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苯甲酸钠、山犁酸钾、尼泊金酯、溶菌酶四种防腐剂处理酱油,以37℃恒温贮存7d、14d、21d时酱油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为基础进行防腐效果评价,天然防腐剂溶菌酶优于其他化学防腐剂。进一步研究溶菌酶与甘氨酸、EDTA二钠复配的防腐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溶菌酶0.05g/kg,甘氨酸0.3g/kg,EDTA二钠0.02g/kg,强于单一使用溶菌酶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2.
Nisin在酱油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酿造酱油中G^ ,G^-菌组成情况的分析,研究了Nisin对酿造酱油中腐败细菌的抑制效力。对腐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36℃下培养,当Nisin的含量达到100μg/ml时,营养肉汤(pH4.60)中腐败细菌的总数急剧减少,当Nisin的含量达到50-100μg/ml时,即能有效地抑杀酱油中的腐败细菌。这表明Nisin可替代化学防腐剂用于酱油的防腐保鲜,以减轻酱油的巴氏灭菌强度,保持酱油原有营养成分,风味,色泽,延长制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4.
研究天然溶菌酶经超高压处理后的催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变化,以及超高压与溶菌酶联合对金黄色萄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0 MPa以下的超高压处理,溶菌酶的水解活性没有丧失,在300 MPa的压力作用后催化活性增强.经过100 MPa~200 MPa的压力处理后,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均有所提高,抑菌活性增强.在脱脂乳食品体系中,压力为300MPa,溶菌酶的浓度为0.1 g/L,超高压与溶菌酶联合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总数下降5个对数单位,大肠杆菌的菌落总数下降4个时数单位,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分析,优化碘乙酰胺改性溶菌酶的条件,并测定此改性条件下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0.06 mol/L碘乙酰胺与5 mg/mL溶菌酶改性时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在45℃,反应时间30 min,pH=5的条件下改性后的溶菌酶,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5.7 mm,是改性前抑菌圈的2.7倍。在55℃,反应时间70 min,pH=6的条件下改性后的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1 mm,是改性前抑菌圈的2.6倍。这充分说明蛋清溶菌酶经过碘乙酰胺改性后,可以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K12、沙门氏菌)抑菌,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乳汁、唾液、体液及植物、微生物体内,它具有广谱的杀菌、抗病毒作用,所以在食品工业、生物工程及医疗卫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天然香料的抑菌效果及其在酱油中防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试验表明:丁香、白胡椒、豆蔻等天然香料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和产毒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的抑菌作用最佳,05%就能完全抑制供试菌的生长。用水中蒸馏法从丁香中提取丁香油,经薄层层析法分离,确认其有效抑菌成分为丁子香粉。035%的丁香粉末添加到酱油中,可使酱油夏季敞口存放一个月而不产生白花变质,并赋予酱油特殊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分子量的壳低聚糖在酿造酱油中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壳低聚糖能有效抑制酿造酱油中的腐败菌,其抑菌率为CLP-2最高,CLP-4最低,在36h内CLP-2对酿造酱油的抑菌率都超过90%,最低用量的CLP-4比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好:采用比浊法和平板菌落记数法测定酿造酱油中细菌的变化,壳低聚糖的加入在短时间内能使酿造酱油中的细菌总数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可加入0.1%用量的CLP-2。 相似文献
11.
酱油防腐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酱油防腐剂剂的种类及发展,重点概述了生物防腐剂以及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腐剂的研究进展情况,酱油防腐剂的发展趋势以天然化、营养化、功能化占据主导地位,正在向生物防腐、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广式酱油和日式酱油在原料、微生物和工艺均有极大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广式酱油酱香、豉香浓郁,而日式酱油醇香、酯香和甜味更加突出。在氨基酸分析中,广式酱油的总游离氨基酸为5.220 g/100 mL,而日式酱油则为5.903 g/100 mL,但两者氨基酸种类的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134种,其中广式酱油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酯类(25.39%)、醇类(25.23%)、酸类(13.51%)、酮类(4.24%)、醛类(2.57%)、酚类(0.31%)和烷烃类(28.75%),而日式酱油主要为酯类(56.02%)、醇类(21.11%)、酸类(5.92%)、酮类(3.42%)、醛类(0.69%)、酚类(0.15%)和烷烃类(12.69%),酱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比例构成是引起两种酱油风味独特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16.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推广尼泊金乙酯、丙酯在酱油和大酱中的应用,通过对尼泊金乙酯、丙酯在酱油和大酱中使用不同剂量和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的防腐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可以得知:尼泊金乙酯和丙酯对酱油的防腐效果最佳的是尼泊金丙酯和尼泊金乙酯以2:1的比例混合使用,最大添加量为250 mg/mL;对大酱的防腐效果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效果基本相同,最大添加量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19.
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是常用调味品,目前市售的酱油中添加的防腐剂多为化学合成的,而天然防腐剂较少在酱油使用.文章分别对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的防腐效果及其复配使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与化学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进行了对照实验,得知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和茶多酚在酱油中都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后与山梨酸钾具有等同的防腐效果,可达到酱油的国家标准,但安全性大大提升.而且茶多酚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可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