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正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其必然要求班主任创新管理方式,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本文以新生管理为例,通过对当前新生情况的分析,就班级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讨论;并结合实践,提出:在新生管理当中要以学生为本,作为班主任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手段,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并积极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高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出"以人为本",并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作为我国教育教学史上独特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能够适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高等教育中总是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力图从应用上探讨这一问题,从学生的不同类型出发探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并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标志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用人单位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和素质。这反过来给高等教育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针对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必修课,在平而构成中应用课业教学法正是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益探索,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菊  杨婧  毛馨谊 《中国包装》2023,(9):111-113
德国教育“4.0”围绕着学生革命诞生的“洪堡模式”进行了“工业4.0”背景下“卓越战略”的改革。与此同时,信息和数字艺术成为设计内涵和外延拓展的新内容。在教育“4.0”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德国设计高等教育探索了发展和改革的可行之路。本文通过德国改革实践之路,结合中国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根据比较研究、文献分析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和提出我国设计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与观念、目标、任务、结构运行方式等都应做出较大调整。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本文对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毛入学率量的增进,更是高等教育的演变。本文引入惯性回归力与涨落力的概念探讨了事物演变的一般机制,并据此机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高等教育发展所起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进行了探讨: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进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演变;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需要积极的政策引导;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人们对待高等教育的观念上从精英转向大众。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全人教育”“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教育备受关注,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彻底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领导是改革的先行者、参与者和服务者;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实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通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环境建设、保障机制建设“五项建设”和教育观念、队伍结构、教育模式、教育重点、教育方法“五个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己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对教研教改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了“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习“一体化”、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如何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提出了三个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环境下,党和国家对我国发展的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无疑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以索质教育为中心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发展创新能力已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从教学实践出发,改进教育观念,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影视动画业属于文化产业.影视动画产品有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特点。高职教育是我国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职业能力较强”的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具有“高等教育”特征。在学历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在能力上突显职业能力.这种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决定了其教师的素质必须涵盖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4.
袁昉 《中国科技博览》2010,(35):164-164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是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之风盛行,对学生个体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着重从大学生作弊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增添了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分别从木桶理论、情感投入、师表魅力、倾听艺术、赏识教育等方面,以新的思维和视角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旨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指出:“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授给他们。”在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再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新课改,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博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217-217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高职教育也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困难,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框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办出学校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体育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深化。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和发展方向。同时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手段,更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培养信息素养,熟悉并掌握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主动地开展McALL教学实践,积极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