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建筑木结构老化问题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木材易老化腐朽的特点,从及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过接种木材腐朽菌,对木材进行加速腐朽的试验,在试验中得到腐朽木材的失重率和各种材料强度.分析表明:通过木材加速腐朽试验,可以得出各腐朽等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衰减变化规律,为木材腐朽分级定量化提供依据;用加速腐朽获得的木材,代替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旧木材,可以解决古建筑试验研究中旧木材缺乏的问题,并能保证木材材质的一致性,使腐朽后的木材和新木材具有可比性.试验方法对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竹、木材的两大敌害——菌害和虫害。木材除了易受一些腐朽真菌引起腐朽外,还遭受一些害虫的蛀蚀,使原木、房屋、桥梁、电杆、家俱,造成很多虫道、虫孔,甚至蛀成粉末.降低工艺价值和使用年限或不堪使用,危害严重的则能引起房屋倒塌和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相似文献   

3.
建材有水泥、钢材和木材之分,而木材是其中唯一的“负碳”建材(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固化的碳比木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碳更多),现代木结构建筑也因其“碳汇”作用和优异的节能性能备受关注。过去,芬兰城市里只有木结构房屋,现在,这个国家几乎全部单户住宅的90%都为框架结构的木房屋。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木材及木结构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著称于世。以木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虽然有易获得,强度适中,便于加工,弹性较好,可再生等众多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陷。除人为原因外,腐朽、开裂、虫蛀、碳化等也时刻影响着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建筑的整体寿命。木材的腐朽、开裂主要与自然界的水分有关,做为传统建筑主要建材的土坯、粘土砖等材料的碱化也与潮湿有关。因而传统建筑防潮措施的成败是其能否长期存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对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共识出发,简单介绍了轻型木结构房屋应用情况和碳排放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考虑到木材的负碳效应,将轻型木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木材生长阶段、建筑材料生产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建筑使用阶段、建筑拆除和处理5个阶段,分别给出了各个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轻型木结构房屋二氧化碳排放定量计算提供方法.研究的方法和得到的启示对其他类型的木结构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木结构房屋因建筑狭小早已经退出了我国建筑业的历史舞台,但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却是混凝土建筑无法比拟的,而钢结构建筑则取众之长,既能抗震又能构造摩天大厦.两千五百年前,鲁班在山东省滕州用木材搭建房屋,两千五百年后,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在东省滕州用钢材铸造建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建筑遗产源远流长,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而我国重点保护的建筑遗产中,大部分以木结构为主。由于木材质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材料容易腐朽老化,木结构建筑随时面临着损毁的风险,而木结构建筑的传统工法手艺缺乏人才和后备力量,因此,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和工艺的传承之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金阁 《住宅科技》2011,31(Z1):259-260
由于材质、使用环境、施工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木结构腐朽、蛀蚀、变形等多种病害。在各种病害中,木结构的腐朽当属最常见、最不易发现、最不容易检查的,是木材最严重的一个缺点。木结构的使用寿命往往主要取决于腐朽的速度,因木材腐朽的原因而造成破坏性事故的,在木结构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常见部位的变化,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9.
木材是最古老、用途最多的建筑材料之一。木结构并非新鲜事物,中国数千年来一直保留着使用木材建造房屋的传统。很多古建筑,如木塔、庙宇、宫殿等都是采用了木结构建造,它们有上千年的历史,技术精湛,一直留传至今。传统木结构建筑曾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并在建筑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巍峨雄伟的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5,(5):41-42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村镇中,存在有许多木结构房屋建筑,而在此次芦山地震中,震区的很多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本文通过对芦山地震中木结构的震害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常用村镇木结构房屋在抗震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表现和原因,对灾后重建及今后的村镇木结构房屋建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木结构建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木材作为永恒的建筑材料,其所具有的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在建筑上的许多特殊的用处。并且还就木结构在多种建造形式中的特点和做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包括:轻质木框架房屋,多层木框架房屋、原木房屋、木框架房屋、柱结构房屋、木桥及特殊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科岛五星级水疗度假酒店项目位于非洲赤道几内亚地区。作为热带海岛上的度假酒店项目,该工程主体结构以方木结构为主、屋面采用茅草屋面,均是当地特产材料。非洲当地大多为木结构房屋,普遍简易。利用非洲地区特有的木材建设高档木结构房屋,在非洲较为少见。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此类高档木结构房屋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针对该工程方木结构施工受到当地气候、原材料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于国内方木结构施工,海外热带海滩方木结构施工具有许多特点及特殊性,因此必须要熟悉各类木材性能,深入研究热带海滩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方木结构加工、安装、茅草屋面施工等全方面的研究,解决木材易变形、交叉施工难度大等多项难题,编制企业内部海滩木结构施工标准和工艺规范,培养高效的热带海滩木结构施工管理团队,从而指导木结构施工全过程,使木结构施工常规技术化。为开拓海外市场,探索并实践高档方木结构在非洲的建筑市场的应用,对完善方木结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木结构历史建筑受木材特性的影响,安全性能退化严重,及时对其进行鉴定和加固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某木结构历史建筑木结构构件的鉴定工作中发现,该建筑主要存在木构件开裂、木柱侧弯变形、腐朽、受潮、部分构件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判断木柱内部腐朽情况,采用Picus声波断层扫描仪进行检测。根据鉴定结果并考虑该建筑物特殊性,对其进行了结构加固处理。在对承载力不足的木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过程中,利用原建筑装饰构件实现传力路径的改变,或采用一种木枋加固实用新方法,既实现了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加固,又使原结构建筑外观得以维持,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该木结构历史建筑物加固效果良好,目前能正常使用,可以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木结构房屋因建筑狭小早已经退出了我国建筑业的历史舞台,但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却是混凝土建筑无法比拟的,而钢结构建筑则取众之长,既能抗震又能构造摩天大厦。两千五百年前,鲁班在山东省滕州用木材搭建房屋,两千五百年后,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在东省滕州用钢材铸造建筑。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是一家钢结构建筑施工企业,主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混凝土结构.木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更容易破坏。考虑到木材本身的特性,以及木结构房屋的连接与混凝土结构有本质的不同.在地震作用下,有其独特的性质。本文依托振动台试验.对木结构房屋进行地震作用分析。通过对房屋不同位置加速度时程与输入时程对比.提出木结构对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最后把不同峰值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对比,定量分析了结构对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放大效应与频率的关系,定性讨论了放大效应与频率的关系。为以后的木结构设计以及木结构房屋加固。提出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材是环保健康的绿色建材,适用于任何气候环境,其设计灵活,可展现形式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被公认为最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的建筑材料之一。木材比任何其它建筑材料更能显现自然美,无论在室内或户外应用中,它的纹理、色泽和质地都能体现出暖意和优雅。木结构房屋建筑在世界各地、尤其北美地区是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在北美每年建造的150万幢房屋中,约有85%的多层住宅和95%的低层住宅采用轻型木结构体系,有50%的低层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这种结构。木结构建筑之所以得到居住者、开发商和设计师的青睐,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量轻、设计灵…  相似文献   

17.
木材-钢夹板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木材-钢夹板螺栓连接在顺木纹受拉时的承载能力.通过试验研究,对4组不同厚度木材共20个螺栓连接试件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深入研究了其不同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木材-钢夹板螺栓连接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大小及其延性性能均与连接中木材厚度的相对大小有关.木材-钢夹板螺栓连接在现代木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现代木结构的加工、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众多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木结构建筑是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历史辉煌灿烂,其色彩应用种类丰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用色源于对木材的保护和装饰,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木结构建筑逐渐体现出“低调素雅”和“丰富多彩”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色彩.在历史悠久和幅员辽阔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用色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进行这些研究对于古建筑保护和仿古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组竹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为了对重组竹的耐腐性能展开定量评价,利用目测分析、失重率分析、力学性能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进行重组竹耐腐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竹在褐腐菌与白腐菌84 d的作用下,仅表面有轻微腐朽,褐腐菌和白腐菌腐朽试件失重率相差不大,且均小于10%,表明重组竹属于Ⅰ级耐腐; 褐腐菌试样的抗弯弹性模量ME、抗弯强度MR分别下降5.17%、8.17%,而抗压强度U基本不变,白腐菌试样的MEMRU下降幅度分别为10.56%、13%、0.45%,远小于木材;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相比毛竹在经历84 d腐朽后,其薄壁细胞中布满菌丝,细胞壁上出现大量孔洞,重组竹表面下2 mm以内的薄壁细胞中仅有少量菌丝,并且在84 d试验内均未造成细胞壁的破坏; 竹材内部可以满足木腐菌生存的条件,但在疏解、炭化、浸胶、重组的过程中,吸水性能降低,限制了真菌生长的水分条件,阻碍了木腐菌侵入重组竹内部,另外酚醛树脂具有一定的抑菌性,使得重组竹成为耐腐性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细部》2006,(T01):30-30
木结构技术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还是相对陌生,但其实木结构建筑本身具有许多优势。现代木结构建筑所涉及的技术已经过充分的证实——实际上,在北美每年建造的150万幢房屋中,超过90%的房屋是木结构建筑,加拿大在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方面是公认的领军人物,其技术已在美国、南美、欧洲和部分亚洲地区如韩国,日本广泛采用,而这些亚洲地区的地域和气候和中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