶,因此无色钠钙硅酸盐玻璃对化学组成、理化性能、工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是设计海蓝色玻璃成分和配方时首先要满足的。值得注意的是,瓶壁的厚度对玻璃瓶的颜色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种成分的颜色玻璃,只是因为制品厚度不同,其透过率曲线和色度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玻璃瓶壁厚减薄,在相同的着色条件下,光谱透过率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按对数变化的。厚度从4 mm减少到2 mm,总透过率明显增加,主波长减小,色  相似文献   

4.
赵娟 《玻璃与搪瓷》2007,35(5):7-10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显色工艺对掺杂Se和CdS着色剂的硼硅酸盐玻璃进行热处理,制备出一系列的纳米硒硫化镉颜色玻璃,研究了热处理显色工艺对玻璃光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的截止吸收波长位置取决于热处理条件;采用低温长时间热处理工艺,使所制备的玻璃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和完整的吸收边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热处理后玻璃中出现的纳米微晶等结构变化是导致玻璃着色、出现光截止吸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般硅酸盐平板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很高,但在红外区域,则因分子振动引起一些特征吸收带,使一些红外波段透过率降低,甚至为零。玻璃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不同的透过特性,反射特性,同时大气对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吸收也不同。利用这些特性确定背景辐射和玻璃体内部辐射不同条件下的大小,实现玻璃表面温度和离表面一定深度的玻璃体温度的测定;减少发射系数变化、大气吸收、玻璃反射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测试目标要求的不同,选用不同波段的红外测温仪,是满足玻璃测温不同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铅光学玻璃从ZF_4开始,随着折射率的增加,其中PbO含量达60%(重量)以上,熔炼所得的玻璃,黄色逐渐加深。这类玻璃光吸收较大,特别是蓝光的吸收增加更快,将使电影摄影镜头等像的颜色严重失真,对于彩色电视变焦距摄象镜头等要求三色透过的较复杂光学系统非常不利。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我国电影电视工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玻璃的透过率,增加其白度,因此我们进行了ZF_5、ZF_6、ZF_7三种重铅光学玻璃的试制。  相似文献   

7.
苗晓荣 《玻璃》2014,41(11):41-46
针对双银Low-E玻璃透过色偏蓝等原因,探讨在第一层Ag后面插入一层Cu靶,使得双银Low-E玻璃透过色呈中性,满足广大客户对颜色的需求,同时还保留高效的热工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8.
刘彤  沈菊云 《硅酸盐学报》2000,28(3):282-284
以卤化银光色玻璃在发生光色过程中X^-的电子逸出几率α和Ag^+的电子俘获几率p为基础,推导了卤化银光色玻璃的光致变色动力学模型。比较了F系列卤化银光色玻璃的理论的变色动力学曲线与实测的变色动力学曲线,并讨论了光致变色的速度与辐照时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饱和变暗透过率与5min变暗透过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玻璃澄清剂芒硝、碳粉以及硅砂原料烧失量,对玻璃着色及透过率的影响,分析了透过光谱曲线的变化,探讨了玻璃中铁离子受氧化还原气氛的影响,价态发生改变对玻璃颜色及其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玻璃的颜色     
1、玻璃带色的原因最早研究的玻璃颜色是由铬、钴、铁、铜等第一过渡元素的离子和金红、硒红等引起的着色.此外,由于放射线比较容易地被利用之后,由晶格缺陷而产生的着色中心以及象硫属化物玻璃那样的半导性玻璃的颜色等,其带色的原因都进行了解释.现归纳如下.①、过渡元素离子的配位体场吸收带②、金属、元素、化合物等的胶体③、基体玻璃组成离子的紫外吸收  相似文献   

11.
张永远  厉彦伟 《玻璃》2020,(8):32-34
从生产角度分析了颜色玻璃色道缺陷的形成原理。依据对灰、茶系列玻璃产品色道缺陷的解决经验,通过总结和完善,从提高配合料质量、改善显色环境、稳定熔窑参数、优化转色过程、减少外购碎玻璃使用、稳定原料结构和消除玻璃液冷却期间的不均匀性等七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消除颜色玻璃的色道缺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Na2O-CaO-SiO2玻璃系统中引入着色剂,熔制锑红玻璃试样,讨论不同着色剂的用量、不同退火时间对试样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锑红玻璃的截止波长随着着色剂的增加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向长波移动,其透过曲线与硒红玻璃接近,但是吸收带比较宽,其各种性能与硒红玻璃的性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正2.3槽形玻璃的性能2.3.1光学性能槽形玻璃是具有较高透光性,同时又能保证良好光漫射的材料。槽形玻璃保证建筑物的内部房间有较高的照度,同时吸收大量的太阳热能,限制了过多的热量透入房间。着色玻璃制造的槽形玻璃的透光系数大致如下:玻璃颜色为浅蓝色,其透过率为70%,透红外线为54%,褐色的透过率为44%,透红外线为61%,青铜色的透过率为48%,透红外线为59%,金色的透过率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着色剂加入量对玻璃着色的影响和着色剂配比、热处理条件等对玻璃光截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剂Se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 6%左右,着色剂CdS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 6%~1 0%时,能制备出着色均匀的颜色玻璃;玻璃的光截止吸收性能主要取决于Se与CdS质量比和热处理条件;采用光谱纯着色剂可以明显提高玻璃的光透过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本体掺杂结合纳米镀膜的方法,在保证一定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首先在钠钙硅玻璃体系中掺入稀土与金属氧化物,熔制紫外及近红外强吸收的玻璃基片,研究CeO_2、TiO_2、Fe_2O_3和SnO掺杂量对玻璃的紫外和近红外透过率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片表面镀制纳米级F…SnO_2薄膜,探索不同镀膜工艺参数下,玻璃光学、电学及表面微观结构等性能的相互影响。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工艺参数,最终制得紫外线透过率≤5%,近红外线透过率≤20%的基片,并且保持了较好的可见光透过率。  相似文献   

16.
(二)测玻璃液温度 玻璃液是半透热体,具有选择性吸收与辐射的特点。除不同颜色的玻璃液有不同的透热性外,根据现有资料表明,波长大于3微米的辐射线能被玻璃液面吸收,只有波长小于3微米的辐射线才能透过玻璃液(图2)。这样,CO_2、H_2O气体的辐射对液面的影响大,火焰内碳粒和上部空间窑壁的辐射对液面下玻璃的影响大。另外,玻璃液温度是它与火焰、窑  相似文献   

17.
选择硫粉,锑粉为着色剂,以碳粉为还原剂,制备出了硫化锑红色玻璃,并对其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锑红玻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Sb2S3胶体颗粒的数量。随着色剂锑粉用量的增加、显色温度的升高、显色保温时问的延长试样的光谱曲线均向长波方向移动。通过严格控制配合料中的水分,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颜色纯正,透过率高的红色玻璃。  相似文献   

18.
八、硫化镉和硒的着色 (一) 硫化镉和硒着色的概况 用硫化镉和硒可使玻璃产生黄、橙、红等一系列颜色。这类玻璃的光谱透过曲线具有很大的斜率,也就是说有很纯的黄色、橙色和红色。这类有色光学玻璃在照相、电影、光学仪器和军事工业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图31是硒硫化镉玻璃典型的光谱透过曲线。这类玻璃不是镉离子,硒离子或元素镉和硒着色,而是硫化镉(CdS)胶体和硒化镉(CdSe)胶体着色的。  相似文献   

19.
李雪莲 《玻璃》2012,39(9):49-53
通过建立玻璃熔窑对流的数学模型,根据玻璃中引入氧化铁含量的变化计算出转色期间各个时间成品玻璃中氧化铁含量,每次转色前对转色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出转色期间玻璃铁含量的变化曲线,达到转色工艺方案及转色周期过程可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钠-钙-硅玻璃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稀土元素铒熔制颜色玻璃,测量了铒着色玻璃的光谱曲线和玻璃颜色.铒在玻璃中形成稳定的3价氧化物,受熔制制度的影响较小,铒离子4f 11轨道的两个同向自旋电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比较接近,很容易吸收可见光而受到激发,使玻璃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