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4)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个概念植入到了中国观众心中,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创造了选秀节目的又一收视神话。回顾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这七年,经历了从超女一枝独秀到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声音横空出世的过程。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选秀节目,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通过这一嬗变过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自《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以后,成为引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新先锋,并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围绕该节目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
"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此后节目收视率一路小跑"破4",广告收入成倍增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曾一度低迷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市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再次掀起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并以此来探讨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震撼了电视荧屏,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从节目性质、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在娱乐化风潮席卷各大卫视、网络媒体的今天,婚恋相亲和大型真人秀等娱乐节目风靡不衰。但泛商业化营销,低俗化炒作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娱乐节目营销传播的瓶颈。本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背景,揭示了娱乐节目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营销、分期策略和产业链拓展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方法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
从2005年《超级女声》对《美国偶像》的模仿到2010年《中国达人秀》对《英国达人秀》的成功引进,我国的电视业经历了从最初简单的模仿到买进版权和版权方一起深入研究模式等阶段,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红火,更是让各大卫视看到了版权引进的优势,纷纷加入欧美节目版权的引进大军。据了解,全国排名前十的卫视超过半数引进了版权模式节目或有意引进版权模式节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一档由央视综艺频道与灿星制作团队联手推出的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自首播以来赢得了各界好评。节目以全新的模式,首次聚焦原创作品,让每个音乐创作人成为主角,重塑音乐生命与原创精神。本文就对该节目从模式、内容、品质、播出时间与平台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1)
《中国好声音》和《声动亚洲》是2012年暑假播出的两档音乐选秀类节目,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轰动,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本文就舞台设置以及评委导师设置两个方面,将《中国好声音》和《声动亚洲》进行比较,发掘节目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4)
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由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脱颖而出,节目热播的同时,曲婉婷状告李代沫翻唱侵权一事,再度引起了公众对音乐维权的关注。使音乐版权保护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这场讨论中,有音乐界和法律界专家的加入,也有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和广大网友的声音,共同把呼吁"版权保护"的声音推向高潮,让大家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以说近两年,选秀歌手唱红原唱歌曲的事情屡见不鲜:李宇春唱红了《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旭日阳刚唱红了《春天里》等等。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就侵权认定方面,李代沫以及很多在选秀节目上翻唱别人歌曲的选手是否侵犯了歌曲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侵权又侵犯了哪些权利;就权利保护方面,我国的音乐作品的著作权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应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进行保护,尤其是对于曲婉婷这样集词曲作者和演唱者于一身的特殊的著作权人应如何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在责任承担方面,节目主办单位和翻唱者应如何承担侵权责任;在立法方面,我国著作权法对此应如何进一步完善,2012年我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相关内容所引发的争议对我国著作权法的健全和完善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还存在对版权保护的不到位,法律条款也不完善,盗版音乐还比较盛行,这样严重地给音乐界的利益带来危害,让音乐人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音乐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此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代表专著主要有吴汉东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崔艳蕾的《论新时期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代表论文主要有杨超的《对翻唱作品合法性的几点研究》,刘润涛的《对歌曲著作权保护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好声音"事件看我国对音乐版权保护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我国著作权法有关音乐版权的规定及2012年修改草案的研析,对比国外相关法律及实践经验,界定音乐人在操作中的重要角色,分析出现阶段我国对音乐版权保护工作的缺点,并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策略,重新激起大众对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意识、维护好著作人的权利和促进音乐产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4)
电影电视声音后期制作是在前期录制后对声音的再创作。本文就自己参加了前后期音频制作的27届获奖影片《走路上学》为例,谈谈在后期怎么根据剧情的需要设计各种声音环境和声音方面细节,用声音来塑造角色同时用声音来弥补前期拍摄画面的不足,共同提高影片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是歌舞片的一大飞跃,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歌舞理念。《芝加哥》的特殊叙事方式给影片的声音创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创作空间,经过混录师的精心制作,最终也夺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以下简称《好声音》),是由浙江"中国蓝"卫视联合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该版本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登陆中国。《好声音》作为中国近几年来从外国引进的最成功的节目之一,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此文旨在从创新机制、营销模式、产业链建设等多方面挖掘该节目深度价值,并从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视角分析,《好声音》带给中国选秀节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类选秀节目瞬间点爆大众的音乐热情,各大卫视随后也纷纷推出类似音乐选秀节目。湖南广电旗下的金鹰卡通卫视凭借其平台优势强势推出大型儿童歌唱类节目《中国新声代》火热一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声代》节目特色的梳理以及播出时段的收视情况对比,分析节目的影响力,探究节目播出对同类少儿频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戴上耳机,关掉一切光源,将自己置身于黑暗中感受这部电影。当周遭的一切与眼前的宇宙融为一体时,耳畔传来的声音是那么真实。电影不再是电影,是一场伴随主人公生死沉浮的旅程。我们对于外太空毫不了解,因为陌生所以恐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像婴儿依赖母体一般,在孤立无援的太空中期待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地心引力》凭借独特的听觉效果将观影者包裹其中,传达声音的手法十分自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3)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一部杰出的影片在声音构成及设计上定有其独树一帜的一面。本文将从张艺谋的影片《归来》的主题音乐和部分场景音乐入手,分析影片的声音构成,进而结合细节、叙事等分析其中的声音设计手法,对影片中音乐音响起到的作用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2)
在我国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大量的历史人员以及十分逼真的历史故事,同时作者还将自身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见解写在了书本的内容中。但同时这部著作中还存在许多光怪陆离和耸人听闻的内容,因此目前有许多文学学者以及三国爱好者对《三国》这部小说的真实性存在许多争议。本文,笔者小议《三国》这部著作的真实性,同时对这部作品的史学价值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