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胜利油田现河稠油,研究了7种油溶性降黏剂(Y-1~Y-7)及其复配体系的降黏性能,考察了降黏剂加量、原油含水率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降黏剂对蒸汽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溶性降黏剂质量分数小于5%时,原油降黏率随降黏剂加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加缓慢,加量为15%时的降黏率可达90%以上(Y-4除外)。Y-3和Y-7按质量比1:1复配后的降黏效果最好,总加量5%、10%时的原油降黏率分别为76.1%和93.14%。不含降黏剂时,随原油含水率增加原油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原油含水50%时的黏度是不含水原油的3.9倍,形成W/O型乳状液。不同含水率下,加入降黏剂后原油黏度大幅降低;随含水率增加,原油降黏率先降低后增加,含水率10%时达到最低(Y-1除外)。稠油蒸汽驱前注入0.009~0.027 PV油溶性降黏剂,采收率增幅为2.8%~6.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渤海A27-2平台稠油长距离管输时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A)、苯乙烯(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Xm)为原料制得三元共聚物降黏剂。通过测定降黏剂对稠油的降黏率研究了各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单体A、S、Xm的摩尔比为9∶5∶1.5,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与混合溶剂的加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0%和320%,混合溶剂中甲苯与Ys的质量比为8∶3。该油溶性降黏剂对稠油的降黏效果较好,加量为稠油质量1‰时的降黏率为59.25%。降黏剂与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后得到复合型油溶性降黏剂,其加量为稠油质量10%时的降黏率为82.18%,可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稠油管输。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南油田稠油的特性,研究了稠油热采催化降黏剂,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催化降黏剂在220℃条件下、反应时间24 h,催化降黏率达到93.44%,反应后影响原油黏度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说明发生了催化加氢反应,改善了原油性能。现场应用表明,催化剂在地层发生了催化降黏反应,取样分析结果与室内研究结果一致,有效延长了稠油油井的生产周期,增加了油井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法设计合成实验,用气态鼢磺化胜利炼油厂常压渣油(芳烃含量48.8%,50℃黏度632mPa·s),所得磺化渣油与煤油以质量比10:1混合作为降黏刺,加入实验用胜剞稠油(芳烃含量35.6%,50℃黏度2672mPa·s)中,在70℃加热后降温至50℃测定黏度,计算降黏率,求得磺化渣油作为油溶性稠油降黏刺的最佳合成条件如下:渣油、SO3质量比100:8,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min。此降黏剂代号为YCJ。在实验胜利稠油中,YCJ的降黏率起初随加量增大而增大,加量2、5g/kg时达到最大值-15%,此后持续下降,加量〉5/kg时低于等加量煤油的稀释降黏率。在YCJ中加入煤油可大大提高实验稠油的降黏率,降黏率~加量关系曲线上先后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对于10:1和10:3的YCJ+煤油分别为36%和52%,对应的加量分别为3和3.5g/kg。将10:3的YCJ+煤油用于另外5种稠油的降黏,加量3.5g/kg发现高芳烃含量稠油的降黏率也高,降黏率/芳烃含量数据如下:57.2%/34、3%;52.0%/26.3%;34.6%/28、2%;14、5%/19、0%;10.3%/18.1%。图1表3参5。  相似文献   

5.
以多乙烯多胺、1,2-二氯乙烷、十八酰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并找出了降黏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二乙烯三胺)∶n(1,2-二氯乙烷)∶n(十八酰氯)=3∶1∶1,第一步主链反应的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55%;第二步接枝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h,单体浓度为80%,滴加十八酰氯与甲苯的混合液,时间为120min。室内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的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对塔河32#稠油具有43%的降黏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稠油组分进行了降黏剂分子结构设计,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为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再将共聚物与十八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一种油溶性稠油降黏剂SMA,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降黏剂SMA浓度为200 mg/L时,原油降黏率达67%,使用温度范围为50~60℃;将SMA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B)进行复配,降黏率可达78%。  相似文献   

7.
油溶性稠油降黏剂MSA的合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敏  李传  文萍  邓文安 《油田化学》2013,30(3):430-433
本文研究了油溶性稠油降黏剂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醇酯共聚物(MSA)的最佳合成方法,并考察了MSA加量、助剂加量、水含量以及实验温度对胜利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胜利稠油,MSA最佳合成条件为:溶剂甲苯、总单体质量比为1:1,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为6:1:2,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h。MSA的最佳加量为1.0%,最佳实验温度为90℃。此外,助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能明显提高MSA的降黏效果,最佳加量为0.8%。随着胜利稠油模拟油中水含量的增加,MSA降黏效果增加,当水含量达到40%时,MSA降黏率可达90%以上。图2表5参12  相似文献   

8.
丁慧  丁俐  宗倩宇  李美蓉 《油田化学》2016,33(3):527-531
为揭示水溶性和油溶性降黏剂对采出液破乳脱水的影响,研究了聚氧乙烯醚型水溶性降黏剂(SH)和不饱和酸酯聚合物型油溶性降黏剂(SL)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通过扩张流变法和扫描电镜从界面膜角度分析了两种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H浓度由0 增至3 g/L 时,采出液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N/m降至3.02 mN/m,脱水率由47.62%增至66.67%,界面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降低,相角由18.43o增至29.43o,SH分子可增大沥青质之间及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距离,使界面膜强度减小。SL 浓度由0增至3 g/L 时,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N/m增至34.76 mN/m,脱水率由47.62%降至6.80%,界面黏性模量降低的同时弹性模量增加,相角由18.43o降至9.83o,SL可增强沥青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沥青质表面呈现“鱼鳞”形状的规则排布,结构紧密,界面膜强度增强。SH有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而SL不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图12 参14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胺衍生物和苯乙烯为合成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黏剂SER-1,并考察了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加量对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黏剂SER-1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胺衍生物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9:2: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共聚物、丙酮、无规聚醚、乙二醇、有机溶剂为原料,制备了适用于塔河油田的降黏剂,确定了降黏剂最佳配方:m(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共聚物)∶m(丙酮)∶m(无规聚醚)∶m(乙二醇)∶m(有机溶剂)=17∶7∶15∶8∶53,并评价了其降黏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使用降黏剂开采稠油,平均产油量35.1 t/d,平均节约稀油量21.5 t/d。  相似文献   

11.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n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highly-viscous oil of the Tahe oilfield (Xinjiang, China), an oilsoluble polybasic copolymer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 was synthesized using the orthogonal metho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itrogen, a reaction time of 9 h, monomer mole ratio of reaction materials of 3:2:2 (The monomers are 2-propenoic acid, docosyl ester, maleic anhydride and styrene, respectively), initiator amount of 0.8% (mass percent of the sum of all the monomers)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0 °C. This synthesized viscosity reduc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mmercial viscosity reducers. The rate of viscosity reduction reached 95.5% at 50 °C. Infrared spectra (I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heavy oil with and without viscosity reducer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viscosity reduction mechanism. When viscosity reducer is added, the molecules of the viscosity reducer are inserted amongst the molecules of crude oil, altering the original int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crude oil and weakening its ability to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hydroxyl or carboxyl groups, so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s reduced. Field tests of the newly developed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ahe Oilfiel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5% less light oil was needed to dilute the heavy oil to achieve the needed viscosity.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塔河稠油沥青质含量与稠油粘度的关系。根据稠油中沥青质含量较高且极性较强,粘度主要是由沥青质聚集体引起的研究结果,针对超稠油特性研制了极性聚合物作为油溶性降黏剂主剂,表面活性剂作为助剂的复合配方。通过调控主剂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的比例来改变其极性的强弱,通过选择助剂适合的烷基碳链长度、芳香环数以及支化甲基数,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当主剂极性大小适当,助剂结构适当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复合降粘剂对塔河十区、十二区稠油降黏效果显著,加剂量质量分数0.5%时,降黏率大于30%,节约稀油率约35%。  相似文献   

13.
稠油由于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给生产造成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别用降粘剂JDV-2、JDV-3对4口油井进行降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降粘剂JDV-3的降粘率高于JDV-2的降粘率,即降粘剂JDV-3效果好。通过现场试验,降粘剂JDV-3满足了含水在10%~70%的稠油井使用,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很好的降低原油的粘度和油井生产最大载荷,满足生产的需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抗高温降粘剂硅氟共聚物(SF)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于有机硅产品质量差,研制了深井钻井液用抗高温降粘剂-有机硅氟共聚物(SF),并进行了室内SF钻井液配方式验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深井的高温,高固相,高密度条件下,SF钻井液各项性能优于有机硅钻井液和无毒钻井液,该处理剂抗温超过230℃,加量少,与水泥有较好的相空性,现场应用2口井表明,SF钻井认处理简单,维护周期长,劳动强度低,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泾河油田长8储层原油黏度较高,导致抽油机负荷、电流较大,生产过程中易软卡,影响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适合泾河长8储层的新型井筒降黏剂研究,优选出新型井筒降黏剂JTJN-1。室内评价结果表明,JTJN-1在50℃,80 000 mg/L时降黏率大于95%,降低原油凝点幅度为5.5℃~8.5℃,且与长8储层地层水配伍性较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JTJN-1后,油井电流由16.4 A下降至8.8 A,原油黏度由638 mPa·s下降至70 mPa·s,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某单位加工的原油以涠洲、陆丰、西江等海洋油品为主,油品性质复杂,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易在储罐底部沉积,随着生产周期的增长,罐底积累的油渣造成原油罐区有效库容下降、输送泵故障频发及检修清罐损失等生产难题.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发了1种用于防止原油沉降、降低原油粘度、凝固点的阻降粘剂(ZC-11型),工业应用表明,在正常工况下,该...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新的管件品种——缩径管的研制开发过程,介绍了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联接型式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以及验证试验、应用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应用》2017,(1):78-83
为解决辽河油田掺稀降黏费用高的问题,研制LY-5型稠油降黏剂,对该降黏剂进行大量评价实验,优选出最佳加剂量1 000 mg/L,加剂后原油在50℃下黏度为87.2 m Pa·s(原始黏度4 919 m Pa·s),降黏剂对管线及井筒无腐蚀,对联合站脱水无影响。对曙采五区16口井运用连续点滴加入降黏剂方式进行施工,加入降黏剂后原油黏度降至100 m Pa·s以下,电流、载荷等参数下降,单井年增效为5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7.8,达到降成本代替掺稀降黏的目的。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对稠油低成本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云盘山等作业区原油黏度较高,是造成单井回压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研制开发一种在单井上使用的降黏剂。该降黏剂通过大量的筛选、复配和评价,最终确定降黏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油水互溶剂组成。对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的原油,加入100 mg/L~200 mg/L的降黏剂后,降黏率均在50%以上,而且对原油脱水无影响,在采油四厂现场使用后,能够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南油田并楼区块稠油,通过实验研究了自制乳化剂TR-01的稳定性,分析了矿化度对其降粘性能的影响等,确定了现场加药最佳浓度.实验结果表明,TR-01乳化降粘剂具有很好的乳化降粘作用(降粘率达到99%以上),配制成本也较低,对井楼区块油井的普遍适用性较强,是一种理想的稠油乳化降粘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