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混凝土废弃物进行合理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我国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规模小、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对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品质控制以及混凝土废弃物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混凝土废弃物系统化、产业化再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外运、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是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手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技术手段较单一、相关工程应用案例较少,使得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依托广州南沙庆盛安置配套工程,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式、工艺流程、应用场景、主要技术措施和再生骨料配比等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遴选是提高其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步骤,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分选过程及再利用途径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分类遴选方式及其对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衍生的材料与能源消耗和浪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尝试从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再生产品符合循环要求、分类处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选择正确的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托广州市某安置房项目规划和建设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生产线,并根据拟接收项目的特点,制订该生产线的设计方案。该生产线通过应用干分类自动化筛分系统,对比纯人工分拣而言,能够实现建筑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分选,在分选完毕后,结合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再生产品的工艺要求,可实现高值化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只有5%,而欧美国家成熟的再生利用设备使其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建筑废弃物处理所用设备其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正>(2)美国美国建筑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式,一是将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全部运往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工厂,然后再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这种方式只将金属材料和砖瓦分拣出来,其它可利用的组分或因分拣困难和废料一起被丢弃了,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也被浪费了。二是在现场就将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砖瓦、纸板和其它经加工后可再利用的组分分类,然后分别运往相应的回收机构,剩余不能再利用的废料就被运到垃圾厂堆放或填埋,这种是分类细  相似文献   

8.
1前言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十多年前德国的碎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率就达到了60%,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也达到40%,道路开挖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则高达90%。美国的建筑废弃物100%得到了综合利用。日本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日本在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全部...  相似文献   

9.
论证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特点,提出适合于PPP模式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填埋、税收减免、再生产品和使用等政策。  相似文献   

10.
建筑废弃物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经过一定技术和工艺处理后再生利用,达到改善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的目的。本文以建筑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建筑废弃物填料基本性质,并通过室外回填试验验证了建筑废弃物应用于场地回填的可行性,提出利用建筑废弃物在场地中回填再生利用。结果表明: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在场地回填再生利用中,CBR强度高,水稳定好,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范永法  冯向东 《建筑施工》2013,(12):1115-1116
现如今,建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日益增大,故对其合理回收利用之尤为重要。据此,提出了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理与减量化处理方法,并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建设过程中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零外运”,对实现绿色施工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个处理站每小时可处理50吨建筑废弃物。经过这个处理站回收处理后,建筑垃圾利用率可达90%。"投资建设该处理站的吉林省乾旭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明臣说。据介绍,这个处理站是吉林省首座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它能够使建筑废弃物真正实现资源化、再生化、减量化,节约了天然资源。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及拆除工程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经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产生  相似文献   

13.
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现代城市大量建筑废弃物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线,研制中高端再生混凝土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一方面可解决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物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匮乏问题。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多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生产的再生混凝土产品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产品质量得到各方的认可,可供相关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对建筑废弃物粗细集料和废水泥浆进行研究,课题提出低温煅烧法分离思路,得到煅烧温度为560℃、保温2小时为最佳煅烧制度;通过对废弃混凝土集料、水泥浆的研究,认为再生集料可用于配制高强混凝土,废水泥浆可用作矿物掺合料,从而将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为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砖混废弃物在建筑垃圾中占比较高,砖混建筑废弃物因其成分复杂以及材料强度较低等缺陷,使其难以充分回收利用。为此,提出一种以砖混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掺入适量水泥和添加剂等混合搅拌,经加压压制成型和养护得到再生砖的工艺,所制得的再生砖抗压强度符合《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 400-2012)标准强度等级MU15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对砖混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再生砖工艺在达到有效回收利用砖混废弃物改善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分类、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砖瓦》2018,(11)
随着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亟待建立从建筑物设计、施工直到回收应用于建筑中的整个过程中的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出发,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绿色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另外,对于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装修垃圾,也必须建立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吉林省圣翔建筑材料有限公司2014年投资300余万元引进了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建成吉林省内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基地。目前该移动式破碎站正式投入使用,每小时能处理50吨建筑废弃物,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经过移动式破碎站的回收处理后,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可达90%。据悉,圣翔公司与吉林建筑大学联合成立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并新建了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废弃物堆放场区,回收了10万吨建筑废弃物。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4日从广州市建委获悉,广州市通过公开招标首次确定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将分别在天河(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白云(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番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和萝岗区(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建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理建筑废弃物400万吨,再生利用率95%以上,产品主要为再生粗(细)骨料,经二次加工可生产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  相似文献   

20.
《广东建材》2014,(2):2-2
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 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工作将正式拉开序幕。最近从广州市建委获悉,通过公开招标,广州市首次确定了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在天河、白云、番禺和萝岗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去年6月,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方案中广州将建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加大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