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实验首先构造了一个小型的管壳式换热器,试件采用长方形模型,两侧加装耐热玻璃片,以实现实验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的现象,分析了冷却水和水蒸气流量的改变,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并通过与常用求取管外换热系数公式的对比,拟合出了适合于本实验的凝结换热准则式。  相似文献   

2.
椭圆管外强化凝结放热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爱如  王进修 《化工学报》1990,41(2):237-243
本文对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导出椭圆管外静止饱和蒸汽凝结放热准则方程式,并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凝结放热系数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对换热周长相同、长短半轴之比(a/b)不同的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系数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测试,得到凝结放热实验曲线.论证了椭圆管相对于圆管来说能强化蒸汽凝结放热.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扁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高于光管。同时,提出了水平螺旋扁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5.
重力热管内的凝结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金瑞  程尚模 《化工学报》1989,40(6):767-773
本文研究了蒸汽的摩擦作用及液膜表面的波动对重力热管内凝结换热的影响,并针对一些特例进行了实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陈民  王秋旺  陶文铨 《化工学报》1999,50(6):834-837
<正>R32/R134a非共沸混合工质是近期比较理想的R22替代物之一。但迄今为止,报道其管内凝结换热性能研究的实验和数据都很少。在已有的报道中,Torikoshi和Ebisu以及Ro等人都只对R32质量分数为30%这种浓度配比下的R32/R134a混合物进行了管内凝结换热实验。Doerr等人则对R32质量分数为10%和25%时的R32/R134a混合工质的水平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系数进行实验测量。可以说已研究过的浓度配比和已获得的实验数据都还很少。本文对R32质量分数分别为10%,19.9%,30%,40%,51.9%和60.1%时的R32/R134a混  相似文献   

7.
《云南化工》2015,(4):1-5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FLUENT软件,对水横掠叉排椭圆管束时管外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纵向或横向管间距,管束尾部的漩涡数量和大小都会有所增加,换热性能降低;纵向或横向管间距的减小,都会对尾部漩涡产生抑制作用,使换热性能提高。来流速度的增加会使管束换热效果增强。综合考虑管束换热性能以及阻力因素,纵向管间距与管束特征尺度的比值为3.0~3.5、横向管间距与管束特征尺度的比值为1.75,来流速度为4m/s时,可以实现低压损的情况下换热效果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息术实验研究水平偏置椭圆管层流自然对流换热,分析了长轴从水平方向到竖直方向不同角度的换热规律,记录了无限大空间水平椭圆管偏置角为0°~90°的干涉图,通过反演椭圆管周围的温度场得到了椭圆管表面的局部和平均Nusselt数。实验结果表明,长轴从水平位置偏置到竖直位置时,换热逐渐增强;长轴位于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时,换热最小值均位于椭圆管上方,最大值则位于椭圆管长轴附近。研究结果与文献中已有的数值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优化方向,也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新川  魏杰 《化工学报》1994,45(5):618-621
<正> 1 引言 化工工艺中经常遇到多元混合蒸气凝结的问题,自1937年Colburn等开创研究以来,这方面研究最普遍的做法是将动量、能量方程转换为Prandtl边界层方程,使问题简化.对大多数蒸气凝结问题,可对边界层方程进行相似变换,使描述规律的偏微分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求得相似解.这无疑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水平微肋管内R290的两相流凝结换热特性,在内径为4.3 mm,长度为900 mm的铜管内,测得R290在质流密度180—300 kg/(m~2·s)、饱和温度40—55℃、热流密度3—10 kW/m~2以及干度0.9—0.1范围内的凝结换热系数;分析了质流密度、饱和温度、热流密度以及干度对R290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凝结换热系数随质流密度、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R290的凝结液化,干度减小,其凝结换热系数也随之减小,仅在热流密度过大时出现先增后减现象。并分别采用4种经典的凝结换热关联式预测R290的凝结换热系数,对比实验结果得出Chang等和Yu等的预测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Patterns of a liquid film falling across a vertical array of horizontal tubes change from droplet mode at low flow rates to liquid sheet at high flow rates. Between these limits, liquid columns form as a further stable flow pattern. The transition from one flow mode to another occurs via unstable structures consisting simultaneously of droplets and columns or of merging columns. The boundaries of the flow modes can be obtained from relationships expressing the flow rate as a fun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is, the Reynolds number as a function of the Kapitza number. Correlations for the pattern boundaries recommend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found to be in acceptable agreement for practic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12.
郭雪岩  林载祁 《化工学报》1991,42(3):278-282
本文对蛇管内环状流冷凝传热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所建立的模型中考虑了由于二次流的存在而产生圆周方向的剪力,并在剪力控制和接近剪力控制的条件下,测定了蛇管内水蒸气冷凝传热膜系数及两相流动压降,传热模型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化工机械》2015,(5):630-634
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二甲基硅油膜、硅橡胶膜、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研究了二甲基硅油、107硅橡胶、纳米Si O2在铸膜液中浓度对热通量、总传热系数、冷凝传热系数及表面传热温差等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对本实验所制备的传热管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得的4种类型的传热管均可以实现滴状冷凝现象;与相应的膜状冷凝相比,纳米白炭黑-硅橡胶膜的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3.1~3.3倍,传热效果最好;二甲基硅油膜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效果次之,与相应的膜状冷凝相比,其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1.9~2.1倍;两种膜的表面温差分别约为相应膜状冷凝的1.3~1.4倍和1.2~1.3倍。  相似文献   

14.
对5种不同长短轴之比K的椭圆管层流区管内换热特性与阻力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了雷诺数在500~2300范围内椭圆管管内平均与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与阻力系数,发现椭圆管管内层流区换热系数的计算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计算误差较大,引入综合性能参数(Nu/f),绘制5种管型的局部系数沿管壁的变化趋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在一定的雷诺数下,随着长短轴之比K的增大,其平均换热系数逐渐增大,阻力系数也逐渐增大,尤其在低雷诺数下,其增幅更大;更进一步发现,每种类型的椭圆管具有类似的局部换热特性;一定雷诺数范围内,随着椭圆管长短轴之比K的增大,管内综合性能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纵向双曲波纹管冷凝传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殿义  李玉庚 《化工机械》2001,28(6):314-316
对纵向双曲波纹管冷凝传热系数进行实验研究 ,分析了波纹管强化传热机理 ,建立了冷凝传热系数的数学模型 ,通过实验得到纵向波纹管的冷凝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并以此为依据 ,设计出高效节能波纹管冷凝器  相似文献   

16.
椭圆形封头卧式贮槽液位高度快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椭圆形封头卧式贮槽中,与装量系数对应的液位高度的算法及其AutoLISP程序。  相似文献   

17.
V型纵槽对水平螺旋管外冷凝传热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方法研究水平螺旋管管外有纵向 V型槽时凝结换热的强化问题。在相同真空度下 ,测试当 V型槽的角度或数目变化时管外凝结换热系数随冷却水流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V型槽夹角为 6 0°,槽深为 1mm,槽数为 2 8时强化效果最佳。还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比较 V型槽水平螺旋管与矩形槽水平螺旋管及水平螺旋光管的传热效果 ,得到可用于工程实际的 V型槽水平螺旋管外冷凝传热的试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葛彦侠  杨景伟  张新 《化工机械》2013,40(2):157-160
实验采用涂覆-热处理法制备了4种硅橡胶膜滴状冷凝强化传热管。其中白炭黑-硅橡胶强化传热管的表面水接触角为137.19°,其冷凝传热系数比相应的膜状冷凝提高了3.1~3.3倍,表面温差大约是相应膜状冷凝的1.3~1.4倍。  相似文献   

19.
Heat transfer coeffients between an immersed horizontal tube and an aerated vibrated fluldlzed bed are measured. There is a maximum value in the h-Г experlmental curve. The heat trander coefllcie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es in particle diameter in the fully fluidized region. The particle density has less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tftclents. High smplltude and low frequency, or low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 are favorable to heat transit. Exceedingly high gas veloclty is unfavorable to the surface-bed heat transfer. A model based on the ‘pocket‘ theory was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the surface-to-bed heat trausfer coefllclents in fully fluldlzed region. The predlctlons from the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data The reasonable fit suggests the adequacy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