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母亲的面酱     
晋卿 《美食》2003,(3):52-52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做面酱了,后来从中学到参加工作,每次离家时,临行前,母亲少不了往我包中塞进一罐头东西,不用看那准是母亲精心制作的“天然面酱”母亲做的面酱吃起来浓香扑鼻,沁人心脾,街上买的面酱远不及母亲制作的“原晒面酱”地道正宗。用母亲制作的面酱调汤或烹菜时妥上一匙,顿觉  相似文献   

2.
疙瘩汤     
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下班后我"忙里偷闲"去了母亲那里。母亲一看到我,就说:"在家吃饭啊,我去做疙瘩汤。"疙瘩汤!那是我最喜欢吃的,自小我就"火气大",胃也不怎么好,不太喜欢吃干硬的食物。那时候家里没多少白面,母亲就隔三差五地为我做一碗疙瘩汤,权当解馋。母亲做的疙瘩汤极好吃,也极讲  相似文献   

3.
酱香母亲心     
母亲有病多年,去世也三年了,但我几乎天天想起母亲。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做出的浸满馨香的豆酱。 母亲是做大酱的好手。俗话说,家家下大酱,味道不一样。母亲做的大酱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别说尝一口了,闻一下也令人禁不住垂涎欲滴,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荞表情思     
强春云 《烹调知识》2005,(10):42-43
第一次吃荞麦记得是30年前.母亲的老家有亲戚送来一小袋杂粮,粒小壳硬还是三角形,抓着都觉得扎手。问是何物,母亲说是养麦。又问咋吃,母亲说做粑粑吃。次日我们兄妹几个果然吃到了母亲做的荞粑粑,黑黑的、款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降隐约约还有一点苦苦的,不能说十分得好.但实在是有几分得妙。  相似文献   

5.
刘增滨 《饮食科学》2009,(10):31-31
我的母亲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那年生的,小的时候为了躲避战火四处奔波,等到了安定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暗暗发誓老了一定要在家享享清福。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了55岁退休的时候.母亲就不愿意下楼了.每回父亲喊她下楼溜达的时候.母亲总是找好多理由就是不下楼.无论我们怎么劝也不听。  相似文献   

6.
舌尖上的家     
孙莉 《食品指南》2014,(1):92-93
80岁的母亲做了一辈子饭。几十年来,家里的亲朋好友凡是吃过母亲做的饭,无不交口称赞。近几年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很少亲自掌厨招待客人,但母亲的手艺一直被亲属和朋友们津津乐道。母亲常说我太懒惰,让她的手艺失传了。每当母亲说这话时,我心艰就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我一直有个愿望,想奉献母亲几个看家的本领,以不辜负母亲这样的手艺。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讲究灵活多变,不提倡过于守旧的教学理念。毕竟,单一的教学理念往往衍生出过于狭窄的思维,致使体育教学呈现出毫无生机的局面。因此,提倡并推广转换式理念,通过各种理念的多重融合或综合应用,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本文对转换式理念做以简要论述.希望这种尝试能够为体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是上海人,后来嫁给了父亲,也就跟着到了杭州。 尽管母亲已经谢世多年,但做的几样“海派小菜”总让人念念不忘:上海果真是个大地方,上海出来的人,哪怕是一块豆腐、几根菠菜,只要经妈妈的手一调理,就做得精致幽雅,味道非常。  相似文献   

9.
陈华明出生在海南,父母皆是广州人。当时海南当地的农场物资匮乏,但母亲厨艺很棒,经常能做出很多美食,尤其是自己家做包子等面点时,常会应邻居的要求帮忙多做一些出来,原本一家人只需要一小团面就可以搞定,结果面团一再增大,母亲忙不过来,就说,“儿子帮帮忙喽。”  相似文献   

10.
干炸蛋卷     
有一年春节,我随母亲去走亲戚.席间有一道甜菜十分好吃,回家后我久久不能忘怀,非让母亲做做不可.母亲做了几次不太理想.后来我上了大学学烹饪,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上母亲指点,试做这道菜,做好后母亲一尝说:“比那家师傅做得好吃.”以后,每当家里来客,我必做此菜,这道菜就是干炸蛋卷.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风景     
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去了很多大医院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竟主动开导起我们来:“就算看不见也没什么,不耽误吃不耽误喝的,而且还少看到你们毛手毛脚的,也省得我唠叨,还不好啊!”我们苦笑,我们都早已习惯了她的唠叨,从最初的厌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如今的眷恋,母亲的唠叨已经成了我们灵魂里的音乐,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她不再唠叨,我们的生命将会失去多少可爱的音符。  相似文献   

12.
阿笑  姜珊 《食品与药品》2006,8(6B):66-71
作为母亲,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健康茁壮地成长了,但孩子多变的口味着实让当妈妈的头疼。你有没有试过换一种方法来做饭,与孩子互动,做出特别的儿童餐,这样,他(她)一定会为自己的创造兴奋不已,此时,用什么材料来做饭,对他(她)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对于这一点,做了6年母亲的姜姗十分有信心,因为,她就是这样做的,让宝贝儿子每顿饭都吃得那么满足。“没有不好吃的饭菜,只要看你怎样花心思”是常常挂在姜姗嘴边的一句话。在六一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来同姜姗一起动手吧,你会体验到别样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伤风感冒是经常的事。因为家境不好.母亲拿不出钱送我去医院治病。每到这时,母亲就会说:“看来还得用老法子。”我知道.母亲所谓的老法子.就是给我做上几碗面片汤。吃上几碗母亲做的面片汤.发过了汗.病就会好一大半。  相似文献   

14.
丝瓜     
母亲在窗下栽了六七抹丝瓜,说,三伏天,爬满了墙做窗帘,就用不着窃子了。他家的房子是六七十年代的肯砖瓦房,因为窗予两向的缘故,一到夏天闷得像蒸笼,母亲就想起了种丝瓜的办程。  相似文献   

15.
年近九旬的母亲,虽然一生勤劳,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现在却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是我们村的第一寿星。那么,母亲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幸福     
赖广昌 《饮食科学》2013,(12):37-37
母亲年近花甲,在农田中劳碌了大半辈子,如今那点田地都给我姐姐种了,平时在家除了吃喝等生活琐事,就没什么事可做了。闲下来的母亲每天看看电视,尤其喜欢看饮食类节目。看完以后,母亲更是在厨房里依样画葫芦。现在,母亲在厨房的方寸之间用油盐酱醋烹制出每一天的三餐——这也成了母亲唯一的嗜好。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都一样,最美味的食物永远是自家妈妈做出来的,哪怕妈妈不是大厨师,不懂得精工细料、不讲究饭菜卖相、盛放器皿,但她亲手烹煮的味道对孩子而言是天下无双,再好再专业的厨师都没办法复制,还有灌注在这味道里头那份沉甸甸的爱意,所有记忆中美食背后都有母亲的影子,那里才有我们追求食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生活》2010,(5):57-57
母亲的菜,是放了学拼命往家里跑,刚推开门就扑面而来的味道; 母亲的菜,是无论如何都不觉得厌倦的爱的味道; 母亲的菜,陪伴着我们成长,快乐着我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远去的滋味     
总有一些东西,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离我们远去。比如母亲做的几样饭菜,现在就很难吃到了。母亲仍在乡下劳碌,但现在的日子今非昔比,那几样饭食相信她再也不会给我做了,即使我现在能时常回乡下坐坐。  相似文献   

20.
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情",在您陪着老人家逛街、散心、旅游之余,是否想过亲手为老人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体验一下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辛劳?报答母亲养育自己的恩情?一顿饭菜,即可让母亲满足。下面精选几道既简单实惠又适合母亲的美肴,教您如何做出美味,孝敬母亲。不要以为炸鸡翅是孩子们的最爱,其实操劳的母亲们也需要孩子般的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