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安全试验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爆破施工区附近的供水、供气管线抗振特性,并结合现场爆破振动试验和施工监测,研究了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衰减规律和爆破振动对供水管线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2.
《工程爆破》2022,(4):66-68
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爆破施工区附近的供水、供气管线抗振特性,并结合现场爆破振动试验和施工监测,研究了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衰减规律和爆破振动对供水管线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3.
金堆城钼业公司南露天矿采用深孔台阶爆破方式进行生产作业,因开采深度增加,爆区距东川河隧洞较近,为了确保矿山生产过程中隧洞的安全运行,采用TC-4850爆破测振仪,对金堆城南露天矿生产爆破进行爆破振动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找出适用于南露天矿的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规律的经验公式,并对爆破振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降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爆破地震波入射角度对振动和放大效应的影响,采用LS-DYNA数值模拟,从爆破地震波传播的角度分析振动和振动的高程放大效应,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爆破振动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阶及其内部各点的振速总体上呈现随高程而减小的趋势;振速的高程放大系数并不是一直线型增加的,而是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爆破地震波的入射角度不同,在自由面上的反射叠加所产生的振速不同是引起放大效应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得数据,建立爆破地震波入射角度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此类工程问题的振速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文东  范高军 《爆破》2007,24(1):87-90
通过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爆破振动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得到了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经验公式.根据该水电站地下洞室的特点,提出了爆破振动破坏标准,得到了地下洞室新浇混凝土支护区爆破安全控制参量.分析了爆破地震的特点,结合该水电站地下洞室的爆破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爆破降震措施.从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看,研究成果与结论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爆破地震波对高层建筑影响的问题,基于爆破地震波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以贵阳市观山湖区某一道路爆破工程为例,通过爆破振动现场测试,分析了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测点的垂向振动速度恒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速度;随着距爆源高差的增加,爆破振动速度逐渐增大;随着距爆源水平距离的增加,爆破振动速度逐渐减小。通过拟合分析,得出衰减系数α随着高差的降低也逐渐减小;高程影响系数在测点和爆源最大高差时最大。  相似文献   

7.
《工程爆破》2022,(3):48-51
为确定关角隧道高地应力断裂破碎带地层的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对邻近围岩(混凝土衬砌)的影响,对隧道开挖中的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该地层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断裂破碎带地层爆破振动速度的安全控制标准及减少振动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地应力断裂破碎隧道爆破开挖振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关角隧道高地应力断裂破碎带地层的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对邻近围岩(混凝土衬砌)的影响,对隧道开挖中的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该地层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断裂破碎带地层爆破振动速度的安全控制标准及减少振动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小间距地下在建构筑物爆破施工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影响,以米仓山竖井及隧道工程为例,从竖井掏槽孔延时爆破的角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针对既有隧道的降振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多个掏槽孔同时起爆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易受传播介质及传播距离的影响,且爆破地震波具有明显的主振段;延时爆破可实现多个爆破波不同程度的叠加消能情况;当延时时间为2 ms,即为主振周期的一半时,既有隧道降振效果十分显著;延时时间大于主振周期时,降振效果同样明显,但主振区持时也相应拉长,可能会为隧道带来长持时的塑性破坏;此外,竖井掏槽时间的确定应结合结构的破岩效果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0.
郑欣  王伟杰 《工程爆破》2021,27(6):59-64,79
为了探究小间距地下在建构筑物爆破施工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影响,以米仓山竖井及隧道工程为例,从竖井掏槽孔延时爆破的角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针对既有隧道的降振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多个掏槽孔同时起爆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易受传播介质及传播距离的影响,且爆破地震波具有明显的主振段;延时爆破可实现多个爆破波不同程度的叠加消能情况;当延时时间为2 ms,即为主振周期的一半时,既有隧道降振效果十分显著;延时时间大于主振周期时,降振效果同样明显,但主振区持时也相应拉长,可能会为隧道带来长持时的塑性破坏;此外,竖井掏槽时间的确定应结合结构的破岩效果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挤淤爆破规律以及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结合连云港连云新城示范区填海造地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挤淤爆破工程实例,对挤淤爆破的全过程进行高速摄影录像和爆破地震波监测与分析。高速摄影再现了挤淤爆破过程中"水—淤泥—围堰"系统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有效解释了挤淤爆破过程中预埋石料与淤泥置换的作用机理。利用实测的爆破地震波数据修正与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K和衰减系数α,获得了适于挤淤爆破过程中计算质点振动速度随距离衰减的Sadovsk计算公式,为有效预测类似工程中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特征提供了一种方法参考。挤淤爆破过程中测得的爆破地震波主振频率范围在8~50 Hz之内,说明淤泥介质对爆破地震波不同频率成分的传播具有选择性:高频地震波通过淤泥时产生大幅度的衰减,低频地震波通过淤泥后对建(构)筑物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2.
爆破作用下高边坡的地震效应及控爆减振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廷春  沙小虎  邹强 《爆破》2005,22(1):1-6
岩质边坡在爆破开挖过程中的稳定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爆破地震效应分析入手,探讨了爆破地震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爆破荷载作用下不同岩土介质高边坡的动态响应和爆破震动对边坡的作用机理研究,探讨了爆破地震波在高差和坡度存在的岩石高边坡介质中的传播机理和高陡边坡控爆减震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爆破地震波的分离阻隔、分散装药减小震源能量、多段延时减小单响爆震.选用低密度低爆炸药及合理的装药结构等减振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综合应用以上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远区微差爆破振动叠加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甄育才  朱传云 《爆破》2005,22(2):11-16
微差爆破中先后起爆的炮孔产生的地震波相互叠加是一种常见现象.从单孔爆破振动特性出发,对中远区微差爆破振动叠加效应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微差爆破的振动波形在近区主振相持续时间短,波形窄,叠加效应不明显,各分段爆破的波形基本独立,而中远区振动波形主振相持续时间长,波形拉宽,叠加效应较明显,难以辨别各分段爆破的波形.中远区微差爆破振动叠加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介质的衰减慢.振动叠加强度与爆源结构特性、爆心距和间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周俊汝  安稳  钟冬望  卢文波  吴亮  冷振东 《爆破》2021,38(1):21-27,86
采空区边界条件影响其上覆岩体爆破地震效应.基于弹性波动理论,借助动力有限元算法,研究了采空区临空面、地表自由面及两种边界耦合作用下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机制与上覆岩体振速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上覆岩体分区准则.结果表明:采空区临空面改变爆破地震波传播路径,拐点对爆破地震效应具有显著衰减作用,可根据波传播途径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马迹山港区建设工程中对山体爆破及强夯作业进行的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强夯振动与爆破振动信号波形进行对比,并基于小波分析方法,借助Matlab程序小波工具箱对振动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析、频谱分析,提出了爆破与强夯激励下的地震波性质的区别.为优化爆破及强夯施工方案,减少施工中的地震波危害提供参考;为地震勘探中以强夯代替井炮作为激发源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南  方向  范磊  杜锴 《爆破器材》2012,41(3):35-37,40
挤淤爆破施工中,为了防止爆破振动对周围民房建(构)筑物的危害,对现场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经统计,振动危害均在控制范围内。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和小波包分析发现:段药量和爆破地震波的主传方向对爆破振动效应影响都较大,水介质对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能力明显强于岩石介质;爆破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频带,高频部分很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桩井爆破地震波在邻近边坡传播规律,提高预测精度,对桩井爆破振动速度进行了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结果表明:(1)切向平均衰减速率最大,径向其次;(2)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存在坡面效应,且其具有区域性和方向性,在台阶上部边缘以垂向振速放大为主,在台阶坡面以径向振速放大为主;(3)岩土介质性质变化对爆破振动速度影响较大。提出了利用桩井开挖深度H预测K、α值的桩井深度预测公式,对比萨道夫斯基公式、高程修正公式及该预测公式,该式预测精度最高,平均误差为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