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制造工艺、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关键部件的加工及制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换热器壳程传热与流路的关系,简述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机理,以具体工程案例说明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和节约投资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螺旋折流板列管换热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和传统的垂直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 ,新型的螺旋折流板列管换热器有两高两低的优点 ,即高流速、高传热系数及低压力降、低能耗。此外也大大减少污垢沉积并抑制了振动破坏。该新型换热器已在炼油、化工、发电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的压力降的对比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压力降,结果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流动强化了传热,且其壳程压力降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小.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柴油为工质,在雷诺数范围为3280-12680内用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近似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54%-108%,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而壳侧流动阻力系数则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低30%-5%,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8°折流板倾角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壳程对流传热的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热研究公司的HTRI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发现相关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壳程流动呈现距壳体轴心越远流速越低,且换热效果越差的特点。借鉴"流路分析"的基本思想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是由于壳程主体螺旋流使得流经外侧管束的流体经过更多换热管管排,流经外侧管束的流体必须降低速度以维持其相同的进出口压力降,故外侧管束换热较差。这可能是较大壳体直径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表现不佳,故其在工程上使用较少的原因。同时发现经过一个螺旋周期后流场具有周期相似性,而这可以作为利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简化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防短路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因其低压降、无滞留区、防结垢等性能在冷换工艺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较大直径换热器运行中出现换热效率低于计算结果的现象,其原因是两块相接折流板,由于简单对接而出现三角区短路现象,此短路分流了主螺旋流道介质流量,减少介质流速,影响雷诺数,所以严重削弱了壳程膜传热效率。文章介绍了一种改进型防短路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改进后的结构阻断了短路,使全部介质经理想的螺旋通道以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另外由于其局部重叠的支撑结构很好地解决了管束中激振破坏管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折流杆-螺旋槽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设备,与普通的弓形极-光管换热器相比,它不仅能够强化管内外传热,提高热热器的传热效率,而且具有防振性能强,流动阻力小,不易结垢后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9.
梯式折流板换热器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梯式折流板是模仿双分流楼梯的结构设计而成,其内流体如上下楼梯依次通过斜面段和转弯的弓形平面段进入另一层斜面,从换热器的一端流至另一端.流体是在倾斜和旋转两种运动下冲刷管束,克服了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中存在流动死角等缺点,且比螺旋折流板的制造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0.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 κ-ε模型,对壳程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下换热器内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即平均阻力系数及Nu数。结果发现,壳程的流动为近螺旋线流动,存在局部回流与流线短路;流体在折流板迎风侧的流动较理想,但背风侧流动需要进一步改善。类比定律分析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虽然比弓形折流板理想,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气体脱硫装置,用可拆卸耐压多程双轴向流螺旋板壳式换热器替代原浮头管壳式换热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和管壳式换热器相比,设备重量减少50%;由于无需预留浮头式换热器的抽芯位置,安装平面面积减少60%以上.由于气侧设置翅片、水侧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铝板为定距板,双侧都得到了强化,总传热系数K高达1400~2140 W/(m2·K),较之管壳式换热器K值增大了一个数量级:平均端部温差只3℃左右.显示了优异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1.00 Mt/a柴油精制装置汽提塔顶后冷器,原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原料变化,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改用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后,装置处理能力提高到1.30 Mt/a,精制原料中汽油馏分质量分数可达到30%,而且能耗有所下降.实际运行表明:从热工性能、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等可量化的指标来比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全面优于管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3.
在水-水系统下对新型螺旋扭片换热器与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对比试验,考察了扭片开孔与否对螺旋扭片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螺旋扭片换热器单位压降下的壳程传热膜系数为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1.4~8.0倍;而开孔扭片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优于无孔扭片换热器。说明螺旋扭片换热器是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换热设备,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15.
斜针翅管强化换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斜针翅换热器针翅温度场、传热系数和压降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理论研究与试验数据得出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的半经验计算公式。对斜针翅管与光管、螺纹管进行了设计方案比较,结果认为在管外介质为高粘度流体时,使用斜针翅换热器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不仅可减少设备投资,还可降低操作费用。  相似文献   

16.
换热网络最优合成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换热网络最优合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了求解换热网络最小公用工程消耗量的三种方法;比较了求解换热网络的最优窄点温差△Tmin,opt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对在给定窄点温差△Tmin条件下换热网络匹配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以强调交叉学科协同来指导换热网络最优合成的研究,指出了数学规划法和人工智能法交叉协同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效气—气换热波纹板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气-气换热的特性,推荐了一种交叉斜波纹板片用于气-气换热。开发了两种扰流元件置于板间用来强化传热及改善流体在板间的动力特性,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得到了相应的传热及流阻表达式。发现三角翼翅片型的强化传热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螺旋型扰流件能够实现较优的减阻强化传热的新特性。这为进一步拓广板式换热器用于大流量气-气换热开发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氢装置用双壳程换热器,属双相流传热过程,其形式复杂,传热计算难度高。介质流型繁多、有分层细胞流、分层环状流、环状流、间歇流、沫状流、泡状流和泡状波动分层流。上述不同的流型对传热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双相流的小试、中试试验, 找出各种流型对传热影响规律的变化, 为解决加氢装置用双壳程换热器的传热计算问题, 本文对上述各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相同操作参数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螺旋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并对不同介质下两种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阻力和传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螺旋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而且壳程压力损失更小.  相似文献   

20.
加氢装置用双壳程换热器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壳程换热器是加氢装置中的高效换热设备 ,自行研制开发、设计、制造的双壳程换热器的成功应用 ,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重点介绍了双壳程换热器的结构、制造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