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并借助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储层内无效循环的形成条件、分布状况和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套判别油层内注采无效循环通道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喜  张建军  高志刚  余兴华  王川 《石油学报》2007,28(1):98-100,106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①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堵水工艺,胶筒长1~m,封卡薄隔层及附近的炮眼,封卡结构界面厚度为0.2m;②层内水力割缝射孔工艺,该工艺定位控制精度高,割缝无震动,对薄夹层及水泥环不产生损伤,试验的最小隔层厚度达到0.2m;③层内定位平衡压裂工艺,利用6种工艺管柱,可保护上、中、下结构界面及压裂层上、下结构界面,实施的结构界面厚度达到0.4m.这种精细挖潜工艺均得到了应用,对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喇嘛甸油田天然气的计量工艺,分析了从低压天然气到高压天然气的各种流量计量仪表的特点、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精细控水挖潜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6,他引:0  
喇嘛甸油田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砂体为主,厚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既存在严重的无效、低效循环,又存在相对富集的剩余潜力.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考察,确定了厚油层内部4级界面3种基本分布模式,确定了结构单元4种组合类型,揭示了层内结构非均质特征.在深化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实现相控建模与精细数模一体化量化剩余油分布,搞清了注采无效循环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创新层内细分注水与层内精细堵水技术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并通过代用井补孔方法不断完善结构单元注采关系挖潜层内剩余油, 有效地改善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是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经长期注水驱替后地下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剩余油在空间上呈高度分散状态。近年来实施了大量挖潜措施,有必要对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选取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地层压力和水驱控制程度等指标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存水率较高、地层压力保持合理水平,地层能量充足,具有较高生产能力;水驱控制程度高,各类油层得到有效动用;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各层系各套井网含水率差别变小,水驱挖潜难度增大等问题。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为油田高含水期挖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1991年建了一座储气库注气站。该站于1993年6月正式投运,站内建有处理能力30×104m3/d的注采气工艺配套设施及3台M—7.6/8.5—120型注气压缩机组,单台注气能力10×104m3/d。喇气库提高调峰能力后,每年可多注天然气6000×104m3。由此可见,提高喇气库调峰能力后,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它既解决了油田地面气冬夏不平衡的矛盾,又更好地保护了地下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地面工程系统存在负荷率低、单位能耗上升较快、油田改造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该油田的中长期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协调利用水驱与聚合物驱工艺的功能,将地面系统调整与产能改造相结合,控制了新增规模,编制了地面系统的优化调整总体方案。调整改造现场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乔晶鹏 《油田节能》2007,18(2):11-14
“九五”末期,喇嘛甸油田的高注入、高产液,高能耗已经成为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严重的瓶颈问题。面对喇嘛句油田严峻的能耗形势,“十五”期间喇嘛甸油田节能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突出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支撑为基础,全力打造立体节能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文中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阐述了立体节能的理念、做法知效果。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降低电网线损的措施@王成$大庆油田采油六厂 @王凤$大庆油田采油六厂 @刘云河$大庆油田采油六厂油田;;电网;;损耗;;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10.
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期间,对油井进行压裂是保障聚驱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减少低效、无效措施井,增加油井经济效益.以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变量,以压裂措施无效时总累计增油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压裂效果预测方程.在二类油层聚驱中验证表明,压裂效果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可达到90.5%,能够满足油田生产需要,保障了聚驱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大量的生产、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注采对应关系、大孔道、累积注入倍数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归纳总结出了“两段三层四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印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层内低渗透段、受夹层影响的低水淹段;层间状况差异大且物性差的层、累积注入倍数低的低水淹层及动用差或未动用的薄层;平面上动态注采对应差部位、受井闻渗流特征及大孔道等影响的滞留区、绕流区、起伏较大的微构造高部位。另外,对油层的认识程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同时探讨了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法,对矿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X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井高含水期堵水挖潜成功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对单井生产潜力类型、形成机理、选井条件等重要节点,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技术。依据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明显地提高今后油井高含水期治理挖潜成效,又可为同类型油藏开展此项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采用原产液剖面测试仪存在堵水分段精度低、以及堵水成功率不高等技术难题,开展稠油水平井找堵水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研发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仪,耐温达到178℃,测试深度达到3 300 m;并研制出水平井堵水配套工具,实现了水平井精确分段,分段精度达到1 m;优化了化学堵剂配方体系,封堵后突破压力达到11 MPa/m。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解决了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存在的技术难题,改善了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胜利油区40个开发后期中高渗透水驱砂岩油藏单元为样本,建立了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呈指数关系,并且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逐渐减小;但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的形态各不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动系数、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的保持状况.基于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计算图版,依据该图版和所建立的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可对特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潜力进行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5单元在油价为80美元/bbl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为0.57×104 t,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20口/km2.  相似文献   

16.
关恒 《岩性油气藏》2013,25(5):100-103
针对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的开发特点,在研究了各种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从广泛 运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出发,结合特高含水期液油比变化敏感的特征,建立了基于液油比的预测模型,并 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液油比与含水率、含水上升速度的关系以及液油比与产量递减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随着累积产液量的增长,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液量增长率等于液油比增长率时,产油量保持稳定。经 验证基于液油比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是对已有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系列的有效补充,具 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随着区块采出程度的日益提高,剩余油高度分散,水淹普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水驱效果变差。目前,常规的化学调剖方法还很不完善,不能够对高渗层或大孔道深部进行封堵。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对深部液流转向技术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封堵水窜通道,增加中低渗透层利用率,改善水驱效果的新技术,为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郎宝山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114-116,149
曙光油田目前大多数区块处于开发后期,油井高含水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包括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边底水侵、稀油注入水高渗透层段突进以及管外窜槽,对此,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稠油高温化学封堵,稀油封堵高渗透层、挤灰堵水等化学堵水工艺,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油井含水,明显提高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9.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喇8-182井区三类油层聚驱为例,研究了砂体沉积类型、储层参数、微构造等地质因素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为骨架的砂体动用程度最高,以非主体席状砂为骨架的砂体动用程度最低;受储层参数影响,单层砂体厚度越大,渗透率越大,聚驱动用程度越高;受微构造类型影响,正向和斜面微构造类型油层的聚驱效果明显优于负向微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