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蒙脱土/ABS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添加插层剂的情况下,将蒙脱土原土(MMT)与丁腈胶乳(NBR)在水相中高速搅拌,使蒙脱土原土在稀释的丁腈胶乳基体中均匀分散,制备了丁腈胶乳/蒙脱土原土杂化物。采用该杂化物作为第三组分加入PVC/ABS共混体系中,经熔融共混制备了PVC/NBR/MMT/ABS复合材料。研究了NBR/MMT杂化物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R/MMT用量在15 phr时,PVC/NBR/MMT/AB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近3倍,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SEM和TEM观察结果表明,在PVC/NBR/MMT/ABS复合材料中,分散相分布较精细均匀,且以一定的取向分布;基体与分散相界面模糊,各相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ABS树脂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因而其应用非常广泛,然而ABS耐燃性较差这一缺点使其作为电器绝缘材料受到一定限制,改进ABS耐燃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在ABS中添加适量的滞燃型聚合物PVC,是改善ABS树脂耐燃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ABS/PVC共混物不仅阻燃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优异,而且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铰接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抗撕裂性能也比ABS有所提高,其性能/成本指标是其它树脂无法比拟的。然而ABS与PVC都是燃烧发烟量较大的树脂品种,所以在进行阻燃改性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抑烟处理,使塑料制品达到阻燃及消烟双重目的。近年来,有许多文献介绍了一些阻燃消烟剂。本文简述PVC用阻燃消烟剂羟基水合铁(FeOOH)的制备及其在ABS/PVC共混物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羟基锡酸锌包覆埃洛石对PVC/ABS共混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ZnSn(OH)6)包覆埃洛石纳米管(C-HNTs)。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ZnSn(OH)6与HNTs的质量比对包覆物体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Sn(OH)6与HNTs的质量比为1∶10时,ZnSn(OH)6能够较均匀地包覆于HNTs的表面。利用氧指数测试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HNTs对聚氯乙烯(PVC)/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ABS)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HNTs能明显改善PVC/ABS共混物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6%,发烟速率仅为PVC/ABS共混物的51%。添加4phr C-HNTs后的PVC/ABS共混物在850℃的炭残余量提高了14.06%,而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种子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MMA、PBA/PS复合物,考察了分散剂相对分子质量、溶胀时间、单体比对其颗粒形态的影响,并将该复合物作为改性剂用于共混改性PVC。研究结果表明,当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时,聚合体系不稳定,导致PBA种子的聚并;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VP更有利于聚合体系的稳定,且随PVP用量的增加种子粒径减小;PBA/PMMA改性PVC材料的冲击强度随MMA溶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BA/PS共混PVC体系的缺口冲击韧性随其核壳比的增大而增加,其热稳定性随PBA/PS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复合粒子的加入均降低了PVC的加工温度,改善了其塑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聚合物改性聚乳酸(PLA)的方法,可以通过添加小分子增塑剂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改性PLA的脆性,进一步就多元共混体系特别是可生物降解的共混聚合物中引入碳纳米管改进共混聚合物的相容性进行了介绍,对共混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流变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共混聚合物/碳纳米管改性聚乳酸(PLA)复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PVC/BR或SBR共混体系的研究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Brabender塑化仪、动态粘弹谱仪、DSC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第三组分对聚氯乙烯/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相容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BR-18是PVC/BR(SBR)的优良增容剂,可以显著地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共混物中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促进了PVC粒子的细微化和均匀分散,增强了两相界面作用力。PVC/NBR-18/BR(SBR)综合了PVC和BR(SBR)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力学、耐老化、耐低温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ABS树脂的性能,采用熔融共混法在ABS中添加不同量的有机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OAT)制备ABS/OAT树脂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分析,讨论了OAT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AT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实现了均匀稳定分散,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最快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比纯ABS提高,这表明热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左旋聚乳酸(PL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但脆性大的缺点限制了PLLA的应用。简述了PLLA/热塑性弹性体(TPE)/纳米填料三元共混物的研究进展,通过添加小分子增塑剂或热塑性弹性体改性PLLA的脆性,进一步就三元共混体系特别是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介绍,对三元共混物在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及TPE合成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纳米CaCO3/ABS/PVC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对ABS/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aCO3可以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最大幅度分别为25.2%和10.5%,随着改性纳米CaCO3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下降,表面硬度有所增加,吸水率有所下降。通过SEM和TEM分析表明,纳米CaCO3呈纳米分散,且与塑料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与协同增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利用粘度法测得α-SAN的溶度参数为9.8,与ABS(9.6~9.8)和PVC(9.5~9.7)的溶度参数相近,三者间具有热力学相容性,从而制得具海岛两相结构的ABS/α-SAN/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加入α-SAN可提高共混物的耐热性,刚性,热稳定性和加工性。并对该共混物所用的ABS品种和用量作了探讨。最后通过DSC研究该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测定了TMA曲线,并推断其加工温度为160~1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碳纳米管(CNTs)和聚磷酸铵(APP)阻燃尼龙6(PA6)。结果表明,在1%CNTs(质量分数,下同)及20%APP添加量下,PA6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在PA6/APP/CNTs共混物中加入易燃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在0.25%CNTs添加量下,其阻燃性能与添加1%CNTs的PA6/APP/CNTs复合材料相近。TEM观察表明,CNTs在PA6/ABS/APP共混物中仅分布在PA6相中。流变性能测试表明,CNTs在共混物PA6/ABS/APP中的选择性分布会使形成网络结构所需的CNTs含量从1%降低到0.25%。炭层的形态表明网络结构有利于形成连续且较为致密的炭层,使得1%CNTs填充PA6/APP共混物及0.25%CNTs填充PA6/ABS/APP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当PA6/ABS/APP共混物中的CNTs含量达到1%时,CNTs形成过于致密的网络结构,限制了炭层的膨胀,从而削弱其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步原位缩聚法成功制备了聚酰胺6-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A6-b-PEG),将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熔融共混制备了永久抗静电ABS,研究了不同软硬比PA6-b-PEG对永久抗静电ABS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PA6与PEG发生了共聚反应,成功制备了PA6-b-PEG。抗静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共聚物(PA6-b-PEG)的ABS材料表面和体内的电阻率均下降,符合抗静电要求;耐水洗性测试说明,添加共聚物(PA6-b-PEG)的ABS材料中软硬比为50/50的抗静电ABS材料,其耐水洗性和抗静电性最好;熔融指数测试表明添加共聚物(PA6-b-PEG)的ABS材料要比纯的ABS材料具有更好的加工流动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共聚物(PA6-b-PEG)的ABS材料,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不如纯的ABS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进而通过与无机填料的填充复合,成功制备了PVC/TPU/高岭土复合材料,实现了PVC的增强增韧。探讨了TPU、热稳定剂、无机填料等对PVC/TPU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热失重情况,并观察了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PVC/TPU/改性高岭土为80/16/4,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8份,有机锡热稳定剂为3份时,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其拉伸强度比PVC提高了1.4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2.6倍,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97倍,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失重分析发现,共混物第一阶段失重的起始失重温度T01和最大失重速率时温度T1m都随着ABS接枝共聚物含量的增加向低温方向移动,ABS的加入促进了PVC的降解;刚果红试纸法分析发现PVC/ABS共混物的静态热稳定时间比PVC的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BS接枝共聚物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加工流动性,提高了稳定剂的分散性和效率,这是共混物稳定时间变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基体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增强材料,添加相容剂A,通过挤出、注塑成型方法制备r-PET/ABS共混合金材料.用SEM观察分析r-PET/AB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r-PET/ABS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ABS/PVC共混体系中PVC用量、复合阻燃剂用量对ABS/PVC共混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开发的Z11.7已达到PA766性能。  相似文献   

18.
PVC/NBR共混物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测定了两种丁腈橡胶(NBR-29和NBR-40)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性能,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并且讨论了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BR-29对PVC有优良的增韧改性作用,PVC/NBR-29共混物为半相容的两相体系,NBR-40对PVC则无增韧改性效果,PVC/NBR-40共混物为非均匀的相容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SAN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能抑制PVC脱氯化氢,显著降低紫外老化时PVC颜色变暗、变红和变黄的速率;此外SAN的引入使PVC/SAN共混材料表面平整、致密,可以有效阻止紫外光和氧气深入到材料内部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显著提高PVC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树脂、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通过改变共混物的组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和基体组成的PVC/α-MSAN/ABS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结果发现,随着基体树脂中PV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同时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减少。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由于基体树脂链缠结密度的增加,共混物的形变机理逐渐由银纹向剪切屈服转变,进而导致体系韧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