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迪东 《中氮肥》2021,(4):21-24
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气化系统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4.2MPa四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变换系统采用中串低变换工艺,其低变炉(第三变换炉)采用昌邑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C-102型(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该低变催化剂自2013年5月装置原始开车以来运行时间已超过7a.简介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化性能,总...  相似文献   

2.
贵州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300 kt/a合成氨装置变换工序中,采用传统的三段耐硫变换工艺。结合QDB-03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在第一变换炉的运行数据,从工艺条件、设备、催化剂等方面,分析了第一变炉出口CO含量升高的原因,通过在运行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贵州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300 kt/a合成氨装置变换工序中,采用传统的三段耐硫变换工艺。结合QDB-03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在第一变换炉的运行数据,从工艺条件、设备、催化剂等方面,分析了第一变炉出口CO含量升高的原因,通过在运行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胡以进 《中氮肥》2006,(3):24-26
1概况我公司老系统改扩建项目“18·30”装置采用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中低低耐硫变换、NHD脱硫脱碳和甲烷化脱除碳氧化物、托普索氨合成技术和斯那姆尿素生产工艺路线。该装置于2000年10月成功投料开车。由于本装置工艺技术先进、消耗较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净化装置的预变炉催化剂使用寿命短,严重制约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变换工序在设计时没有预变炉,在装置开车以后,由于德士古气化粗合成气带灰带水严重,且水气比波动大,致使一变炉催化剂失活过快。同时,一变炉进口煤气加热器换热能力严重不足(换热面积88 m2),催化剂使用寿…  相似文献   

5.
赖晓波 《中氮肥》1999,(2):36-36
我公司变换原采用铁铬催化剂,其起活温度在280°C左右,而钻钥催化剂的起活温度仅160~180℃,这为变换反应节约蒸汽提供了条件。针对我厂煤头8万t/a合成氨变换系统现状,我们决定改换催化剂,并根据原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造方案。1系统改造要点1.1脱碳、粗醇、铜洗、合成均维持原状。中变炉上段铁铬催化剂也维持不变,进口水气比由0.53降至0.33,温度280°C,控制上段出口气体CO≤12.4%,上段出口温度456°C。1.2中变炉下段催化剂改用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即实行炉内中串低。低变段进口温度控制为200°C,出口CO含量…  相似文献   

6.
唐建平 《化肥设计》1997,35(3):19-20
1 前言 我所从事催化剂开发、生产已有30余年。早在80年代末就研制出HB—3型球形耐硫变换催化剂,在钴钼系球形变换催化剂中,HB—3催化剂率先应用于三催化剂净化工艺流程。随着合成氨工业技改更新,在HB—3催化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配方及浸渍工艺,又研制出HB—4型球形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低硫下的热稳定性。适应中低低和全低变工艺特点。该产品已在湖南、江西、贵州、河北等氮肥厂使用,受到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改扩建项目“18·30”装置采用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制原料气,中低低耐硫变换、NHD脱硫脱碳和甲烷化净化,托普索氨合成,斯那姆工艺制尿素流程。该装置于2000年10月成功投料开车,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净化装置第一变换炉的催化剂使用寿命短,严重制约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变换工艺在设计时没有预变炉,装置开车后,由于德士古气化粗合成气带灰、带水严重,且水气比波动大,致使第一变换炉催化剂失活过快,  相似文献   

8.
李晓波 《中氮肥》2010,(3):33-33,53
我公司硝铵厂CO变换系统采用加压中温变换串低温变换流程,低变炉操作压力在1.25—1.7MPa,装填的是LB204铜锌铝型低温变换催化剂,装填量48t,分2层装填。2003年以来,公司对硝铵厂净化系统的部分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生产负荷大幅度提高,但出现了低变炉催化剂结盐现象(20多年来的第1次),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催化剂早在1913年就应用于合成氨生产工艺的一氧化碳变换装置中。1968年又将钴钼催化剂用于日产450吨合成氨厂的一氧化碳变换炉中。近年来BASF公司开发的K 8~11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和K 6~10铁铬系催化剂在不同工艺上应用都取得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10.
李小定 《气体净化》2006,6(C00):161-165
B302Q球形耐硫变换催化剂于1984年开始研究,首先在中小型化肥厂中串低工艺中应用。最早的中串低工艺分炉内串低变和炉外串低变2种形式。1988年完成了国内第1个中型厂的中串低工艺改造,经理论和电脑模拟,下一步是串2个低变的中低低工艺和3个低变即全低变的工艺。比较后认为中低低本质上仍是中串低,决定下一个工作目标就是重点研究全低变工艺,而不是中低低工艺。该项工作于1989年开始工业试验,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并已成功地在国内外200多套大小不同的装置中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