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高温熔盐灼烧法研究T2钛合金高温腐蚀动力学及腐蚀行为.分别在500,600,700,800℃的Na2SO4或Na2SO4(80%) NaCl(20%)环境中发现T2钛合金腐蚀增重符合直线规律,直线通式为y=KLt.随着温度的增加,直线的速率常数KL增大.混合盐Na2SO4(80%) NaCl(20%)比纯Na2SO4的加速腐蚀作用更加明显.在Na2SO4或Na2SO4(80%) NaCl(20%)中,T2钛合金随温度升高,氧化膜的完整性降低.合金中Al,Zr等元素在腐蚀中向合金表面扩散,而盐中的S,Cl等元素则向合金内部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油气田环境中N80钢高温CO2腐蚀的研究不多。采用高温高压腐蚀失重法研究了N80钢在60350℃内、CO2分压为2 MPa的多元热流体水样中的腐蚀状况,对其腐蚀产物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探讨了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100℃时N80钢的二氧化碳腐蚀速率出现极大值,而在200℃左右腐蚀速率有极小值。温度对N80钢CO2腐蚀产物的形貌和组成有较大影响,80100℃的腐蚀产物出现规则晶体,晶体粗大且堆积较疏松,120180℃的腐蚀产物晶体排布得越来越致密,200℃以后腐蚀产物发生了变化,CO2腐蚀的主要产物由FeCO3变成了Fe2O3。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扫描电镜(SME)观测和能谱分析(EDAX)方法研究了改型低膨胀Thermo-Span合金650℃的腐蚀行为,并与标准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物和硫化物。合金热腐蚀膜由三层组成,外层主要由Fe、Co和Cr的氧化物组成,改型合金表层还有少量Al和Co的氧化物;次表层为Al、Cr、Ni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硫化物主要为Ni、Co的硫化物,标准合金硫化物层较厚,而改型合金的硫化物层较薄。改型合金中致密的Al氧化物富积在次表层中,阻止了合金元素的向外扩散和O、S元素的向内扩散,降低了合金的腐蚀速率,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高压釜试验,辅以失重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对90 ℃时油管钢P110在模拟油井采出液中的CO2/H2S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油管钢P110的腐蚀速率高达5.126 0 mm/a,腐蚀类型以H2S腐蚀(坑蚀)为主,腐蚀产物主要为硫化物. 相似文献
7.
模拟油田环境中P110钢的CO2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模拟油田环境中P110油井管用钢的CO2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及腐蚀产物膜的形成,平均腐蚀速率逐渐降低,在试验时间达到72h后,腐蚀速率降低的趋势变缓,腐蚀产物膜下出现典型的局部腐蚀形貌;试样的自腐蚀电位Ecorr升高,腐蚀电流icorr减小,腐蚀速率降低.P110钢的阴极Tafel区出现明显的扩散特征;在反应初始阶段EIS具有两个时间常数,随着腐蚀的进行,腐蚀产物膜越来越厚,越来越致密,EIS的低频端出现Warburg阻抗与容抗的叠加,自腐蚀电位下的电极反应属于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管材常常在各种应力和变形状态下服役,为了研究应力和变形对钢CO2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电化学技术分别测量了16MnR钢在不同弯曲塑性变形状态下的CO2腐蚀电化学阻抗谱、线性极化电阻和自然腐蚀电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大,自然腐蚀电位负移,线性极化电阻逐渐减小,腐蚀速率增大.在拉伸和压缩塑性变形状态下16MnR钢CO2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均由高频容抗弧和低频感抗弧组成.随着应变的增大,容抗弧和感抗弧逐渐收缩,反应的总阻抗减小.冷加工变形增大了16MnR钢的电化学活性,使阳极溶解加快,腐蚀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低Cr钢在H_2S/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普通低Cr油套管用钢在模拟塔里木油田环境的H2S/CO2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2腐蚀环境中,Cr元素在腐蚀产物膜中的富集显著改善了膜的保护性,低Cr钢表现出良好的抗CO2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能力;在模拟CO2/H2S腐蚀条件下,H2S腐蚀占主导作用,其均匀腐蚀速率远小于单独CO2腐蚀环境中的均匀腐蚀速率;低Cr材料H2S腐蚀的阳极极化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钝化区,交流阻抗图谱(EIS)拟合的H2S腐蚀极化电阻远大于CO2腐蚀极化电阻. 相似文献
10.
新型Ni-Cr-Co基高温合金的热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一种将用作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料的新型Ni-Cr-Co基高温合金在空气中的热腐蚀行为,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详细分析了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研究表明:合金表面涂覆Na2SO4后在850℃的腐蚀动力学行为遵循抛物线规律,而在950℃时因表面腐蚀产物的挥发偏离抛物线规律,抛物线速度常数逐渐降低;合金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有Cr2O3、(NiCo)Cr2O4、TiO2和A1203,内析出物为Al2O3、TiO2和Cr与Ti的硫化物;合金表面涂覆Na2SO4在850℃和950℃发生了高温热腐蚀,其原因在于表面熔融态Na2SO4盐的存在使得表面形成的Cr2O3膜产生了碱性熔融. 相似文献
11.
以液态聚硅烷(LP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PCS的分子量增大,产率提高,软化点提高.Si—H键含量降低.在反应过程中LPS首先转化为小分子量的PCS.然后是小分子的PCS间发生脱氢及少量脱甲烷缩合使分子量长大。450℃后,反应产率明显增加,分子量分布出现中分子量峰。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不同以往的数值方法,初步简便地模拟了G-M制冷机常规蓄冷器内部的动态过程,得出了其内部温度,质量流率分布规律。详细讨论了不同的蓄冷器结构参数对G-M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地设计G-M制机常规蓄冷器的措施,已有成功机型为结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温下混凝土中热-湿-气-力学耦合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温下混凝土中热-湿-气-力学耦合过程分析提出了一个多孔多相介质的非混溶-混溶两级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基于控制干空气、湿份及基质溶解物的质量守恒、混凝土介质混合体的动量守恒和焓(能量)守恒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组。给出了模型的控制方程、状态方程与所采用的本构定律。发展了相应的非线性耦合问题的有限元数值分析过程,以数值模拟火灾和热辐射等热荷载作用下的热-湿-气-力学耦合行为,并进而分析所发生的破坏现象。数值结果例题显示所发展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在重现高温下混凝土中热-湿-气-力学耦合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蓄冷球内高温相变材料凝固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种自行开发具有较高融点的新型高温相变材料在小型蓄冷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蓄冷量和球内相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并分析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的误差原因.所得到的结论对蓄冷装置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分别对常温下、400℃、600℃及800℃高温过火后的RPC试样进行单轴冲击压缩实验.研究混杂纤维对高温过火后RPC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常温下混杂纤维对RPC材料动态抗压强度和韧性均产生负混杂效应,但韧性指标降低幅度没有动态抗压强度明显.高温过火后,混杂纤维RPC 材料出现了塑性强化现象,动态抗压强度和韧性增加明显,抗冲击性能及材料完整性均优于单掺钢纤维RPC材料,出现正混杂效应.在研究范围内纤维最优体积掺量为:钢纤维2.0%、PVA 纤维0.1%. 相似文献
19.
20.
高温氧化合成纳米TiO2-Al2O3复合粒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四氯化钛(TiCl4)和三氯化铝(AlCl3)高温氧化制备纳米TiO2-Al2O3复合粒子,采用EDS、XPS、TEM、XRD分析粒子化学组成、形貌、大小和晶型等;研究了AlCl3与TiCl4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粒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形貌较纯TiO2更为圆整、平均晶粒尺寸随AlCl3浓度增加而减小;粒子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AlCl3与TiCl4的摩尔比影响粒子中Al2O3和TiO2的晶型,当AlCl3与TiCl4的摩尔比为2.80时粒子中有钛酸铝生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