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瀛  庄忆 《云南建筑》2012,(3):54-58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我国.殡葬习俗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至今。在传统公墓的基础上.现代公墓不仅要避免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提倡公墓园林化并且继续传承展现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青龙艺术陵园为例,在生态优先的情况下,科学的规划。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设计理念、原则、功能结构、景观节点、绿化设计等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和陵园公墓资源稀缺的现状,以河南新乡灵佛寺古建陵园工程设计为例,论述如何在可用墓地资源总量不增加和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下,尊重国人传统观念,通过设计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对生物种群最好"的"三最"陵园公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绿漫生态墓园:生态墓园与景观设计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和研究俄罗斯新圣女公墓、伏尔加格勒无名烈士墓园、悉尼北郊公墓、皮什卡诺夫斯基公墓、拉雪兹公墓与巴黎公社墙等五处生态墓园,认识到墓园的设计是景观设计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看到了目前中国的墓园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的欠缺,提出树葬公墓和草坪公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种生态公墓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生和死,人类永恒的主题公墓,即公共墓地,是公众安葬死者遗体或骨灰的场所,在殡葬环节中死者入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公墓作为连接生者与逝者最近的场所,常常被人们称之为“人生后花园”。在这个特殊的“后花园”的规划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没有引起我们规划师的足够重视,而放任其自由发展,这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土地资源、景观等方面的问题。二、目前公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青山白化——死人与活人争地死人与活人争地,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墓地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公墓推广之前,浙江省温州市基本以私人选地造坟为主,多…  相似文献   

5.
楚英 《华中建筑》1993,11(4):52-54
作者在文中阐释了当前我国新型公墓建设的社会意义及探索有关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迫切性,扼要地介绍了湖北新洲县道观河公墓的规划构想,以及专家们对此的论证意见;文中还提出了一些可资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案托儿所填补了巴黎拉雪兹公墓附近建筑结构之间的空隙,拉雪兹公墓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公墓之一。相邻的柯岭剧院不但与新建筑相互连接,还利用了新建筑的一部分。建筑师面临的挑战是要协调不同的功能,并充分利用狭长的基地。  相似文献   

7.
阿来佐城市公墓位于城市中世纪城墙和佛罗伦萨城堡之下的历史中心的北边,该公墓是一座典型的19世纪公墓,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布局随意而混乱,该工程要求新增10000多个墓位,同时要尊重场地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口日益密集,造成土地资源紧张和能耗增加。文章以改善城市公墓(陵园)这一特定场所,提高土地使用率,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阐述了墓区文化氛围的塑造和环境艺术的提升带来的挑战。并从公墓规划,将朝着土地低消耗为目标,进一步表明"陵园公园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题简介     
《广西土木建筑》2010,(1):83-84
设计阶段的经济性控制对工程实际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经济性未获得重视前,工程建设造价整体偏高,有些工程建设浪费严重,给我区乃至我国的资源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
《加气混凝土》2005,(4):9-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