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理论是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系统研究盆地的层序地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历史,认为各研究者是依据不同理论体系、应用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层序级别开展的,取得的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结果,至今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层序级别划分方案;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制定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的划分方案:上古生界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22个三级层序;最后,指出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Ⅲ层序底界面位于J2S^2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野外露头资料为主,综合应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识别出代表四种类型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即隆升侵蚀型不整合、海侵上超型不整合、水下侵蚀型不整合和暴露侵蚀型不整合。此外,还识别出4种类型的凝缩段,即震旦系的煤层,志留系、石炭系高骊山组的页岩,奥陶系的薄层白云岩以及石炭系的薄层灰岩。根据这些界面标志,共划分出11个二级层序,建立了下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根据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野外露头剖面所确定的岩性、岩相、沉积构造等沉积标志特征,确定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即大陆沉积体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和海洋沉积体系。最后结合区域性大地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的盆地性质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震旦纪-晚奥陶世、泥盆世和石炭纪两坳夹一隆型的克拉通盆地层序模式、晚奥陶世末到晚志留世的前陆盆地层序模式和中、晚奥陶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层序模式,总结了其各自的层序发育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背景的层序的储层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8.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ch、T1f3、T2j2储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江苏下扬子区古生代所发现的胞石进行了划分。建立了18个胞石带。其中臭陶系五峰组1个胞石带、志留系高家边组6个带、坟头组lO个带、泥盆系五通组1个带。运用这些胞石序列对圣科1井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将圣科1井志留系坟头、高家边组划分为5个胞石带。 相似文献
12.
13.
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特性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研究地层多级别旋回性及识别地层信息多分辨突变具有优势。测井信号的时频分析将一维测井信号拓展为二维时频域,从而使地层内部的旋回性结构得以清晰展示。对测井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将测井信号与深度的关系转换为与深度和尺度域的变化关系,通过研究多种伸缩尺度下小波系数曲线表现出的周期性振荡特征,可与各级层序界面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以胜坨油田某井为例,运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探测到地层序列中不同尺度的层序界面,与传统方法所划分的界面基本一致。这些探索为地层层序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吉木萨尔地区仓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仓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仓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砂体分布垂向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地槽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早白垩世断陷湖泊群,具有潮盆潮侵规模较小、气候条件干燥、湖水咸化、沉积旋回单一、多物源、近物源和粗碎屑等沉积特征,以及发育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的油气分布特点。本文通过对巴音教兰、乌里雅斯太、吉尔嘎朗图和赛汉塔拉等凹陷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综合剖面,并总结了三级层序框架内砂体分布的垂向序列。主要的结论为:其一,受三期幕式话动影响,断陷形成了3个大的沉积旋回和3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了下白垩统3个二级层序;其二,受断陷内翘倾和块断等构造活动的控制,以及三级气候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的影响,下白垩统划分出6个三缓层序;其三,在单断断陷湖盆中,湖泊阶段的早、晚期由于凹陷边界断层活动较弱,断面较缓,陡坡可以发育扇三角洲,在湖泊阶段的中期主要为水下扇砂砾岩体,并在洼槽区发育浊积扇。在整个湖泊阶段,缓坡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6.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冲积体系的特殊性,借鉴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中其准面旋回原理,通过研究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条件下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应包括冲积充填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但当剩余可容空间不足时,层序可不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只发育冲积充填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顶部的河流体系域常因基准面的继续下降被剥蚀而难以保留。通过准东地区仓房沟群和小泉沟群的研究,确定了4个层序,层序A、D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而层序B、C发育冲积充填和河流体系域。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东部新下段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沟嘴细下段是江iZ盆地东部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主要由1个三级层序(SⅢ1)组成。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和油气储量、成藏类型在层序地层格架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炬源告在SⅢ1,的湖侵体系城最发育,储是层主要分布于三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SⅢ1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性盖层,垂向上构成4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SⅢ1的低位体系域,其次分布于湖侵体系域。SⅢ1各体系域因成藏条件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成藏类型。 相似文献
18.
宝饶洼槽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并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其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研究层段主要发育LSC1、LSC2、LSC3+LSC4和LSC5共4套储羞组合,其中LSC3+LSC4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9.
2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沉积横向上包括了台地至盆地型的碳酸盐岩沉积,厚约3000-5000m.从地震反射上可划分为三个体系域;低水位期体系域为一套向东呈楔形发散的中振幅反射结构,分布范围仅在盆地的东北部,海进期体系域为一套的100-150ms的中-强振幅高连续性反射,平面呈席状,在盆地的大范围分布,高水位期体系域为一套1s厚的反射层,根据反射结构可进一步划保持型和追赶型两种碳酸盐岩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