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刚 《中外建筑》2014,(1):106-107
当代愈演愈烈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求我们开始从自身出发,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的意识出发,从人的行为出发。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论的学科分支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沙沙  马吉龙 《城市建筑》2013,(22):200-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人居环境下的生态园林建设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有益提高人居环境下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居环境的进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逵 《建筑》2001,(12):4-7
一、人居环境观念的深化建设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在与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合作中 ,为贯彻1996年联合国“人居二”大会在伊斯坦布尔通过的《人居议程》 ,中国政府作了大量工作 ,在人居环境的改善与进步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关于对“人居环境”概念的理解 ,我们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最初提到人居环境仅仅是理解为改善住房条件。随着住房改革与建设不断发展 ,人们对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要求日益提高 ,因此人居环境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居住小区以至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服务的改善以及大气、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本文以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程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时代的烙印,还随着城市的演进而变化。无论何时人类文明总是寻求其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最佳表现。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是人的活动空间的一种,是城市文明的精华和本质,它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求。在当今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如何能适应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对美独有情钟,美的空间能给人留下回忆;我们关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人居环境应该向何种表现方式发展,向何种存在形式演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城市生活,与时俱进,美化城市空间,创造出一系列形式适宜的集群整体。在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中赋予一种人文艺术思想,犹如赋予物质世界中的精神火花,对美化环境表现建筑丰富景观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通过概念及意义的分析研究来深化对城市环境建设中人文艺术思想概念的理解,并对当代环境设计工作中如何精确运用人文艺术思想方法进行相应的探索,以提升当代艺术设计思想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建设是关键。目前我国的建制镇数量增长较快,但小城镇的环境建设参差不齐,对环境的认识也有待加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我们对“人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最初提到人居环境, 仅仅理解为改善住房条件。兴建住房满足基本居住需要是广大群众迫切的呼声。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住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之后,人们对居住的室内、室外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人居环境发展到居住区以至整个小城镇的空间环境。另…  相似文献   

7.
聂珺 《建筑与环境》2010,(1):119-120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了当代建筑师重大的课题之一:人性与生态——未素住宅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居环境,即是人类生存以及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需要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指导建设人居环境的理论依然遵循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它对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和尊重自然生态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旭  曾寒梅 《室内设计》2013,28(2):15-19
本文总结并反思了目前地域人 居环境历史研究现状,认为结合致用并 以科学的方法去求真,有利于地域历史 文化研究与城市规划的共同发展。结合 新时期城市规划对地域人居环境历史 研究的要求,提出了三峡库区人居环境 历史发展的研究框架:人居环境形态的 历史发展过程;人居环境形态的影响因 素、演变规律与机制;历史形态及建城理 论、经验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人居环境面临沉重压力的现状下,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人居环境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当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新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人本主义"思想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辉  曲晓东 《山西建筑》2009,35(21):12-13
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居环境的建设状况,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建议,指出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的一切活动、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和生活的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人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扩展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发展中由城市逐步遍及周边地区的郊区农村,进一步扩散为更加严重的交叉性大面积污染。面对各项触目惊心的“生态赤字”,区域性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资源枯竭、环境衰退、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矛盾,都要求人们必须更新观念,从城市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去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拓展。“大城市区域”的扩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对于城市化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城市绿化必须由原来…  相似文献   

13.
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探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平  周波 《四川建筑》2003,23(3):3-5
阐述人居环境面临沉重压力的现状下,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人居环境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当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新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人本主义”思想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薇  温泉 《室内设计》2016,(6):97-100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多角度方法 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 度对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考察研究,深 入剖析以上各领域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结 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层面上,中国传统 文化在意识观念层面占主导作用,在审美、 选址、规划布局诸等多方面影响人们对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中观层面上, 环境心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则注重中国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中对人与其所栖身环境的交 互影响;微观层面上,建筑与村落作为人们 聚居的容器,是传统文化观念在人们面对 具体自然实践中的体现,这些学科结构作用 不同但互相注释,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 对这个系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认知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转型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寻 求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中国传统聚落人 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风水理论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盛杰 《四川建筑》2006,26(1):25-27
通过古代风水理论的起源、发展、风水理论形成体系的解读,诠释古人按“寻龙、点穴、察砂、观水、取向”五步曲,探求“藏风得水、风水宝地”的朴素思想,先民对人居环境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景观关怀和“天人合一”的人居建设观,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人居环境的经验。从原始初民的“巢居”、“穴居”到现代社会人居环境,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都表现人类有目的选择适宜的人居环境。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风水是中国传统的环境文化思想,它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认为人类应该尊重环境,其主张“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入手,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理论,通过对传统住区和现代住区的调研分析,提出"提升归属感"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为今后建设可持续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提高,逐步体现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追求。生态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化人类住区的迫切性,在这一背景下,基于生态建筑学的理论和策略,并结合"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原理、"垂直森林城市"的案例以及"睡莲之城"的畅想,对城市生态住区与人居环境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生态语境下城市居住地的设计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蓓 《四川建材》2019,(7):47-48
近年来,环境心理学原理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运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探讨和关注,在当下日益注重健康优化的人居环境的背景下,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应积极尝试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分析以及建筑中环境心理学设计手段的归纳,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对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丁茂喜 《城市建筑》2013,(12):290-29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不断转化的过程。而人居环境则是指聚集人口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环境。当前,国家日益加速的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出现了种种矛盾与危机。如何在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和谐中取得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实现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不可避免,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