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电弧法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运用纳米Bi2O3微粒作催化剂,在电弧放电条件下,进行了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大量合成的研究。并用透射电镜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石墨化程度很高,且直径均匀(约为25nm),结构较完善;同时伴有单核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向多核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转变。为洋葱状富勒烯的宏量制备提供了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2.
纳米金属微粒催化制备的洋葱状富勒烯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采用金属Cu,Al做粒/石墨混合材料.用直流电弧放电方法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对两种产物进行了XRD、SEM、HRTEM和Raman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金属微粒均可催化得到洋葱状富勒烯;所得产物中有单纯洋葱状富勒烯和内包纳米金属微粒洋葱状富勒烯,且石墨化程度都很高;纳米金属微粒尺寸大小不同决定洋葱状富勒烯的直径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其拉曼谱峰相对于石墨特征峰1582cm^-1发生了频移;用汽-液-固(VLS)生长模型描述了洋葱状富勒烯生长机理,解释了汽态碳原子通过在液态催化剂中扩散和析出,逐渐长大成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富勒烯制备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评述了近几年来富勒烯物质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不同形态的富勒烯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提纯分离工艺,并对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性研究,在此基础眩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就富勒烯的基础研究、宏量制备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简述了本研究小组采用电子束辐照法,金属纳米微粒诱发催化非晶炭膜转变成泮葱头状富富勒烯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二茂铁和纳米Ni粒子为催化剂,在水下放电条件下,制备了内包金属洋葱状富勒烯(Onion-like Fullerenes:OLFs),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茂铁和纳米Ni粒子均可催化得到内包金属洋葱状富勒烯,内包Fe洋葱状富勒烯直径分布在5~50nm之间,内包Ni洋葱状富勒烯直径分布在10~35nm之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弧法制备内包纳米金属微粒的洋葱状富勒烯.通过XRD、SEM和HRTEM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分析,讨论影响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生成的因素.结果表明:可以宏量地制备内包金属微粒的NSOFs,且晶化程度很高;优化工艺参数可获得合适的气相温度及温度梯度,有利于NSOFs的生成;建立了汽-液-固(VLS)生长模型以解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述评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结构、制备、生长机理、纯化、修饰及性能,指出: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具有独特的中空笼状及同心壳层结构,是富勒烯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许多特殊性能,有望在能源材料、高性能、高温耐磨材料、超导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内包金属Fe/洋葱状富勒烯,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ETR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FT-IR)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硬脂酸对Fe/洋葱状富勒进行化学修饰;着重讨论硬脂酸修饰后Fe/洋葱状富勒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洋葱状富勒烯颗粒均匀,通过酯化反应Fe/洋葱状富勒烯能够被硬脂酸包覆,显著提高了Fe/洋葱状富勒烯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在MRS-10A型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Fe/洋葱状富勒烯作为机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相同电弧放电条件下,不同催化剂(Fe、Al)掺杂对洋葱状富勒烯形成的影响.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观察与表征.结果表明,Fe作催化剂形成的洋葱状富勒烯产量和质量都优于Al作催化剂的情况,Fe的催化活性较Al的高,是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一种更加有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重油残渣基新型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以重油残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共炭化法和微波等离子体法可控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碳微球、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纳米碳管、内包金属碳微米颗粒及定向碳纳米薄膜等各种高附加值碳材料;采用等离子体氧化法、酸处理法、化学还原法等方法对气相生长碳纤维和碳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在产物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解决了可溶性碳材料的制备问题;在碳微球表面引入Pt纳米颗粒,使重油残渣基新型碳材料在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后可望成为性能优异的吸附和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纯石墨电极在水中放电制备洋葱状富勒烯(Onion-like fullerenes,OLFs)的过程和工艺。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HRTEM)对生成的OLFs进行了形貌、结构的观察与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OLFs具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内核。石墨化程度很高,直径分布在5nm~40nm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OLFs的产量和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