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酶处理解决苎麻织物刺痒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苎麻针织物生产刺氧痒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试验了用生物酶处理苎麻针织物,结果表明,酶处理能解决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问题,但单纯的酶处理对织物损伤大,建议采取事的工艺和处方。  相似文献   

2.
克服苎麻类平针织物纵行歪斜的纱线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类平针织物产生歪斜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碱处理试验,寻找能克服苎麻类平针织物纵行歪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苎麻及苎麻/棉混纺针织物的酶处理工艺和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酶处理有利于改善苎麻织物的手感和柔软性能,但必需正确控制减量率。  相似文献   

4.
苎麻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 《针织工业》2006,(1):30-34
从前处理、染色、柔软和烘干工艺方面分析了影响苎麻棉针织物风格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苎麻棉针织物的煮练以温度110℃。氢氧化钠浓度在4g/L为宜,,该产品除进行纤维素酶处理外.还采用特殊变性硅酮油进行柔软整理.经单层平幅预缩松式烘干机或转笼烘干机进行烘干后.使苎麻棉针织物具有手感滑爽、丰满、回弹性佳、黄变性小.及具亲水性和耐洗性的特点.选用德司达公司生产的RGB活性染料可改善织物的透染性、色泽的鲜艳性、均一性,另外,文中以18tex苎麻棉(55/45)双面针织物为例,介绍了大生产的加工过程。指出了染整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要点.测试了产品的牢度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凌群民  谭磊 《纺织学报》2010,31(7):91-96
针对纯苎麻针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具有强烈刺痒感的问题,简要阐述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刺痒感的方法。采用剪毛-柔软剂整理、纤维素酶-柔软剂整理、柔软剂整理3种工艺对纯苎麻针织物试样进行后整理加工,并对整理后纯苎麻针织物的线圈密度、织物面密度等织物基本织物规格及纵向拉伸强力、悬垂性能、起毛起球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及织物刺痒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后整理工艺均能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但后整理工艺会劣化纯苎麻针织物的基本性能,对拉伸强力的劣化尤为明显。对比分析3种后整理工艺发现,剪毛-柔软剂整理的复合整理能有效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是较为理想的后整理工艺,但对织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李小平 《毛纺科技》2012,40(3):62-64
主要测试和分析了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吸湿性、悬垂性、拉伸性、折皱回复性、刺痒感、缩水率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亚麻、苎麻针织物都有着良好的吸湿性;苎麻针织物悬垂系数小,比亚麻针织物的悬垂性好;亚麻针织物的拉伸强力大于苎麻针织物;亚麻针织物的抗皱性比较优越;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都比较强,且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大于亚麻针织物的刺痒感;苎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大于亚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在相同原料下,1+1罗纹组织针织物的回潮率、悬垂性、拉伸性能、弹性、缩水率以及刺痒感优于纬平针组织针织物.  相似文献   

7.
对横机编织的苎麻、大麻、亚麻及其麻棉混纺针织物进行煮练、漂白、纤维素酶及柔软整理.测试经处理后的麻针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指标,研究其服用舒适性能。结果表明:与麻棉混纺针织物相比.纯麻类针织物具有更加优良的透气性和强力,但刺痒感较强,经纤维素酶处理及柔软整理后.刺痒感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在苎麻针织物后整理上的应用技术.论述了酶整理对改善苎麻针织物手感,消除服用刺痒的机理及可行性.这种新兴的后整理工艺将有效地克服苎麻原有缺点.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为我国苎麻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多创外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苎麻混纺针织物弹性回复性差、穿着刺痒的问题,采用硅酮和氢氧化钠对其进行化学整理。测试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硅酮弹性体整理提高了苎麻棉针织物的弹性回复能力,改善了苎麻棉针织物的手感。氢氧化钠整理提高了织物的断裂伸长,降低了织物的初始模量,使织物的弹性回复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苎麻纱线及其针织物丝光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丝光对苎麻纱线织造性能及针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认为丝光加工对于改善苎麻针织物的光泽、染色性能及织物尺寸稳定性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尽管双丝光(纱线丝光、织物丝光)工艺可使苎麻针织物获得极其优良的光泽,但一般仅需织物丝光,即能满足针织物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回归大自然流行潮的影响下,用横机、圆机或手工编织的苎麻或苎麻混纺针织物,以其优良的服用性能、卫生功能和独特的外观风格,正越来越受到各层次消费者的注目和青睐。 苎麻针织物的防刺痒问题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如中国纺织大学已完成了“苎麻针织物产生刺痒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的研究”,应用这项被命名为AR工艺的技术所生产的苎麻针织物柔软、光洁,悬垂性好、飘逸感强,既有类似绢丝针织物的风格,又不失苎麻针织物吸湿、透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纱碱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凤娟  刘勤 《纺织学报》1995,16(4):47-49
改性后的苎麻纱其微细结构和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性能变化。适当控制变性条件,有可能在纤维强度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改善苎麻纱和针织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苎麻和柞蚕丝纤维的结构特点和不同性质,探讨了苎麻/柞蚕丝交织针织物的高档产品加工的可行性及其前处理工艺。经正交试验确立了其最佳漂白工艺:双氧水15g/L,碳酸钠2.0g/L,硅酸钠7g/L,精练助剂4.5g/L,JFC4g/L,浴比1:30pH值9.5~10.5,90~95℃处理60min,整理后织物的毛效可达15.2cm/30min,白度77.84%。  相似文献   

14.
吴慧津 《印染》1994,20(1):23-27
本文研究探讨了以棉,苎麻为代表的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生物减量整理。生物减量整理可利用现有设备,只需很少的投资,便可将表面粗糙,棉结较多的低档织物处理成光洁滑爽,纹路清晰,具有永外抗起毛,起球性能的高档织物,并可明显改善纯苎麻织物穿着时的刺痒感。  相似文献   

15.
从CoolmaxR新型涤纶纤维及苎麻纤维的基本性能、物理测试指标入手,设计两款线密度均为19.7 tex的苎麻、CoolmaxR混纺纱,以及麻、棉、CoolmaxR混纺纱,并对混纺针织纱的纱线规格、染色技术特点、针织工艺等进行讨论。采用苎麻与CoolmaxR混纺纱及纯苎麻纱,以及苎麻与棉混纺纱,在单面圆纬机上编织纬平针针织面料,重点分析4种面料的含水率、吸湿、散湿性能。结果表明:含有CoolmaxR涤纶纤维的麻类针织物吸、散湿速度与含CoolmaxR涤纶纤维及麻纤维的总量有关,含量越高,吸、散湿速度越快,并且该类针织物的吸、散湿速度快于纯麻或麻棉类针织物,更优于纯棉类针织物,该研究为丰富苎麻针织产品类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过后整理的苎麻/棉混纺针织物重复洗涤一定次数后,弹性回复性,折皱回复性,表面性能,弯曲,剪切和拉伸性质都有显著变化,顶裂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轻落芝麻针织产品设计思路 苎麻具有凉爽、透气、挺括、干爽、利汗、天然抗菌防腐性能等优良服用性能。据报道,苎麻针织物的通透性特别好,穿用苎麻织物制作的夏季装针织服装可使人体体表温度降低2-30℃。  相似文献   

18.
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组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进行了主观评价研究,分析了影响含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刺痒感的因素,并提出了减轻乃至消除该类织物刺痒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苎麻长纤维与毛型竹浆纤维的原材料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开发混纺针织物。依据混纺纱的成纱质量及各项指标提出了针织物的编织条件及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小样设计和开发。并对各竹纤维混纺针织物与纯苎麻织物的机械性能、透气性能、悬垂性能和折皱弹性进行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竹浆纤维与苎麻纤维的混纺产品性能优良,适合制作高档服饰面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苎麻和芳纶纬编针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的设计、原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和成型方法的选择,重点对成型复合材料的性能作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纱和包芯纱增强的复合材料均达到了轻质、高强力和柔韧性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