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细磨预处理难浸金矿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云峰  钱鑫 《黄金》1999,20(3):28-31
简述了超细磨预处理难浸金矿石的应用研究现状。对镇源冬瓜林金矿浮选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获得约80%的氰化浸金率。考察了超细磨碱浸的作用,讨论了促进黄铁矿分解的机械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2.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杨振兴 《黄金》2002,23(7):31-35
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分布较广,并且在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合理,高效和环保地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关键在于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程度,从国内外金矿石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焙烧氧化,细菌氧化和热压氧化3种预处理工艺将成为未来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基本工艺。针对国内难处理金矿资源的特点,进一步开展上述预处理工艺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是今后我国黄金生产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易浸金矿的不断减少,难浸金矿应用比重越来越大,总结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指出难浸金矿在浸出前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对加压氧化法、焙烧法、生物预氧化法和超细磨法等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方法以及新的预处理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各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技术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易处理金矿资源的日趋减少,难选金矿已成为黄金生产的重要资源。作为开发利用难选金矿石的关键技术,预处理工艺得到了国内外选矿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难选金矿石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常见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细磨在微细粒级嵌布的难浸金矿中作为预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工业应用实践,总结了超细磨技术作为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超细磨技术在难浸金矿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难浸金矿加钙焙烧法介绍1绪言随着易浸金矿的日益减少,难浸金矿的合理利用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关注。难浸金矿是指即使磨细以后若不经过预处理,则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直接氰化浸出的金矿石或其精矿。这类金矿中的金或为物理包裹,或是化学结合,导致其不能与氰化液...  相似文献   

7.
金属于稀有贵重金属资源之一,其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但随着对金矿的不断开采,导致易处理的金矿石不断减少,严重影响金的产出量,因此要保持金资源持续供应,必须挖掘利用难处理金矿石。自然界中难处理金矿石的存量远超过易处理金矿石,但是由于其成分、性质比较复杂,要实现对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必须根据工艺矿物学分析难处理金矿石粒度分布、嵌布特征以及赋存状态,从而针对性的选择处理工艺。本文简要阐述常见的难处理金矿石分类,根据工艺矿物学对难处理金矿矿物进行分析,并具体分析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因素,从而为确定难处理金矿矿物选冶工艺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易处理金矿石资源枯竭,含砷、含碳、高硫、超细颗粒金矿石已成为金矿开采的重点,这些难处理金矿通过常规氰化浸金等方法浸出效果差,由于氰化物有剧毒,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非氰化法浸金因具有环保、浸出速率快、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综述了硫代硫酸盐法、甘氨酸法、卤素法、石硫合剂法、碘化焙烧工艺、硫脲浸出法和非水溶液浸金7种非氰浸金方法的浸金原理及其在难处理金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非氰浸金方法存在的浸出剂昂贵、浸出液中金回收困难、浸出体系复杂、浸出剂性质不稳定及消耗量大等问题,并对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孟德铭  宿少玲 《黄金》2014,(5):51-54
采用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等工艺方法考察了某高砷型难溶金矿石的浸出特性。其结果表明,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工艺均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矿样超细磨至-37μm占99.7%时,金的氰化浸出率从23.7%提高到73.6%,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从18.5%提高到66.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边磨边浸,而后再继续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进一步提高到82.4%,金的非氰化浸出率提高到72.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碱浸预处理,碱浸6~9 h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8.3%~87.5%,碱浸9~12 h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为89.7%~90.2%。  相似文献   

10.
黄金选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氰化提金技术的发展,堆浸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大规模开展的现状,难浸金矿氰化提金现状与进展。难浸金矿将成为今后黄金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源,因此处理难浸金矿的技术开发与研究已成为当前黄金工业提金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加强对选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难处理金矿石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国难处理金矿石的主要概况,介绍了难处理金矿石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超细磨、焙烧、加压氧化、生物氧化等技术,以及金矿石的联合回收工艺,包括重选—浸出联合工艺、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浮选—浸出联合工艺,并分析了各种预处理方法及联合回收工艺的特点,同时结合当前难处理金矿石选矿工艺现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相关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镇沅金矿矿石为贫硫化物碳质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原选矿厂采用两段磨浮工艺,尾矿金品位较高,且金回收率很低。在选矿厂技术改造以及扩建2000t/d选矿厂的设计中,采用了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建成投产至今,该工艺生产稳定可靠,尾矿金品位大幅降低,金回收率得到提高。生产实践证明,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是处理镇沅金矿难选冶金矿石较佳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黄金选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春融  杨凤  杨廻春 《黄金》2006,27(7):29-36
近年来,黄金选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常规矿石和难处理矿石选冶技术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文中详细论述了破碎磨矿、重选、浮选、氰化、金银精炼等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同时论述了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等难选冶矿石预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吴冰 《黄金》2020,41(5):65-72
复杂难处理金矿石中因金被硫化矿物或脉石矿物所包裹等导致浸出过程中金浸出率低,而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打开金的包裹,使金解离裸露,从而提高金综合回收率。介绍了5种主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超细磨工艺、焙烧氧化工艺、热压氧化工艺、生物氧化工艺及化学氧化工艺,阐述了各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研究进展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为复杂难处理金矿石提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万小金  周强 《云南冶金》2012,(4):12-15,21,26
综述了几种最典型且具代表性立式搅拌超细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及其在金属和非金属矿超细磨矿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蓝碧波 《黄金》2013,(6):48-52
对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超细磨—氰化浸金的试验研究。最优工艺条件为:磨矿介质粒径1.6 mm、磨矿时间45 min、氰化浸出矿浆浓度33.33%、氰化钠质量分数0.5%、搅拌浸出48 h。在此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3.70%。  相似文献   

17.
难浸金矿氰化提金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难浸金矿是今后黄金工业发展主要依托的资源。近10多年来,对难浸金矿的预处理和随后的氰化提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氧化焙烧、湿法加压氧化和微生物氧化的三种预处理方法已得到了工业应用。简要评述了难浸金矿氰化提金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