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类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的复杂性或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规划面临的核心难题,"试图以增长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发展观"已难以奏效.城市规划应及时从单纯重视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对社会空间的关注.在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这一复杂背景下,城市规划应关注几个关键性的社会问题,即社会阶层日趋分化下的居住分异问题,就业--居住的空间不匹配问题以及贫困与低收入住区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于中国城市社会分化、居住空间分异、社会流动、居住流动等问题的研究,并将其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予以考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逐步从宏观的社会描述转向社会空间演进机制的深刻剖析,中产阶层化、郊区化、"城中村"、边缘社区、城市贫困等敏感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的三重转型成为这些研究的注脚.  相似文献   

3.
周锐波  闫小培 《规划师》2008,24(2):49-53
地方化分权使大量决策权和公共财政开支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然而,地方化分权也将使地方集团利益的特征更加明显,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研究者对"地方化"发展的研究视角应该从"分权"与"发展"转向"整合"与"协调",重点关注"地方-市场"关系下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国家-地方"关系下的权限划分及其运行机制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地方-地方"关系下的组织协调和利益分配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什么?乍一看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回答起来却也十分困难.对城市.不同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不同的定义。即使是普通的市民百姓.也有权力作出他们自己的判断.谈他们自己的认识“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空间正义的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京祥  胡毅 《规划师》2012,28(12):5-9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其中尤以城市更新中的社会冲突为甚,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社会生态系统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诉求的城市更新在转型期中国"压缩"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中,自一开始就处于价值取向饱受质疑的尴尬境地。研究在对当前中国城市更新问题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指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社会空间正义应该成为中国城市更新和空间生产(包括空间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协同耦合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修复因长期强调经济发展、效率优先而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后社会主义"转型后,其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东欧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与空间形态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其中,对社会空间的研究述评,主要从绅士化、封闭社区等几个角度对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对空间形态的研究述评,主要从总体空间形态、郊区化与空间蔓延、中心区的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总结。最后对上述城市空间演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涉及新自由城市主义理论、城市企业主义理论、全球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然需要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运用现代技术开展对特定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效用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1987年以来中国城市进入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国有单位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乡城迁移等多种力量将城市推入急剧的转型过程之中,称之为“转型城市”;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居住空间日趋隔离、旧城区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成为当前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日趋“空间化”,脱离具体空间来解决城市问题变得不切实际。鉴于此,“转型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学科亟待研究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1.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回顾1980年以来欧美国家凸现的社会分化问题,构建各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政策分析框架,评述其社会与空间政策的具体实践.从结构转变与个体调整两方面,指出全球化及经济重组、福利国家变迁、城市住房及空间结构调整、邻里效应是社会分化加剧的主要动力.探讨近年来欧美在相关政策制定的路径选择与内在逻辑,发现在认知起点上存在空间与社会两种视野,在落实层面上存在地方与家庭两种层面,在政策目标上存在个人机会与地区复兴的分歧.系统评述租金补贴、产权私有化、住房存量重构、地方倡议四种政策的运作与效果,最后提出从宏观上取消制度屏蔽,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在微观上推动居住混合与地方复兴,是我国控制社会分化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朱孟珏  周春山 《规划师》2013,29(7):79-84
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外延式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879个城市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空间连续性与跳跃模式下的城市新区空间增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模式可以分为边缘连续式、近郊跳跃式与远郊跳跃式;目前城市新区以5~20 km的近郊跳跃式为主,边缘连续式与远郊跳跃式居次;城市新区的跳跃程度同时受到新区自身功能与母城发展条件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与转型前截然不同。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城市社区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区聚集的特征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但受地理区位、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生产模式及布局形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生产--形态演进"的研究方法,把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分成为四种生产模式类型.论文总结了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总体布局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和六大特征,归纳了4种不同居住空间生产模式对其演进和特征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空间生产模式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特大型城市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消防要面临的新课题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多样性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多样性,而社会结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态链多元稳定的特征,是不同人群社会需求的真实体现,反过来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城市修补给予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原有的不足之处一次进行修改并完善的良机。基于"城市修补"的理念,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加强对既有城市空间特征的深入调研和综合评估;(2)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总体规划布局;(3)注重传统城市空间"斑块"的保留和功能转型;(4)慎重对待原有城市支路网结构的保存和改造;(5)鼓励特定街区土地的兼容混合使用;(6)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7)增强对建成区小尺度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8)提升公共空间的认知度;(9)在综合考虑交通影响的前提下打破封闭式围墙,活化街道空间;(10)在城市修补过程中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社区的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与实践基础,对我国近来城市社会空间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注意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新动向.从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入手,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地理学研究归纳为五个方面①社会结构分异②居民感知与行为的空间分异;③组织的空间分异;④土地利用的分异;⑤物质环境的分异.  相似文献   

18.
李传斌  祁丽艳 《规划师》2006,22(12):40-42
我国在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的同时,些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表现为新城区和旧城区.中心区和边缘区在物质环境、经济发展、服务设施、社会空间等万面存在严重分异。应加强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将整个城市作为个有机整体来考虑,统筹旧区复兴与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的引导弥补市场的不足,处理好城市内部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
当前中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社会各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冲突。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内涵的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期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这种文化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社会转型期文化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当代转型期(1980年代、19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3个阶段、城市广场中3种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公共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揭示了中国的城市广场由文革时期的政治空间逐步向当代社会的人性场所转变的发展动力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