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生物杀虫剂甲维盐对玉米象成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药膜法和拌粮法,分别测试微生物杀虫剂甲维盐对玉米象成虫的触杀作用和种群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对玉米象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很强的种群抑制作用。其触杀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经16μg/cm2浓度处理72 h后,校正死亡率为40.0%;其子代种群抑制作用效果大于当代种群抑制作用,16 mg/kg甲维盐对玉米象当代种群抑制率为95%,4 mg/kg甲维盐对玉米象子代种群抑制率为100%。为微生物杀虫剂甲维盐在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利用无水乙醚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臭椿树皮提取物,并研究其在一定浓度下对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驱避、触杀、熏蒸和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强于对杂拟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增加驱避作用均显著下降.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熏蒸作用,在1.5μL/cm2的处理浓度下处理72 h后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0.6%和88.9%,熏蒸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2%和96.8%.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具有较强的种群抑制作用,对二者的当代种群抑制率均达到100%,对二者的子代种群抑制率分别达到96.2%和100%.  相似文献   

3.
室内测定新型生物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spinetram)对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成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和种群抑制作用。当浓度为16μg/cm2,作用时间48 h时,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7.8%;当处理剂量为1 mg/kg时,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成虫当代和子代种群抑制率均达100%。乙基多杀菌素对玉米象成虫没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苦杏仁精油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饲料混药法研究了苦杏仁精油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活性,结果发现由于试虫在一定的处理浓度下出现保护性昏迷,使苦杏仁精油处理下的玉米象的死亡率曲线呈"N"字形;苦杏仁精油对玉米象有很强的种群抑制活性,且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含HCN和除去HCN两种精油对玉米象F1代和F′代的种群抑制效果逐渐降低,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的F1代种群抑制率范围在30%~100%之间,F′代的种群抑制率范围在29.39%~58.19%之间;另外,含HCN和除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活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去HCN的苦杏仁精油的杀虫活性显著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  相似文献   

5.
石菖蒲根茎甲醇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甲醇冷浸法和溶剂萃取法,研究了石菖蒲根茎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熏蒸、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甲醇提取物以石油醚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好的触杀、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药膜法处理72h后对玉米象的LC50和LC95分别为38.54μg/cm2和160.70μg/cm2,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24h后的忌避率为83.83%,饲料拌药法1 000mg/kg处理后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率、防效与10mg/kg马拉硫磷处理效果差异均不显著;石油醚萃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很高的忌避活性,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72h后对其忌避率为91.17%。  相似文献   

6.
通过米糠油对玉米象生物效应的实验室测定表明米糠油在不拌粮条件下,对玉米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引诱虫量与米糠油用量成正相关,在拌小麦条件下,对玉米象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驱避率随米糠油用量的增加而上升,用量达11.8ml/kg时,驱避率为94.4%;当用量≥4ml/kg的米糠油拌粮时,对玉米象成虫有致死作用,用16ml/kg拌粮时3-10天后成虫死亡率达到71.8-85%;米糠油能抑制玉米象的繁殖,降低F1数量,当米糠油用量为4-8mg/kg时,玉米象繁殖抑制率为88.1-98.6%;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无熏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丙酮作为有机溶剂制备掌叶苹婆种子提取物,并利用滤纸药膜法研究了掌叶苹婆种子提取物对玉米象、谷蠹和锈赤扁谷盗3种试虫成虫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掌叶苹婆种子丙酮提取物对玉米象、谷蠹和锈赤扁谷盗3种试虫成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且触杀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强。在浓度3.923 mg/cm2处理剂量下处理96 h后提取物对3种试虫的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掌叶苹婆种子丙酮提取物对玉米象、谷蠹和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触杀毒力LD50值分别为:0.875、0.716和1.389 mg/cm2。3种试虫成虫对提取物的敏感性为谷蠹>玉米象>锈赤扁谷盗。  相似文献   

8.
水菖蒲水提物对谷蠹和玉米象的触杀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的水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药膜法研究了水菖蒲根茎水提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根茎水提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均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并且对谷蠹成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强于其对玉米象成虫的触杀活性,对谷蠹成虫0.46mg/cm2处理4 d后校正死亡率就达到100.0%,而对玉米象成虫1.50 mg/cm2处理4 d后校正死亡率达到90.8%.处理4 d后对谷蠹、玉米象成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分别为:谷蠹y=3.17+5.45 x,0.26 mg/cm2;玉米象y=-0.36+9.50 x,1.09 mg/cm2.  相似文献   

9.
蛇床子素粉剂对5种储粮害虫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素粉剂对5种主要储粮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粉剂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最高剂量1.6 mg/kg下,对这5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8.00%以上,所需处理时间从2~15 d不等.对玉米象、长角扁谷盗、锯谷盗成虫处理2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89%、100.00%、98.84%,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0.19、0.20、0.26 mg/kg;对谷蠹、赤拟谷盗成虫处理15 d后,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0.03、0.23 mg/kg.蛇床子素粉剂1.6 mg/kg剂量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锯谷盗成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商业防护剂谷虫净(1 000 mg/kg)和防虫磷(10 mg/kg);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防治效果好于谷虫净,与防虫磷防治效果间没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β-水芹烯对谷蠹、玉米象、米象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拌粮法处理剂量为0.332%时可全部杀死谷蠹成虫,处理剂量为0.664%时可杀死上述3种试虫的成虫。剂量在0.166%以上时即可完全抑制谷蠹的繁殖,剂量0.332%以上时即可完全抑制玉米象、米象的种群发育。对杂拟谷盗的点滴结果表明,其LD50=1.180μl/头,对它的种群发育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延缓其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冷浸法和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中提取杀虫活性物质,然后运用经典的系统溶剂法对粗提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水相四种不同极性部位的物质.试验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为试虫,用药膜法对各物质进行了室内触杀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冷浸法较加热回流法提取率低,但触杀作用略强.在各萃取物中以石油醚萃取部位活性最强,0.31mg/cm^2剂量处理3天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6.81%,而其它部位基本上没有触杀作用,初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2%辣椒素乙醇溶液均匀喷雾添加于糙米,研究辣椒素对储粮害虫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拒食和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素添加量为4,2g/kg.糙米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表现出明显的拒食现象,30d内糙米的因虫损失率,玉米象两个浓度处理组仅为空白对照的26.4%和35.4%;赤拟谷盗处理组仅为空白对照的24.8%和30.6%;辣椒素的添加剂量为0.5g/kg.糙米时,玉米象组、赤拟谷盗组增殖数量分别为空白组的9.23%,26.1%;辣椒素的添加剂量为2g/kg.糙米时,玉米象组存活数仅1头,赤拟谷盗存活数为0。辣椒素的添加使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为保障稻谷产后储藏安全,红外辐射技术被逐步应用。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红外处理条件下(辐射强度和处理时间)玉米象致死率和稻谷品质的变化,发现玉米象成虫的热死亡曲线最符合0.5阶动力学反应模型,对应R2为0.9910,拟合效果良好。在0.5阶动力学反应模型预测下,红外辐射强度2125 、2780和 3358 W/m2处理玉米象成虫达到99.99%的死亡率所需最短处理时间分别是111.43、28.02和9.73 s。与此同时,合适的红外辐射处理可以有效保证稻谷出糙率、整精米率和爆腰率等加工品质不受影响。上述结果证实,红外辐射技术可在短时间实现玉米象成虫致死,并有效保证了稻谷品质,提高稻谷产后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土荆芥提取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冷浸提取法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土荆芥活性成分进行粗提,测试粗提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谷蠹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0.468 mg/cm2剂量处理3d后致试虫校正死亡率达81.67%~ 100%;丙酮和10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熏蒸活性,丙酮提取物在0.36~0.52 g/mL处理3d后均致试虫全部死亡,100%乙醇提取物在0.52 g/mL处理下致试虫校正死亡率高达94.64%.土荆芥乙醇、丙酮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1.144 mg/cm2剂量处理3d后致试虫高达91.67%~ 100%的死亡,但4种溶剂提取物的熏蒸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稻谷中玉米象挥发性成分特异性,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快速采集玉米象成虫、原样稻谷以及虫粮混合物的顶空气体信息,提取特征气味组分信号后形成气味指纹图谱,并尝试构建了稻谷中玉米象污染的定量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象污染稻谷中共计检出3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12种,醛类10种,酮类5种;不同玉米象数量样品GC-IMS信号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以戊醛、3-戊酮、苯乙烯、2-戊酮为特征的挥发性组分对应信号强度与玉米象密度呈典型线性关系,对应的R2在0.986-0.988之间,可以作为玉米象污染稻谷的重要标识物质。研究结果证实了利用GC-IMS可以实现不同密度下稻谷中玉米象成虫数量的快速识别,将推动基于气味信息的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产后储藏品质控制和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Azadirachta indica seed oil has long been us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for the control of various insect pests. The quantification of its known insecticidal compound Azadirachtin A on treated commodities remains a challenge. The degradation of Azadirachtin A in treated cowpea and maize was determined with HPLC-MS as well as the toxicity of A. indica seed oil on their respective major pests is storage between 0 and 180 days. Azadirachtin A degraded slowly on treated maize from 1.31 mg/kg (0-day) to 0.38 mg/kg (180-day) while on cowpea it degraded from 1.14 mg/kg (0-day) to 0.43 mg/kg (180-day). A. indica oil caused a significant day-dependent mortality of adults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and Sitophilus zeamais and its effectiveness decreased with time. The tested oil was more persistent for inhibiting progeny production than on adult mortality.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reated grains at different storage times.  相似文献   

17.
谷物中6种除草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谷物中酰胺类除草剂多残留快速测定方法。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样品中农药,中性氧化铝的层析柱净化,石油醚/乙酸乙酯(9:1,v/v)洗脱。气相色谱(附ECD检测嚣)检测,用保留时间和外标法定性、定量。对大米样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分别添加0.50mg/kg、0.20mg/kg、0,10mg/kg、0.05mg/kg、0.02mg/kg。添加回收率在86.5%~109.5%之间,变异系数为3.5%8.1%。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基于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的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方法。采自全国6个地理种群的米象和2个地理种群的玉米象,PCR扩增试虫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计算基于COI和COII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分析的2种象虫样本中,米象COI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17% 以上,米象和玉米象COI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5.84%~86.92%;米象COII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37% 以上,玉米象COII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7.77% 以上,2种象虫COII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6.27%~88.31%。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20(COI)和0.011~0.015(COII),玉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23(COII)。两种象虫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145~0.185(COI)和0.128~0.154(COII),基于COI和COI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高于种内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2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上,米象、玉米象的基因序列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支,同种象虫的基因序列位于相同的进化枝。根据本研究所用的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的差异性可以进行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9.
李燕  王寒  薛天乐  吴贞健  周英 《食品科学》2009,30(5):112-114
目的:探讨灰灰菜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对灰灰菜65% 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然后用滤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3 种萃取物对7 种人体常见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石油醚、氯仿萃取物对供试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很强,其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小于1.56mg/ml,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的MIC 分别为3.13、6.25、6.25、12.5mg/ml,而对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的MIC 均大于50mg/ml。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强于革兰氏阳性菌,但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